张甬元 作品数:55 被引量:902 H指数:18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农业科学 医药卫生 更多>>
鸭儿湖地区多氯代二苯并二/呋喃(PCDD/F)的污染状况及其来源归宿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5 1998年 对鸭儿湖地区的底泥和土壤样品中的多氯代二苯并二/呋喃(PCDD/F)的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鸭儿湖部分地区已被PCDD/F严重污染,该类污染物来源于附近某化工厂排放的化工废水,其中,PCDD/F主要以高氯取代的HpCDDs和OCDD为主,总结我们的已有实验结果,鸭儿湖1号氧化塘中高残留的PCDD/F如果控制不当将会转移扩散,可能造成对周围环境的进一步污染. 吴文忠 徐盈 张甬元 K.W.Schramm A.Kettrup关键词:PCDD/F 土壤污染 污染状况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样中的维生素D_3和E 被引量:18 1994年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样中的维生素D_3和E徐立红,陈专,徐盈,张甬元(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MEASUREMENTOFVITAMIND_3ANDVITAMINEOFFISHSAMPLESBYHPLC¥XuLihong,Chen... 徐立红 陈专 徐盈 张甬元关键词:维生素 鱼纲 高效液相色谱 活体及离体条件下微囊藻毒素对鱼蛋白磷酸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5 1998年 用鱼组织匀浆液或纯化的酶作为酶源,研究了离体和活体条件下天然有毒物微囊藻毒素对蛋白磷酸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种微囊藻毒素LR、YR和RR都对蛋白磷酸酶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毒素浓度对酶相对活力作图呈典型的S型曲线。在活体致毒时,微囊藻毒素LR可在极短时间里完全抑制鱼肝脏的蛋白磷酸酶活性。研究结果还证明,离体条件下,微囊藻毒素对鱼蛋白磷酸酶的作用模式和程度与哺乳动物中的一样,活体致毒时,微囊藻毒素对鱼蛋白磷酸酶有专一性的抑制作用。 徐立红 陈加平 张甬元关键词:微囊藻毒素 蛋白磷酸酶 水生生物样品中全氨基酸的快速、灵敏分析 被引量:2 1992年 80年代后期,氨基酸分析方法有了很大的进展,并已成功地应用于癌细胞及食品等的氨基酸分析。在水生生物研究领域,各种饵料的配制及效果监测,水生高等动物的营养生理生化、藻类蛋白开发利用、生物净化及毒理学的研究等,都需要氨基酸组成的分析。因此本文选用异硫氰酸苯酯(PITC)法推广应用于分析水生生物样品。 陈专 徐盈 张甬元关键词:水生生物 氨基酸 一种耐高温大型溞HB的培养和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991年 本文介绍了夏季在武汉鱼池所采的耐高温大型溞(Daphnia magna HB),对其生长繁殖及其实验室条件下溞的种群密度、食物、温度和光照强度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对其培养和保种方法进行了研究。连续3年实验室的培养表明,在以新鲜藻类为食物的情况下,此种溢在15—31℃时能正常生长、繁殖。在31℃时,其最大体长为3.65mm,最高怀卵量为26个。根据国际标准法组织所介绍的(ISO 6341)对标准毒物——重铬酸钾的敏感性试验,24hEC_(50)为0.92mg/L(20%)。 孙美娟 张甬元 蔡俊鹏关键词:耐高温 生物学 ZHAO 灭幼脲Ⅲ号与除虫脲在实验室鱼水系统中归趋的比较研究 1991年 本研究选择当年草鱼为试验对象,放入水族箱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两个平行样,灭幼脲Ⅲ号(CCU)和除虫脲(DFB)的暴露浓度分别都为5和50μg/L。未放鱼的水族箱作为对照。实验开始后,分别在0,6,24,48,72和120h后取样分析两种母体化合物浓度。CCU和DFB在水中的溶解度,用标准柱提取法测定为0.21mg/L和0.23mg/L(温度19℃±1℃),试验鱼体內类脂含量用1987年OECD法测定为1%(湿重计),水样与鱼样中的DFB与CCU,分别在样品纯化步骤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本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对照箱还是养鱼箱中,同DFB相比,水中CCU都消失得更快,同时它在鱼体内的积累值较低(BCF<100),说明CCU比DFB具有更强的生物可降解性。两种化学品在鱼体内的积累过程与水中暴露浓度有关。 Margaret Haas-Jobulius 张甬元 徐盈 陈专关键词:灭幼脲 除虫脲 归趋 不同暴露方式下水生植物化感物质抑藻效应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2015年 为研究水生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在生态水平上的有效作用模式,选择水生植物释放的壬酸、N-苯基-1-萘胺和咖啡酸等不同类型化感物质,比较高剂量单次暴露与低剂量多次暴露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探讨化感物质不同投加频次、剂量和光暗条件等对多次暴露抑藻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化感物质以2 h为间隔、分5次、每次添加0.5 mg·L-1的方式暴露时均表现出比以总剂量2.5 mg·L-1单次暴露更强的抑藻效果,在实验的第7天壬酸、N-苯基-1-萘胺和咖啡酸的抑藻率是单次暴露组的1.8、1.1和1.6倍。以1 h间隔、10次暴露的壬酸和N-苯基-1-萘胺,抑制率随着单次添加量的减少而降低,但在单次暴露剂量低至0.1 mg·L-1时两种物质仍能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第7天N-苯基-1-萘胺的平均生长抑制率仍可以达到50.25%。壬酸和N-苯基-1-萘胺在铜绿微囊藻生长的黑暗阶段多次暴露比在光照阶段的抑藻效果好,第3天的平均抑制率分别是是光照阶段的2.2和1.3倍。上述结果表明,水生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可以通过低剂量多次暴露实现比高剂量单次暴露更强的抑藻效果。因此,加强对化感物质多次暴露方式下抑藻作用的研究将推动自然环境中水生植物化感作用生态机制的进一步揭示,有利于指导水生植物化感作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 高云霓 葛芳杰 刘碧云 鲁志营 何燕 张甬元 吴振斌关键词:咖啡酸 铜绿微囊藻 微囊藻毒素LR对草鱼肝脏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3 1998年 周炳升 徐立红 张甬元 徐盈关键词:微囊藻毒素LR 肝脏 超微结构 草鱼 甲氰菊酯对草鱼鱼种血液中Na^+离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998年 陈国胜 徐盈 张甬元 徐立红关键词:甲氰菊酯 草鱼 钠 微囊藻毒素对鱼组织匀浆液蛋白磷酸酶活性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1998年 陈加平 徐立红 张甬元关键词:蛋白磷酸酶 微囊藻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