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平
-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十年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研究文献述评被引量:10
- 2015年
- 教师专业发展是全球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教师专业发展这个术语逐渐被教师专业学习取代,专业个人主义也开始转向学习共同体。通过对国际和国内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了近十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对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索。
- 张立平
- 关键词:教师共同体
- 全人教育教师的“家族相似性”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
- 2016年
- 全人教育以"人的完整发展"为核心教育理念,关注人的生命和价值,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范式和原则,对于中国当代教育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全人教育理念实施的核心是教师,而对已有全人教育教师共同特点的分析,可以为更多青睐全人教育的教师提供行动参考。本文通过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中国三位小学全人教育教师的访谈进行了分析,得出并检验了他们成为全人教育教师的家族相似性。
- 张立平王晓玲
- 关键词:全人教育扎根理论
- 一起师生冲突的社会学分析——基于个案研究的视角被引量:1
- 2016年
- 师生冲突是师生关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它的研究可以为教育教学改进提供更多的视角。本文通过使用目的性抽样和滚雪球式抽样、观察与访谈、话语分析等质性研究方法,对一起师生冲突的个案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师生冲突中浮现出来的教与学的矛盾、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治理的合法性危机以及教师职业倦怠和学生"炫坏"的后果。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建立师生冲突"安全阀"制度和惩戒"炫坏"学生制度等建议。
- 张立平
- 关键词:师生冲突个案安全阀惩戒
- 浅析校长在高中学校特色建设中的关键角色——以北京市高中学校为例
- 2014年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国家对普通高中学校发展有了多样化、特色化的定位,新的教育实践势在必行。其中,高中学校特色化建设是一项包含多项影响因素、具有多种发展层次.包含多元发展方向的复杂工程,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舵手”,在高中特色建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王晓玲陈丽张立平
- 关键词:学校特色建设校长特色化建设
- 拓展性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视角与实践意涵
- 的专业发展是被普遍关注的话题,但目前的做法并不令人满意.为探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本文以北京市H中学为例,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分析了该校教师自我导向的专业学习,以及教师在交流理解、公开问题、共同学习、相互合作,从而形...
- 张立平
- 关键词:中学教师拓展性学习共同体
- 两难空间的教师专业身份建构——中国社会文化视角下的案例分析
- 2016年
- 行动中的人们常会遭遇两难情境,教师的工作尤其要经常通过抉择,与不同的价值和行动主体进行对话、协商。尤其是身兼学科教师和班主任二任于一身的中小学教师,会面临学科教学的专业性与学生教育的社会性之间的张力。教师如何在两难空间中做出合理选择,对于自己的专业身份、社会文化意涵有个人的建构意义。
- 张立平
- 关键词:教师身份认同社会文化视角
- LaCl#-[3]-BaCl#-[2]-LiCl与RECL#-[3]-PbCl#-[2](Re=La、Ce、Pr)体系相图的研究
- 郑朝贵陈燕平张立平
- 关键词:稀土族相图等温截面
- 拓展性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视角与实践意涵被引量:7
- 2014年
- 为探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文章以北京市H中学为例,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分析了该校教师自我导向的专业学习,以及教师在交流理解、公开问题、共同学习、相互合作,从而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作为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形式,"拓展性学习"源于活动理论,对于共同体的跨越最近发展区、跨界、形成性干预和新手教师的"合法的边缘性参与"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 张立平
-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拓展性学习教师教育
- 求内涵 寻路径 慎思辨——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综述被引量:5
- 2014年
-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我国先后进行了教学方法、教材和课程改革,也启动了国家、地方各级培训机制,但效果差强人意。原因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并没有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而外来的培训不仅耗时耗力,对教师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也有限。于是,研究者将目光聚焦在校本教师专业发展上。但不同的研究者对于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目标、方向、方法等还存在一些分歧。
- 陈向明张立平
- 关键词:课程论坛教师专业发展思辨
- 社会学视域下的新一轮高考改革
- 2014年
-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这个重大部署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从历史-社会学的视角,我们看到60多年来我国高考从政治影响回归到社会公平、公正和文明。这种转向体现在新改革中就是考试从学术化向社会化的转变。社会价值的重视,要求未来的高考厘清与学业水平考试的关系、取消文理科分类、高校专业调整、社会化考试以及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分流等。
- 张立平
- 关键词:高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