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红梅

作品数:122 被引量:399H指数:11
供职机构:辽宁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26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2篇金属学及工艺
  • 57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0篇晶粒
  • 18篇铁素
  • 18篇铁素体
  • 16篇晶粒细化
  • 14篇双相
  • 14篇热轧
  • 14篇显微组织
  • 13篇双相钢
  • 12篇热轧双相钢
  • 12篇相变
  • 11篇退火
  • 11篇管线钢
  • 10篇再结晶
  • 10篇力学性能
  • 10篇力学性
  • 8篇镀锌
  • 8篇复合材料
  • 8篇奥氏体
  • 7篇形变
  • 6篇轧机

机构

  • 95篇辽宁科技大学
  • 32篇东北大学
  • 18篇鞍钢股份有限...
  • 10篇鞍山钢铁集团...
  • 9篇鞍山科技大学
  • 4篇东北师范大学
  • 3篇鞍钢集团朝阳...
  • 2篇鞍山钢铁学院
  • 2篇宝钢集团有限...
  • 2篇济南钢铁集团...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涟源钢铁集团...
  • 1篇营口理工学院
  • 1篇鞍山特种设备...
  • 1篇鞍钢集团北京...

作者

  • 122篇张红梅
  • 31篇王国栋
  • 21篇彭兴东
  • 21篇赵大东
  • 19篇姜正义
  • 19篇刘相华
  • 18篇李娜
  • 17篇孙成钱
  • 15篇刘振宇
  • 12篇贾宏斌
  • 12篇乔立峰
  • 10篇廖桂兵
  • 9篇刘英义
  • 9篇赵红阳
  • 8篇李维娟
  • 8篇马多
  • 8篇郭雅楠
  • 8篇陈越
  • 7篇于忠祥
  • 7篇李贺然

传媒

  • 16篇热加工工艺
  • 11篇辽宁科技大学...
  • 8篇金属热处理
  • 8篇材料热处理学...
  • 7篇机械工程材料
  • 5篇东北大学学报...
  • 4篇钢铁研究
  • 3篇钢铁研究学报
  • 3篇上海金属
  • 2篇材料科学与工...
  • 2篇功能材料
  • 2篇兵器材料科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轧钢
  • 1篇钢铁
  • 1篇特殊钢
  • 1篇铸造技术
  • 1篇鞍钢技术
  • 1篇鞍山钢铁学院...
  • 1篇金属热处理学...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10篇2018
  • 5篇2017
  • 11篇2016
  • 16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9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1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轧304L/Q235B不锈钢复合板界面特征及性能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研究了不同压下率热轧304L/Q235B复合板的复合界面的显微组织以及成分分布、剪切强度、显微硬度变化。结果表明,热轧不锈钢复合板复合界面由于C、Cr元素扩散,复合界面附近形成一定厚度的扩散层,且由于有碳化物的形成,扩散层的硬度增加,黑色带状区域为扩散层的一部分,在该区域边界,硬度达到峰值。复合界面处有黑色夹杂物形成,成分为Mn的硫化物和氧化物。碳钢侧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且随压下率增加,珠光体体积分数增加。在碳钢侧有脱碳层形成,随压下率增加,脱碳层厚度减小。复合板剪切强度随道次压下率的增加有所增加,并且剪切断口同时存在韧性断裂区域和脆性断裂区域,断裂发生在复合界面处。
王泽鹏张红梅付魁军蒋健博刘芳芳王佳骥
关键词:复合板扩散层压下率剪切强度热轧
400MPa超级钢控轧控冷优化工艺及工业实验被引量:11
2001年
以宝钢SS4 0 0为研究对象 ,在实验室和宝钢 2 0 50热轧机上进行了 3次控轧控冷工艺优化及工业实验。通过工业生产实验验证 ,经拉伸和冲击实验及断口形貌SEM分析和成品SEM分析发现 ,采用控轧控冷优化工艺和工业实验可以大大地细化晶粒、改善其组织和性能 ,使SS4 0 0铁素体晶粒尺寸接近 4~ 5μm ,且冲击韧性良好 ,延伸率可达 3 0 % ,屈服强度达到 4 0 0MPa以上。
张红梅杜林秀李维娟刘相华王国栋袁建光胡林
关键词:晶粒细化铁素体断口形貌超级钢
C-Si-Mn系双相钢静态软化行为的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利用双道次压缩的方法,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上研究了C-Si-Mn系双相钢在变形间隔时间内奥氏体的软化行为。采用后插法计算了在不同真应变条件下的静态再结晶率,通过双道次压缩测试静态软化动力学的实验表明,实验钢变形后很容易发生静态软化。在真应变为0.3时,静态再结晶激活能是99.971 kJ/mol。
孙彬斌贾志伟张红梅刘振宇王国栋
关键词:双相钢静态再结晶
变形量对高强IF钢应力-应变曲线及显微组织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采用G leeble 3800热力模拟机测定了变形量为30%、50%、70%,变形速率为10 s-1,变形温度分别为950℃和850℃的高强无间隙原子(IF)钢的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当应变速率为10 s-1、变形量为50%时,应力应变曲线仅为动态回复型,不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类型;随着变形量的增加,流变应力在850℃时的增加幅度远小于950℃时的增加幅度,铁素体区的最大流变应力在850℃比单相奥氏体950℃的最小流变应力还要低。变形温度越高、变形量越大、铁素体晶粒越细小。当变形温度和变形速率一定时,随压下量的增加,变形抗力增加。当变形量为70%,变形温度在850℃时,从应力应变曲线和显微组织可以看出有静态再结晶发生;当变形量为70%,变形温度在950℃时,有动态再结晶发生。
张红梅刘英义蒋奇武
关键词:高强IF钢热模拟再结晶应力应变曲线
分散介质添加量对氧化铝剥离石墨烯质量的影响
2022年
在试验室条件下通过湿法球磨一次合成GNSs/Al_(2)O_(3)复合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测试,研究GNSs/Al_(2)O_(3)复合材料中石墨烯的层数分布、质量及其转换效率。结果表明:与干法球磨相比,湿法球磨得到的石墨烯片层更小且薄。随分散介质添加量增加,得到半透明的石墨烯越来越薄,部分极薄石墨烯出现弯曲,得到的寡层石墨烯也越来越多。当分散介质为40 mL时,10层以下石墨烯占比为76%,剥离效果最好。石墨烯转化率随分散介质增多而升高,在分散介质为40 mL时转化率最高。
黄坤坤张红梅李洪楠梁冬郭菁
关键词:分散介质石墨烯氧化铝
细晶高强IF钢无沉淀析出区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细晶高强IF钢在不同退火温度条件下无沉淀析出区(PFZ)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析出相粒子的固溶和粗大化与晶界迁移造成的扫动效应,导致仅在晶界一侧形成独特的无沉淀析出区,退火过程中无沉淀析出区优先在晶界经过的区域形成。在退火过程中,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细晶高强IF钢无沉淀析出区的平均宽度增大,其屈服强度降低,n值逐渐增加。
张红梅贾宏斌董行王洪斌
关键词:退火温度力学性能
退火温度对含铌细晶高强IF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2013年
以含铌细晶高强IF钢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的退火温度下对实验钢进行模拟连续退火实验。采用OM和TEM对实验钢进行了显微组织和钢中析出二相粒子形貌的观察,得到不同退火温度下对细晶高强IF钢力学性能影响和二相粒子的析出规律,为实验钢的低屈服现象提供依据。在实验钢中晶界周边形成的无沉淀区PFZ带是典型的显微结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实验钢晶粒尺寸变大,强度下降,n值和r值有一定提高,部分第二相粒子溶解聚集长大。
董行张红梅李楠孙成钱
关键词:退火温度力学性能
一种石墨烯/碳化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制备石墨烯包覆碳化硅复合材料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石墨烯/碳化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石墨烯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方法通过将适当尺寸的片层石墨与纳米碳化硅颗粒的粉末进行适当的混合,再添加...
李娜赵大东陈睿张红梅姜正义彭兴东苗岩王明宇王岳松董燃孔祥楠王宇
文献传递
奥氏体晶粒细化的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以SS400钢为研究对象,用冷加工+回火再结晶和冷加工+α→γ逆相变等工艺,研究了冷变形对马氏体(铁素体)再结晶行为的影响以及奥氏体晶粒细化的方法。结果表明:低温变形对板条马氏体的再结晶行为有一定影响,并且由于低温变形后快速升温的铁素体回复、再结晶与奥氏体(铁素体)相变等相继发生,从而得到比较细小的奥氏体晶粒。
张红梅王振敏李维娟王国栋刘相华
关键词:奥氏体逆相变铁素体晶粒细化马氏体
有机摩擦改进剂研究进展
2021年
在润滑剂中添加摩擦改进剂能够提高混合和边界润滑状态下抗磨减摩作用。摩擦改进剂可以在摩擦副表面形成吸附或反应润滑保护膜,从而减少摩擦副之间的摩擦磨损。本文介绍有机摩擦改进剂的种类、润滑性能和润滑机理的研究进展,阐述对羧酸、醇、酯类及其衍生物、胺及其衍生物、含硼化合物、含磷化合物、有机聚合物等液体润滑剂中常用的有机摩擦改进剂的研究现状,展望有机摩擦改进剂未来的发展方向。
夏垒李岩贾伟行王明毓王泽昊崔开鑫张红梅
关键词:摩擦改进剂抗磨减摩润滑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