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遇春
-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 张掖地区近35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被引量:15
- 2008年
- 利用张掖地区6个气象站1970-2004年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月降水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滑动平均、Mann-Kendall、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张掖地区近35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70-2004年张掖地区的气温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民乐站增幅最高,临泽站增幅最低,平均气温倾向率为0.491℃/10a,且冬季气温增长更为显著;(2)近35年张掖地区的变暖与西北地区同步,但明显早于中国及全球,且升温幅度更大;(3)近35年张掖地区的降水总体呈微弱下降趋势,但显著性不高,对比分析1970-1986年和1987-2004年两个时期降水量,后一个时期夏、秋季降水量减少,而,冬、春季降水量增加其中春季增幅较大;(4)分析认为,张掖地区目前仍处于气温上升,降水量减少的暖干条件,即气候的未转型区。
- 姜晓勇张勃张遇春
-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温降水
- 黑河中游近49年降水序列变化规律及干旱预测——以张掖市为例被引量:12
- 2008年
- 黑河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所处地带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干旱是对该地区农业发展危害最大的主要灾害。因此,对该地区降水序列的研究以及对干旱的预测尤显重要。本文以张掖市为例,采用高台、民乐、山丹、肃南、临泽和甘州6个观测站的1956-2004年49年的月降水量观测值,分析该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和时间序列的变化规律,并选择1968-1997年30年的月降水量观测值,运用灰色系统的灾变预测方法,建立各县区的灾变预测模型GM(1.1),对该地区未来一定时期内干旱发生的时间进行预测,经检验预测模型精度较高,检验结果基本与实际相符。因此,研究结果可对广大旱区抗旱减灾,促进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 张遇春张勃
- 关键词:降水量灰色系统GM(1.1)模型干旱预测
- 干旱区绿洲耕地资源态势与粮食安全研究
- 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下降与粮食需求量迅速扩张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矛盾。因此,分析研究当前耕地资源的变化格局和态势,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
- 张遇春
- 关键词:耕地资源粮食安全灰色系统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张掖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态势及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引进土地利用的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覆盖的景观格局指数,重点揭示1996~2004年张掖市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程度、时空差异及土地利用/覆盖的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以牧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土地为主;建设用地和林地增幅显著,而耕地和牧草地数量呈下降趋势。从时间序列看,张掖市各区土地利用/覆盖的复杂度和均匀度指数增大,而优势度指数减少,指数变化以山丹县和民乐县为最大,表明张掖市各地区总体上看土地利用/覆盖破碎化程度在加强,尤以山丹县和民乐县强度大。
- 姜晓勇张勃张华张遇春
- 干旱区绿洲耕地资源态势与粮食安全研究——以张掖市为例
- 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下降与粮食需求量迅速扩张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矛盾。因此,分析研究当前耕地资源的变化格局和态势,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
- 张遇春
- 关键词:粮食安全地理信息系统
- 绿洲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机制研究——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被引量:5
- 2007年
- 自从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以来,张掖市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近10年来,变化尤为突出,从而引起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格局的相应变化。以张掖市甘州区为研究样点,剖析了县域土地利用动态以及变化情况,然后运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模型分析了样点主要地类变化的驱动力,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因子诊断模型,进而分析了该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机制,为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提供依据,从而使土地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
- 张遇春张勃姜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