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伟
- 作品数:19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症脑外伤手术中过度通气与脑氧代谢监测
-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病人术中过度通气氧代谢的影响及脑氧代谢监测的应用.方法:48例重症颅脑外伤病人分为4组,正常通气(PETCO25.0Kpa)组、轻度(PETCO25.0~4.0Kpa)过度通气组、中度(PETCO2...
- 王仲伟黄立勇周翔周文科关庆凯徐大伟张新中
- 关键词:急性脑外伤过度通气脑氧供需平衡
- 水密缝合修补在神经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鞍结节脑膜瘤切除后颅底重建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应用水密缝合修补技术进行神经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鞍结节脑膜瘤切除后颅底重建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采用神经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14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颅底重建时采用阔筋膜对鞍底硬脑膜缺损进行水密缝合修补,修补后鞍底再覆盖一层较大的阔筋膜加固,均未应用鼻中隔黏膜瓣。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14例患者的肿瘤均获得影像学全切除;术中经Valsalva通气试验证实,要达到水密缝合状态,至少需要缝合12针。14例患者中,13例获得了水密缝合状态,均未发生脑脊液漏;1例因术中鞍底硬脑膜受肿瘤侵犯而切除较多,未达到水密缝合状态,术后出现短暂性脑脊液漏,卧床2周后脑脊液漏消失。11例视力视野损害患者中,9例明显改善,2例无改善。14例患者术后随访(26.8±8.4)个月(范围5~53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均无脑脊液漏发生;2例视力视野无改善患者截至末次随访时视力视野仍无明显改善。结论采用阔筋膜对鞍底硬脑膜缺损行水密缝合修补的方式进行神经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鞍结节脑膜瘤切除后颅底重建可行且效果较好。
- 刁玉领常海刚徐大伟李富光周文科
- 关键词:鞍结节脑膜瘤颅底重建
- 沙棘多糖对脑胶质瘤大鼠的抑瘤作用及对HMGB1、MGMT及TLR4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沙棘多糖(HRP)对脑胶质瘤大鼠的抑瘤作用及对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和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脑部接种C6脑胶质瘤细胞,建立脑胶质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15只)、HRP低剂量组(14只)、HRP高剂量组(14只)、替莫唑胺组(14只)。接种5 d后,HRP低剂量组、HRP高剂量组分别灌胃沙棘多糖100 mg/kg、200 mg/kg,替莫唑胺组灌胃替莫唑胺20 mg/kg,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10 d。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记录肿瘤大小,测量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胶质瘤形态学变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肿瘤组织中HMGB1、MGMT和TLR4 mRNA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HMGB1、MGMT和TLR4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HRP低剂量组、HRP高剂量组、替莫唑胺组肿瘤体积减小,Sub-G1期、G0/G1期细胞增加,S期、G2/M期细胞减少,凋亡率升高,HMGB1、MGMT和TLR4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RP低剂量组比较,HRP高剂量组、替莫唑胺组肿瘤体积减小,抑瘤率升高,Sub-G1期、G0/G1期细胞增加,S期、G2/M期细胞减少,凋亡率升高,HMGB1、MGMT和TLR4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RP高剂量组比较,替莫唑胺组抑瘤率降低,Sub-G1期、G0/G1期细胞减少,S期、G2/M期细胞增加,凋亡率降低,HMGB1、MGMT和TLR4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模型组脑胶质瘤内肿瘤细胞生长活跃,数量丰富,排列密集,核大深染,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浆比例高,核分裂现象多见,呈浸润性生长,无明显细胞萎缩坏死现象;HRP低剂量组、HRP高剂量组和替莫唑胺组细胞数量较模型组减少,细胞生长密度�
- 徐大伟刁玉领惠磊周文科汲乾坤
- 关键词:脑胶质瘤抑瘤作用高迁移率族蛋白1
- 长链非编码RNA MEG3靶向miR-21对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人母系表达基因3 (maternally expressed gene 3,MEG3)对人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RT-PCR检测MEG3和miR-21在胶质瘤组织、癌旁组织中、正常星形胶质细胞NHAs和胶质瘤细胞U251中的表达;用pcDNA-MEG3 (pc-MEG3)转染U251细胞,RT-PCR检测MEG3和miR-21的表达;生物信息及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预测并验证MEG3和miR-21的关系;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免疫印迹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MEG3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23.169,P<0.001),miR-21水平明显升高(t=14.965,P=0.002);与NHAs组比较,U251组细胞MEG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13.145,P<0.001),miR-2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12.483,P <0.001);pcMEG3能显著上调MEG3的表达水平并抑制miR-21表达(t=8.129,P<0.001;t=11.705,P<0.001);miR-21 mimic能显著促进miR-21表达并能降低MEG3野生质粒(MEG3 wt)的活性(t=6.460,P<0.001;t=7.742,P=0.004);pc-MEG3能显著降低U251细胞增殖倍数和PCNA的表达水平(F=96.45,P<0.001;t=5.337,P<0.001),miR-21 mimic能显著减弱pc-MEG3对细胞增殖及PCNA表达的抑制作用(t=7.073,P<0.001;t=4.609,P<0.001);同时,pc-MEG3还能显著降低U251细胞的划痕闭合率和侵袭细胞数(t=5.014,P<0.001;t=10.664,P<0.001),并抑制MMP-2和MMP-9的表达(t=3.360,P=0.007;t=3.453,P=0.006);miR-21 mimic能明显减弱pc-MEG3对细胞侵袭、迁移及MMP-2和MMP-9表达的抑制作用(t=2.498,P=0.032;t=4.298,P=0.002;t=4.612,P<0.001;t=5.137,P<0.001)。[结论] MEG能通过靶向miR-21减弱胶质瘤U251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
- 徐大伟马鹏举高国军黄立勇王仲伟金保哲周文科
- 关键词:胶质瘤U251增殖
- 一种开颅手术临床辅助装置
- 一种开颅手术临床辅助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擦拭手术显微镜目镜时费时费力的问题;包括上部壳,上部壳下端拆卸连接有下部壳,下部壳下端设有导向管,上部壳内转动连接有主锥齿轮,主锥齿轮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与导向管同轴的套管,左侧的套管...
- 徐大伟刁玉领赵树鹏高国军马鹏举惠磊周文科
- 文献传递
- 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移植神经干细胞存活和迁移被引量:2
- 2012年
- 背景:如何有效促进移植入脊髓损伤组织内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和迁移,是目前神经修复研究的重点。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脊髓损伤大鼠移植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均制备脊髓横断损伤模型。造模7d,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于脊髓损伤处移植BrdU标记的神经干细胞7μL(1×109L-1),脊髓损伤对照组移植DMEM/F12培养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腹腔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5000U/kg,1次/d,连续注射7d,其余两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细胞移植后8周取损伤脊髓组织。结果与结论:造模2周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BBB评分明显高于脊髓损伤对照组(P<0.05),造模4周后,促红细胞生成素组BBB评分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大鼠损伤脊髓组织BrdU阳性细胞数量及迁移距离均大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P<0.05)。说明促红细胞生成素能促进损伤脊髓组织原位移植的神经干细胞的存活与迁移,加速神经功能修复。
- 王仲伟关庆凯周文科张新中徐大伟
-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存活迁移神经功能评分干细胞
- 微创清创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价值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分析微创清创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3月就诊治疗的10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开颅组(各52例)。微创组采用微创清创术治疗,开颅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预后情况及术前、术后3个月的GSS、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结果微创组治疗总有效率(84.62%),高于开颅组(67.31%)(χ~2=4.265,P=0.039);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GSS评分均低于术前,Barthel指数均高于术前(P<0.05),且微创组术后3个月GSS评分低于开颅组,Barthel指数高于开颅组(P<0.05);微创组预后良好率(69.23%),高于开颅组(50.00%)(χ~2=3.994,P=0.046)。结论微创清创术相较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
- 徐大伟马鹏举高国军黄立勇王仲伟金保哲周文科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传统开颅手术预后价值
- 责任血管穿行于面神经与听神经之间的面肌痉挛患者手术疗效分析
- 2023年
- 目的 探讨责任血管穿行于面、听神经之间的面肌痉挛患者手术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2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67例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责任血管是否穿行于面、听神经之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责任血管穿行于面、听神经之间,n=38)和对照组(责任血管未穿行于面、听神经之间,n=129)。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异常肌反应(AMR)完全消失率、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面神经完全减压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AMR完全消失率分别为91.5%(118/129)、76.3%(29/38),观察组患者的AMR完全消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040,P<0.05)。术后1周,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93.8%(121/129)、78.9%(30/38);术后1 a,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96.1%(124/129)、92.1%(35/38)。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875,P<0.05);术后1 a,2组患者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5,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颅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9%(5/129)、15.8%(6/38),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颅神经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973,P<0.05);术后1 a,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颅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3/129)、5.3%(2/38),2组患者术后1 a颅神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4,P>0.05)。结论 通过术中充分减压,可使责任血管穿行于面、听神经之间的面肌痉挛患者获得满意的远期手术效果。
- 刁玉领常海刚徐大伟李富光周文科
- 关键词: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责任血管
-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运动性失语症的可行性分析
- 2020年
-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9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针刺、语言训练,45例)和观察组(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针刺、语言训练,45例)。比较两组患者语言功能。结果观察组语言功能评分、NIHSS评分及CADL-T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改善患者语言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质量。
- 王锐史尊基岳亚敏徐大伟
- 关键词:神经肌肉电刺激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症
- 神经内窥镜技术在颅内占位病变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技术在颅内占位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42例颅内占位病变患者应用内窥镜技术手术治疗,其中采用单纯神经内窥镜手术行透明隔囊肿造瘘11例,脑室内血肿清除10例,神经内窥镜辅助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行听神经瘤切除7例,神经内窥镜控制的神经外科手术行脑内血肿清除14例,术后观察临床疗效并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全部患者术后门诊随访3~8个月。结果10例透明隔囊肿造瘘术后3~8个月患者头痛头晕消失,1例减轻;10例脑室内出血患者术后24h复查CT示侧脑室枕脚少许积血,尿激酶灌注,72h复查积血消失;6例听神经瘤患者术后3—8个月恢复良好,听力基本正常,1例患者有所改善;14例脑内血肿患者术后48h复查CT示均无残余血肿。结论神经内窥镜技术治疗神经外科常见基本微创小,安全有效,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 王仲伟周文科关庆凯周祥徐大伟黄立勇张新中
- 关键词:神经内窥镜脑出血透明隔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