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疟疾
  • 6篇疫情
  • 4篇疟疾疫情
  • 4篇疾疫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2篇疫情调查
  • 2篇疫情分析
  • 2篇源性
  • 2篇输入性
  • 2篇土源性
  • 2篇土源性线虫
  • 2篇疟疾流行
  • 2篇监测点
  • 2篇病例
  • 2篇虫病
  • 1篇性病
  • 1篇性疾病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流行病学

机构

  • 21篇贵州省疾病预...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百色市疾病预...
  • 1篇黔东南州疾病...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徐建军
  • 8篇耿燕
  • 8篇卢丽丹
  • 5篇姚丹成
  • 5篇李安梅
  • 5篇朱爱娅
  • 4篇黄雨婷
  • 4篇林广初
  • 4篇王世海
  • 3篇孙良先
  • 3篇周光荣
  • 3篇叶红兵
  • 2篇黄天谊
  • 2篇戴佳芮
  • 2篇唐丽娜
  • 2篇唐莉娜
  • 2篇安冬
  • 2篇陈兆义
  • 1篇何平
  • 1篇刘涛

传媒

  • 5篇贵州医药
  • 3篇微量元素与健...
  • 3篇中国寄生虫学...
  • 3篇中国血吸虫病...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7
  • 2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贵州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土壤蛔虫卵污染情况报告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了解贵州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居民居住环境中土壤蛔虫卵的污染情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查各监测点居民的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和厨房土壤中蛔虫卵污染情况。结果:贵州省土源性线虫监测点土壤中蛔虫卵检出率高达48.50%,活受精蛔虫卵检出率为31.75%。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和厨房4种场所土壤中蛔虫卵检出率分别为57.00%、56.00%、51.00%和30.00%。结论:监测点居民居住环境土壤中蛔虫卵污染情况非常严重,今后防治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朱爱娅李安梅徐建军潘月华林广初姚丹成
关键词:土源性线虫蛔虫卵土壤
贵州省从江县疟疾局部暴发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为确定2006年7月贵州省从江县局部疟疾暴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在疟疾暴发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495名常住居民采集滤纸干血滴,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人群抗体水平。对其中423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两年内疟史、疟防知识知晓情况、蚊帐使用情况、露宿习惯等。收集乡卫生院门诊发热病人登记资料,分析发热病人就医行为。复查上报的42例疟疾病例阳性血片和同期普查的部分阴性血片。按蚊调查仅做半通宵人饵诱捕和人、牛房密度调查,分析该地传播媒介组成和叮人率等。结果42张阳性血片经复查确定12张阳性均为间日疟原虫,18d的疟疾罹患率为2.1%(16/753,包括4例临床诊断病例)。居民平均荧光抗体阳性率为8.7%(43/495),阳性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为20.6,总的GMRT为10.6,其中5岁以下组抗体阳性率为7.5%(3/40),阳性GMRT为25.1。发热病人就诊率为81.3%(118/145),平均发热后3.9d就诊。疟防知识知晓率平均为25.5%(108/423),文盲组、小学组和中学组分别为17.1%、29.2%和4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蚊帐使用率平均为31.0%(131/423),露宿率平均为40.7%(172/423)。2004和2005年休根治疗率分别为68.2%(15/22)和48.3%(14/29)。当地传疟媒介除中华按蚊外还存在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人房帐内捕获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叮人率分别为0.0566和0.0755。结论当地存在我国重要传疟媒介,因灾后居民居住条件简陋,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且有露宿习惯,疟疾病例的发现和治疗均不及时等,是促成了该起疟疾暴发的主要原因。
盛慧锋郑香施文琦徐建军蒋伟康王多全汤林华
关键词:疟疾
贵州省疟疾实验室诊断能力与疫情风险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评价贵州省疟疾报告病例的实验室诊断情况、基层实验室诊断能力与疟疾疫情风险。方法以贵州省近3年的疟疾疫情数据及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疟疾实验室复核的血片和PCR检测结果进行实验室间比对分析。结果贵州省疟疾疫情从2008年开始逐年下降,年报告发病率从2008年的3.43/10万降至2010年的1.04/10万。2009~2011年全省92.26%的网报病例进行了镜检,省级实验室对县级镜检的血片进行抽检,阴性片符合率达100%(303/303),阳性片符合率达89.57%(103/115),镜检总体符合率为97.13%(406/418)。县级实验室镜检阳性病例的滤纸血,采用PCR方法检测,阳性率为96.00%(24/25),镜检阴性的病例或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滤纸血,经PCR检测,阴性率为98.92%(92/93),县级实验室镜检结果与PCR法检测结果的总体符合率为98.31%(116/118)。结论经省级实验室镜检复核和PCR方法比对,县级实验室镜检结果的可靠性较高,特别是阴性结果更为可靠,阳性结果有10%的误诊,因此全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及医疗机构,应当依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对网报病例进行订正。
何平卢丽丹黄雨婷徐建军周光荣
关键词:疟疾PCR检测
标签引物-套式/多重PCR检测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的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建立简便、灵敏、低本底、可同时检测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的套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系统。方法应用标签引物扩增技术、PrimerPremier5.0软件、美国生物信息中心(NCBI-BLAST)网络资源和矩阵试验法优化套式/多重PCR,检测疟疾患者滤纸血样并与镜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新建立的标签引物套式/多重PCR,检测模拟现场滤纸血样的敏感性为恶性疟原虫1~2个虫/μl血,间日疟原虫5~10个虫/μl血。检测71份现场采集的镜检疟原虫阳性滤纸血样(恶性疟24份和间日疟47份)的结果与镜检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87.5%和100%。结论通过标签引物扩增技术优化的套式/多重PCR系统,适用于检测现场采集的滤纸血样,其检出低原虫血症的敏感性和鉴定虫种的准确性均优于镜检法,是很有潜力的疟疾诊断技术。
黄天谊王世海黎学铭郭传坤徐建军唐丽娜卢丽丹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聚合酶链反应疟疾诊断
荚膜组织胞浆菌病误诊为黑热病一例报告
2005年
王世海徐建军陈兆义叶红兵唐光鹏周峻吴念标扬平李通毅任永宏
关键词:荚膜组织胞浆菌病黑热病呼吸道传播传染性疾病
贵州省水族聚居区人群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状况调查
2012年
目的:了解水族聚居区人群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状况,为今后服用抗疟药——伯氨喹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水族聚居区疟疾高发乡镇常住居民204人,每人采抗凝静脉血2~3 ml,用G6PD活性筛查试剂盒(纯化学反应荧光法)检测被调查者的G6PD缺乏状况。结果:检出G6PD缺乏者38人,检出率为18.63%。其中,严重缺乏者6人,检出率为2.94%;轻度缺乏者32人,检出率为15.69%。轻度缺乏者占全部缺乏人数的84.21%。结论:三都水族聚居区居民存在G6PD缺乏症,且G6PD缺乏检出率较高,建议在服用伯氨喹前进行G6PD筛查避免发生溶血反应,无条件筛查时密切随访。
朱爱娅徐建军吴玛莉李安梅孙良先耿燕
关键词:伯氨喹水族
贵州省2008-2010年国家疟疾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为动态掌握我省疟疾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其流行规律和变化发展趋势,为制订和调整疟疾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自2006年在我省黔南、黔西南、黔东南3个州设立疟疾监测点。现将2008-2010年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监测点及资料来源选取历史上流行强度较大的黔东南州从江县下江镇、黔西南州册亨县者楼镇和黔南州三都县九阡镇为监测点。
叶红兵耿燕卢丽丹黄雨婷徐建军
关键词:疟疾监测点
贵州省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防治效果评价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评价贵州省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实施效果。方法按照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方案要求,于2006-2009年在开阳县开展药物驱虫、改水、改厕、健康教育、人群感染调查等工作,并收集逐年资料,分析、评价其防治效果。结果经过3年的综合防治,示范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从30.25%下降至8.37%,下降了72.32%。其中,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从26.88%、2.86%、4.13%下降至7.43%、0.09%和1.13%。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由44.18%上升至93.64%,上升了111.94%。无害化厕所覆盖率为81.29%,改水受益率达96.31%。结论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符合当前农村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实际,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模式是控制寄生虫病的得力举措,值得大力推广。
朱爱娅李安梅林广初徐建军孙良先
关键词:寄生虫病土源性线虫示范区
套式/多重PCR检测疟疾感染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了解标签引物-套式/多重PCR技术在检测疟疾感染中的现场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采取我省疟疾流行区有发热症状的居民及家庭成员的耳垂血79份,同时制作厚血片和滤纸血样本各1份,用标签引物-套式/多重PCR检测所采集滤纸血样本中的疟原虫,并与镜检法进行比较。结果79份样本中,用标签引物-套式/多重PCR技术检出间日疟原虫阳性6例,镜检初检出10例间日疟原虫阳性,经复查血片后有4例排除了疟疾感染。镜检复核阳性的6例样本PCR均为阳性。以镜检复核为标准,两法阳性和阴性符合率为100%。结论标签引物-套式/多重PCR检测疟疾感染具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疟疾鉴别诊断和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唐莉娜徐建军王世海卢丽丹李松平黄天谊
关键词:疟疾
兴义市一起输入性疟疾疫情调查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兴义市是以间日疟流行为主的高疟区,通过几十年综合防治,1985年经考核验收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劳务人员输出逐年增多,输入性疟疾病例时有发生,输入性疟疾的监测、防控已成为当前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2]。2010年5~6月,兴义市发生一起输入性疟疾疫情,我们对该起疫情进行了核实、调查和处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卢丽丹徐建军朱爱娅唐莉娜
关键词:输入性疟疾疫情调查劳务人员疟疾防治疟疾疫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