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成云芳

作品数:13 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急性
  • 7篇脑梗
  • 7篇脑梗死
  • 7篇梗死
  • 5篇急性脑梗死
  • 4篇卒中
  • 4篇脑梗死患者
  • 3篇疗效
  • 3篇脑卒中
  • 3篇急性脑梗死患...
  • 2篇蛋白
  • 2篇血管
  • 2篇血清
  • 2篇血性
  • 2篇血压
  • 2篇预防措施
  • 2篇治疗急性脑梗...
  • 2篇神经功能
  • 2篇缺血
  • 2篇门诊

机构

  • 10篇南通市第三人...
  • 2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卫生部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3篇成云芳
  • 5篇戴轶伟
  • 3篇季燕
  • 2篇王文
  • 1篇刘力生
  • 1篇董春华
  • 1篇董春华
  • 1篇杜朝品
  • 1篇彭海燕
  • 1篇吴海英
  • 1篇刘力生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IA反复发作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反复发作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初发96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访,比较反复组与未复发组初次发作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 96例TIA患者随访平均(1.45±0.73)a,复发50例(52.08%),未复发46例(47.92%)。复发组年龄、吸烟比例、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颈动脉斑块高于无复发组,是引起TIA反复发作的相关因素。结论 TIA反复发作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对于TIA反复发作的高危人群,应积极进行危险因素的识别和干预,应用阿司匹林及他汀药物进行二级预防防止TIA反复发作。
成云芳
关键词:预防措施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评价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营养供给为患者家属自制匀浆膳食;观察组于72h内置鼻胃管,使用能全力高能营养素合剂或联合安素供给营养,第1天以30mL/h速度输注,用量500mL,第2天以60~80mL/h速度输注,在第1天的基础上增加250~500mL,直至全量。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水平、FMA及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伴吞咽障碍患者采用能全力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提升ALB及HB水平,改善患者肢体活动功能及认知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减少各种并发症。
成云芳戴轶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肠内营养神经功能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尤瑞克林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治疗前、治疗7 d、14 d、治疗结束3个月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用卒中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心电图;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7 d、14 d、治疗结束3个月后NIHSS评分分别为9.73±5.19、6.93±4.47、6.11±4.23;对照组分别为10.82±6.53、9.74±8.32、8.79±5.01。治疗组治疗7 d、14 d、治疗结束3个月后BI评分分别为58.79±20.54、68.92±12.87、79.59±14.69;对照组分别为45.36±17.61、54.82±18.79、62.99±17.63。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适于临床应用。
董春华成云芳戴轶伟
关键词:尤瑞克林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33例疗效观察
2008年
2004年10月~2007年4月我院收治大面积脑梗死患者72例,采用依达拉奉治疗33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7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男40例,女32例,年龄48~75岁。所有患者按入院次序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脑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既往史、并发症及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董春华成云芳
关键词: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依达拉奉疗效观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脑梗死患者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吡拉西坦治疗(对照组)和醒脑静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试验组)。治疗方法:吡拉西坦100ml,静脉输注,每天2次;醒脑静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每天1次;10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13.88±5.33)分vs.(20.85±6.13)分](P<0.05)。治疗1个疗程后,试验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优于对照组(91.11%vs.66.67%和68.89%vs.48.89%)(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较单用吡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更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
成云芳戴轶伟杜朝品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醒脑静注射液吡拉西坦
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急性脑血管意外合并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44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随机选择44例未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72.45±10.23)岁、卒中病史22.73%、吸烟45.45%、糖尿病40.91%、吞咽困难59.09%、护理不当25.00%、侵入性操作(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和吸痰、留置胃管等)68.18%、卧床时间(13.26±3.23)d、出血性脑血管意外36.36%,高于对照组的(65.38±11.38)岁、4.55%、15.91%、13.64%、22.73%、6.82%、31.82%、(7.87±2.87)d、18.18%(P<0.05),是引起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导致急性脑血管意外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因素复杂,应严格无菌操作和加强手卫生管理,针对性实施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其发生率。
成云芳季燕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意外卒中相关性肺炎影响因素预防措施
急性脑梗死患者尿酸变化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虽然影像学的长足发展对脑血管病诊断提供了很大帮助,但对脑梗死患者影像学改变往往要在24 h或更长时间之后才能出现,需要找到一种简便可行检测方法进行评价,近年来一些研究证实,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呈正相关[1]。本文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测定和分析,探讨尿酸在脑梗死病情检测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2],报告如下。
成云芳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尿酸
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同时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的58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脑卒中康复治疗基础上,试验组30例,加用氟西汀20mg/d及奥氮平2.5mg/d口服,对照组28例,单加用氟西汀20mg/d口服,疗程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1]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评定疗效,并随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在1周末起效,对照组在2周末起效;治疗1~8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间HAMD及S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起效快,疗效优于对照组,更有利于神经功能的康复,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成云芳戴轶伟
关键词:抑郁症脑卒中氟西汀奥氮平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水平表达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的影响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表达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7月—2021年11月收治的96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整理患者基础病历资料,超声造影评估新生血管分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LPPLA2水平,根据患者入院3个月后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佳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与血清LP-PLA2水平相关性。结果96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预后良好51例(53.12%),45例(46.88%)预后不佳。预后良好组血清LP-PLA2低于预后不佳组(P<0.05);两组新生血管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偏高、新生血管分级及血清LP-PLA2表达水平升高均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新生血管分级与血清LP-PLA2水平呈正相关(r=0.812,P<0.05)。结论预后不佳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新生血管分级与血清LP-PLA2表达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且新生血管分级与血清LP-PLA2水平呈正相关。
戴轶伟季燕成云芳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急性脑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2009年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IR)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比较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50例健康对照者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有无差异。结果急性脑梗死组FPG、FINS、HOMA-IR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中存在IR。
成云芳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