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士峰
- 作品数:79 被引量:37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骨髓炎的综合治疗及进展被引量:14
- 2012年
- 近30年来,由于医学基础研究的进步,抗生素及抗生索载体置入物的研究。在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治疗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交通及工业的发展,开放性损伤所造成的感染逐年增多。近年来临床发现细菌“L”型已成为慢性骨髓炎难以治愈的主要原因。病因也由原先的血源性感染造成的骨髓炎。逐渐转变为以开放伤处理不当所造成的感染为主。这就对治疗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根据临床上一些治疗慢性骨髓炎方法综述如下。
- 魏亚恒杨佐明戴士峰刘昆鹏
- 关键词:慢性骨髓炎血源性感染置入物
- 骨段牵移修复治疗小腿骨、软组织缺损感染
- 戴士峰张志刚田敏杨佐明刘英杰张艳蕊等
- 该研究临床特点是融控制感染和治疗骨缺损于一体,使骨和软组织修复齐头并进;将控制感染、清创、骨折修复、软组织修复和肢体延长多种、多次分期进行的治疗一次完成。该研究应用骨段牵移修复治疗小腿骨、软组织缺损感染,具有疗效确切、周...
- 关键词:
- 关键词:小腿骨
- 双阀门侧孔式灌洗管治疗骨科术后感染的护理
- 2013年
- 2006年,我科自行研制了"双阀门侧孔式灌洗管",并将之引入骨科术后感染的临床治疗。为保证持续有效的伤口灌洗引流,及时控制和减少局部感染,我科在骨科术后护理常规的基础上,专门制订了一套针对"双阀门侧孔式灌洗管"灌洗治疗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预防脱管,保证引流,避免继发感染,提高病人治愈率,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于美文戴士峰高宇清阎兵郭云
- 关键词:护理干预
-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与时机的选择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方式与时机选择,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自2004年4月一2010年lO月收治的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病程超过3个月、未改变原固定方式的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原内固定方式:髓内针34例,钢板15例,混合固定13例。骨折均愈合或基本愈合,在取出内固定物、彻底清创、脉冲冲洗的基础上采用自行研制的双阀门侧孔式灌洗管灌洗术进行治疗。结果经术后1~3年随访,62例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关节功能障碍及感染复发。结论在感染可以控制的情况下,保留原内固定物,待骨折愈合后再根治感染可以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和降低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 杨佐明戴士峰魏亚恒张艳蕊
-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晚期感染骨折术后感染灌洗术
- 髓内、外双管灌洗法治疗股骨髓内钉术后感染57例
- 2014年
- 股骨髓内钉术后感染在骨科治疗方面比较困难.股骨周围软组织肌间隔较多,感染病灶较深,很难做到彻底清创和引流,往往需要在应用抗感染药物的基础上实施清创灌洗术治疗.而常规灌洗术常因存在引流管脱落、堵塞不畅等缺点,造成灌洗失败,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笔者设计一种新的灌洗方法,即髓内外双管灌洗法,2005年6月-2010年6月利用此方法治疗57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戴士峰于美文杨佐明刘昆鹏张艳蕊孙健尹向辉魏亚恒
- 关键词:股骨髓内钉术后感染灌洗法彻底清创周围软组织
- 应用低分子肝素制剂预防骨伤科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疗效观察
- 杨佐明张洪斌原野刘晓明戴士峰张志刚王琦张艳蕊孙健张静梅
- 任务来源:“应用低分子肝素制剂预防骨伤科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疗效观察”是唐山市第二医院承担的2006年度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指导计划项目,课题编号为06134601a-39属于临床医学-骨外科项目。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随...
- 关键词: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低分子肝素骨伤科
- 骨段牵移延长术治疗小腿骨、皮缺损
- 戴士峰于美文杨佐明刘昆鹏
- 膝关节后侧“S”形切口与后内侧小切口带线锚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比较
- 2025年
- 目的对比分析经膝关节后侧“S”形切口与后内侧小切口应用带线锚钉治疗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唐山市第二医院关节二科收治的符合手术适应证的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25例,Ⅲ型41例。其中采用后侧“S”形切口入路手术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根据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选择同期采取后内侧小切口入路手术的34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带线锚钉固定撕脱骨折。收集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术后1、3、6个月时的伤侧膝关节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knee evaluation form,IKDC)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双侧胫骨后移距离差值(患者双侧胫骨后移距离并计算二者差值)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通过对比分析,评价膝关节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5.71±1.85)cm]、术中出血量[(74.87±20.74)mL]、手术时间[(48.76±6.46)min]均小于对照组[(12.45±1.52)cm、(120.29±31.12)mL、(61.14±10.2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21、7.02、5.92,均P<0.001)。术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79.67±3.08)、(91.16±2.23)分]及IKDC评分[(84.67±5.08)、(93.16±3.23)分]均高于对照组[(65.29±3.84)、(79.52±2.98)、(79.29±4.84)、(85.32±3.9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72、18.04、4.40、8.81,均P<0.001)。术后3、6个月,对照组患者VAS评分[(2.83±0.38)、(2.12±0.34)分]显著高于观察组[(2.41±0.25)、(1.73±0.4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4、3.73,均P<0.001)。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骨折均愈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伤侧膝关节�
- 陈天钢张恒宋帅张雷戴士峰谢坤南
-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小切口带线锚钉
- 陶对陶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原因分析及预防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分析陶对陶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原因,并探讨预防假体脱位的有效方法。方法笔者自2008-06—2011-06采用陶对陶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16例髋关节疾患,观察术后早期假体脱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16.4(1~38)个月。1例术后半年假体脱出,复位后1年假体再次脱出,脱位率0.46%,经闭合复位固定,末次随访未再脱出。结论术前评估患者有无神经、精神疾病及髋部肌力,术中充分考虑髋臼假体对股骨头假体覆盖情况,注意修复关节囊及髋周动力装置。脱位发生后,采用闭合复位固定可获得有效治疗。
- 戴士峰刘丙立张艳蕊于美文刘昆鹏
-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脱位
- 关节镜下诊疗膝关节滑膜血管瘤病八例报告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对8例膝关节内滑膜血管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膝关节内滑膜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及关节镜下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7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例膝关节滑膜血管瘤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11~39岁,平均24.1岁,左膝5例,右膝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随访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改良HSS评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术后8例均获随访,随访12~45个月,平均29个月。术后4周时,所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较术前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术前HSS评分:38±6.9,术后4周HSS评分,97±1.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01)。术后6个月、1年、2年、4年较术后4周时关节功能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至末次复诊均未见复发。结论血管瘤极易漏诊误诊,术前仔细查体,结合磁共振及彩超检查有助于提高膝关节滑膜血管瘤的诊断准确率。关节镜诊治本病疗效确切,关节功能得以早期恢复。
- 赵洪波周宏艳陈德生戴士峰李雪张茜
- 关键词:膝关节滑膜血管瘤关节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