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子高

作品数:55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1篇天文地球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22篇中子星
  • 22篇子星
  • 15篇伽玛射线
  • 15篇伽玛射线暴
  • 7篇余辉
  • 7篇超新星
  • 6篇引力
  • 6篇引力波
  • 6篇宇宙
  • 6篇Γ射线暴
  • 5篇天体
  • 5篇奇异星
  • 4篇射电
  • 4篇天体物理
  • 4篇天文
  • 4篇天文学
  • 4篇伽马射线
  • 4篇伽马射线暴
  • 4篇文学
  • 4篇黑洞

机构

  • 55篇南京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国...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华中师范大学
  • 3篇教育部
  • 3篇中国科学院紫...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佛山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湖北第二师范...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科学院云...

作者

  • 55篇戴子高
  • 16篇陆埮
  • 10篇吴雪峰
  • 7篇彭秋和
  • 5篇王善钦
  • 4篇王祥玉
  • 3篇梁恩维
  • 3篇俞云伟
  • 3篇黄永锋
  • 2篇宋黎明
  • 2篇王发印
  • 2篇黎卓
  • 2篇韦大明
  • 1篇刘彤
  • 1篇王于仨
  • 1篇邹远川
  • 1篇丁明德
  • 1篇袁祥岩
  • 1篇谢基伟
  • 1篇郑小平

传媒

  • 13篇天文学报
  • 7篇天文学进展
  • 6篇中国科学:物...
  • 3篇中国天文学会...
  • 2篇物理学报
  • 2篇物理
  • 2篇物理学进展
  • 2篇天体物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天文爱好者
  • 1篇中国科学(A...
  • 1篇科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科学观察
  • 1篇科学世界
  • 1篇中国天文学会...
  • 1篇中国天文学会...
  • 1篇中国天文学会...
  • 1篇中国天文学会...

年份

  • 3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7
  • 4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ests for the Universal Structured Jet Model of GRBs
梁恩维吴雪峰戴子高
文献传递
中子星物态和内过程的研究
戴子高
恒星内部电荷屏蔽对电子俘获反应的影响被引量:4
1997年
本文分析了在恒星环境下,电荷强屏蔽对原子核电子俘获反应的影响,分析中忽略了电荷屏蔽对核跃迁矩阵元的影响.作为例子,分别讨论了电荷屏蔽对核素33S、30P和57Fe的电子俘获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和较高密度下,由于电荷屏蔽,其电子俘获率相对于无屏蔽情形有明显降低,这可能对恒星晚期演化和超新星爆发理论带来明显的影响.
罗志全彭秋和戴子高
关键词:电子俘获电荷屏蔽恒星演化恒星原子核
广义相对论效应对脉冲星γ射线辐射的影响被引量:1
1997年
本文研究了广义相对论效应和量子力学效应对中子量γ射线辐射的影响.通过选择磁偶极矩以及观察者视线与磁轴之间的夹角这两个观测量作为参量,我们数值计算了从中子星表面发射的、传播方向沿着磁场的光子的逃逸能量.我们得到,在磁偶极矩较小时,量子力学效应不重要,而广义相对论效应使逃逸能量显著降低;当磁偶极矩很大时,两个效应几乎相抵消,光子的逃逸能量几乎不受它们的影响.我们讨论这些结果在脉冲星γ射线谱上的意义.
戴子高陆埮
关键词:脉冲星中子星广义相对论
中子星外壳层物理:Ⅰ.无磁场情形被引量:1
1993年
中子星外壳对于研究中子星的冷却和吸积中子星的演化是重要的。近几年来,关于它的研究已经很深入。本文详细地评述非磁化中子星外壳层物理的进展。我们着重综述非吸积和吸积中子星外壳层在低密度区和高密度区的组份和状态方程以及外壳层的热结构。
戴子高陆埮彭秋和
关键词:中子星磁场
中子星外壳层物理:Ⅱ.强磁场情形被引量:1
1993年
中子星表面存在10~9—10^(13)G的磁场。在强磁场中,电子的纵向运动是自由的,而横向运动是量子化的。本文评述强磁化中子星外壳层物理的新进展。在低密度区(p~10~4g·cm^(-3)),由于电子-离子相互作用,必须用磁统计模型求该区的状态方程;而在高密度区(p>10~4g·cm^(-3)),用变分方法求组份和状态方程。本文还综述强磁场下的外壳层热结构和强磁场对弱相互作用反应的影响。
戴子高陆埮彭秋和
关键词:中子星物理性质强磁场
引力波“三兄弟”
2016年
2015年9月14日,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台(LIG0)有史以来第一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事件:GW150914。这一激动人心的成果一经报道,“引力波”三个字迅速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与茶余饭后的谈资。作为这一伟大事件的见证者.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幸运的。然而由于背景不同,每个人对这一事件评价的角度也是不同的。对于天文学家,它意味着一个崭新的天文观测窗口被正式开启,人类正式进入到了引力波天文学时代:对于普通民众,人们感慨着如此微弱的涟漪在浩瀚的宇宙中传播了十几亿年竟然能被人类所捕获。
高鹤吴雪峰戴子高
关键词:引力波天文学家激光干涉天文观测观测台
喷流拐折关系及其对物理参数的限制
吴雪峰戴子高
文献传递
γ射线暴的研究概况被引量:1
2001年
γ射线暴是宇宙中自从大爆炸以来最猛烈的爆发现象 ,它在几十秒钟的时间内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太阳一生 (约一百亿年 )所释放能量的几百倍 !文章简要介绍了γ射线暴的新近研究进展 ,其中包括 :简要说明了观测事实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标准火球模型 ,阐述了γ射线暴及其余辉的运动和演化规律 ,讨论了偏离标准模型的种种观测现象以及这些后标准效应所包含的重要天体物理意义 .进而讨论了至今仍不清楚的能源机制问题 。
陆埮戴子高
关键词:伽玛射线暴高能天体物理中子星Γ射线暴Γ暴余辉
双致密星并合引力波事件中的伽马射线暴
2020年
中子星-中子星、中子星-黑洞和黑洞-黑洞并合事件是宇宙中高频引力波的主要来源.同时,短伽马暴GRB 170817A和引力波信号GW170817的成协也表明,双致密星并合事件有可能同时造成丰富的电磁对应体辐射,使之成为了多信使天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简要综述了以短伽马暴为代表的引力波事件电磁对应体的研究现状,包括它们的瞬时辐射、前兆辐射、延展辐射、余辉辐射、千新星/并合新星辐射,讨论了中微子辐射、宿主星系性质、双中子星并合产物、相对论性喷流结构和短伽马暴的爆发率与光度函数等相关研究内容.在对现有主要认知进行描述的基础上,指出了仍然存在的一些重要开放性问题,比如伽马暴的完整爆发过程和中心能源性质、喷流的结构和能量耗散方式、粒子的加速和辐射机制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针对我国即将发射的致力于短伽马暴观测的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Gravitational wave high-energy Electromagnetic Counterpart All-sky Monitor,GECAM)卫星项目,本文对其观测前景做出了预估和展望.
俞云伟李永森谈伟伟戴子高
关键词:伽马射线暴引力波致密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