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江华
- 作品数:13 被引量:97H指数:5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以双侧突发性听力下降为首发症状病例的处理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提高对双侧突发性听力下降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和分析自2003年7月~2005年7月,双侧突发性听力下降14例其中2例发生于妇科手术后,2例流行性腮腺炎后,5例精神性聋,5例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结果 14例患者发病时均为极重度聋或全聋。均有明显的发病诱因,无一例为严格意义上的突发性耳聋 5例精神性耳聋患者治疗后听力正常。5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2例听力恢复正常,2例听力恢复到发病前水平,1例听力无改善。2例妇科手术后患者,1例听力部分恢复,1例治疗无效。2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治疗后听力无改善。结论双侧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低,应重视双侧突发性听力损失的诱因分析,精神性耳聋和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形成的突发性听力下降治愈率较高。
- 赵晖张天宇景江华迟放鲁
- 关键词:突发性聋精神性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腮腺炎
- 前庭功能代偿过程中前庭反射和信号系统神经递质的联系
- 迟放鲁焦宇王胜军王璟袁雅生梁琴郭丽敏林岳鑫尹彦波景江华
- 建立单侧前庭神经切断的大鼠动物模型。采用拉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神经追踪、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传入前庭神经核Na-K-ATPase和传出前庭神经系统Na-K-ATPase的活性,了解病理状态下前庭传入和传出中枢的神经元活...
- 关键词:
- 关键词:前庭功能代偿神经递质
- 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价
- 目的 评价脱水剂、激素、活血药物的不同组合在急性低频感音神经聋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分成甘露醇+激素+活血组(A组)、激素+活血组(B组)、活血+甘露醇组(C组),比较三组疗效、耳鸣...
- 赵晖迟放鲁景江华郭士荃
- 喉起搏器治疗喉麻痹动物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研制呼吸频率调节型喉起搏器 ,在单侧喉返神经麻痹的动物模型中实验其是否能引起与呼吸同步的声带功能性外展运动。方法 喉起搏器带有感受呼吸信号的压力传感器 ,以气体压力的变化作为失神经环杓后肌的起搏信号来源 ,经电刺激使声带外展与呼吸同步。健康猫 6只 ,切断左侧喉返神经。将喉起搏器的刺激电极植入猫左侧环杓后肌。分别于术后即刻、1、2、4、8、1 2周间歇性刺激 ,刺激频率 30Hz ,脉宽 0 6ms ,刺激强度 0~ 8mA。在直接喉镜下观察声带活动情况。术后 1 2周摄录不同的刺激强度下声门图像 ,测量刺激与非刺激时相对声门面积。结果 在喉起搏器作用下 ,麻痹的声带外展与呼吸同步 ,相对声门面积增加 1 8%。喉麻痹 1周后 ,所需刺激强度阈值增大 ,1 2周时接近失神经初始时刺激阈值。结论 本实验研制的呼吸频率调节型喉起搏器 ,能感知动物呼吸节律的改变 ,依呼吸频率调节起搏频率 ,发放吸气期电刺激脉冲使患侧声带外展 。
- 景江华迟放鲁
- 关键词:喉麻痹动物模型电刺激喉肌
- 喉起搏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3年
- 双侧喉返神经(RLN)损伤可造成喉肌麻痹,致声带内收、外展功能受损,易导致呼吸困难,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本文就RLN损伤后治疗声带麻痹的一种不仅能恢复喉肌收缩,且符合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喉起搏器的研究发展进行综述。
- 景江华
- 关键词: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病因
- 影响突发性聋预后因素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5
- 2008年
- 目的研究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提高突发性聋预后的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收治的突发性聋患者,首先去除初始听阈≤40dB的低频聋患者,得到882例进行疗效分析。初始听阈〉40dB的患者按不同的初始听阈形态与严重程度分为下坡型组(69例)、上坡型组(24例)、平坦型组(139例)、凹陷型组(44例)、极重度聋(126例)和全聋(86例)6组。结果病程3d内疗效最佳,其次是1、2周内,超过2周疗效差,3周内和1个月内、1个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程2周内患者初始听阈〉40dB组中凹陷型组与其他组相比预后最佳,恢复率达97.7%。极重度聋组和其他组(除全聋组)相比,治愈率(23.8%)及恢复率(57.9%)低,但好于全聋组。全聋组的预后最差,无效率达67.4%。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预后与其他不伴此病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4.455,P=0.0348)。年龄与预后有关,年龄越大,预后也越差,以50岁为界,〈50岁的患者的预后要好于≥50岁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739,P=0.0054)。结论病程大于2周的患者疗效差,不同的初始听阈形态与听力损失程度是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重要因素。年龄越大预后越差。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其预后比无任何合并症的患者差。
- 赵晖张天宇景江华傅窈窈罗嵇宁
- 关键词:听觉丧失预后统计学
- 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极重度以上突发性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6
- 2009年
- 目的评估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在极重度以上突发性聋初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以发病2周内,未接受任何治疗,初始听力损失(250~4000Hz均值)〉90dB的突发性聋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全身激素+局部激素组(22例)、全身激素组(44例)和局部激素组(12例),各组均同时给予扩血管、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和高压氧治疗。全身激素治疗采用地塞米松15mg/d连用3d,随后10mg/d用3d,最后5mg/d用3d。局部激素治疗采用鼓室内注射5mg/ml地塞米松0.8ml,隔日1次,共5次。获取治疗后第10、20、30天的纯音测听结果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前影响预后的因素三组间基本匹配。治疗后纯音听阈均值(puretoneaverage,PTA)改善≥30dB者所占比例,全身+局部激素组81.82%、局部激素组83.33%、全身激素组88.64%,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6);治疗30d后PTA改善值分别为:全身+局部激素组41.36dB、局部激素组43.08dB、全身激素组51.70dB,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8,P=0.2133)。各组患者治疗后10d听力改善最为显著,20d听力基本稳定。纯音测听各频率听阈的改善程度由低频向高频逐渐递减。结论局部激素治疗作为极重度以上突发性聋的初始治疗与全身激素治疗相比并无优越性。
- 赵晖张天宇傅窈窈景江华
- 关键词:听觉丧失测听法纯音投药途径
- 全聋型突发性聋高压氧早期治疗的有效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合并药物治疗全聋型突发性聋(简称突聋)的有效性。方法以本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全聋型突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国突聋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入组方式、疗效评判标准,与其中的全聋型突聋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本院全聋型突聋的治愈率为17.6%,与多中心全聋型突聋的总体(14.4%)和多中心三联药物组(16.8%)接近;显效率为56.9%,高于多中心全聋型突聋的总体(28.3%)和三联药物组(27.7%);总显效率为74.5%,远高于多中心全聋型突聋的总体(42.7%;χ~2=42.15,P=0.000)和三联药物组(44.6%;χ~2=21.04,P=0.000)。本院全聋型突聋治疗前的平均听阈为(101.8±13.5)d B,治疗后为(61.5±25.3)d B;多中心全聋型突聋治疗前的平均听阈为(98.5±13.6)d B,治疗后为(64.0±29.5)dB。结论尽早采用高压氧合并药物治疗,可以提高全聋型突聋患者的疗效。
- 赵晖迟放鲁景江华任同力
- 关键词:高压氧
- 突发性极重度聋与全聋的预后特点及差异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 研究突发性极重度聋和全聋的预后特点及差异.方法 回顾性研究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2007年6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初始平均纯音听阈(pure tone average,PTA)〉90 dB、随访完整的204例患者,分为全聋和极重度聋两组,对两组的预后进行比较,并对预后与年龄、并发症、发病-就诊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全聋组57例,极重度聋组147例,耳鸣、眩晕、耳闷三大伴随症状中,耳鸣的伴随率最高,两组均达90%以上,眩晕的伴随率全聋组为64.9%(37/57),极重度聋组为45.6%(67/14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2,P=0.017).治疗后全聋组PTA下降(36.4±19.3)dB,极重度聋组下降(40.2±21. 3)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5,P=0.245).两组痊愈者均为1周内接受治疗者,全聋组痊愈率为2.6%(1/38),极重度聋组为14.3%(14/9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45).全聋组治疗后PTA≤50 dB的患者占3.5%(2/57),极重度聋组达29.9%(44/14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92,P=0.001).两组的预后与发病-就诊的时间有关(P值均为0.01),与年龄无关.结论 初始PTA〉90 dB的突发性聋可分为极重度聋与全聋,两者预后有差异,需分开进行研究.
- 赵晖傅窈窈张天宇迟放鲁景江华
- 关键词:听觉丧失预后测听法纯音
- 一种经皮下鼓室内注射套管针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皮下鼓室内注射套管针,包括留置软管、尾座、封盖及穿刺引导针芯;所述留置软管一端连接所述尾座,所述尾座上设有所述封盖;所述穿刺针芯可拆卸的插在所述留置软管的管内。其优点在于:该套管针的留置软管通过微创手术留...
- 王璟吴拥真丛宁田亮汪毅高娜任同力景江华赵晖余菁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