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南燕
- 作品数:56 被引量:547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利益模式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利益模式是科学知识社会学(SSK)最重要的研究纲领之一,它以"利益"作为科学家选择判断的导向和动力以及共识达成的社会学说明手段,充分体现了爱丁堡学派的现实分析进路。本文以巴恩斯、皮克林的利益分析为主线,对SSK的利益模式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评价。
- 姚莉萍曹南燕
- 科学活动中的利益冲突被引量:28
- 2003年
- 科学活动中的利益冲突是科研伦理学需要讨论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从科学活动层面来讨论科学研究中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社会后果以及处理对策。
- 曹南燕
- 关键词:科研伦理客观性社会公正
- 狄拉克的科学思想被引量:6
- 1982年
- 狄拉克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他对量子力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所建立的相对论性电子理论,预言了反物质(正电子)的存在,从而改变了人们对物质和真空的认识,使二十世纪的自然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狄拉克在现代物理学史上占有极为崇高的地位,是一件举世公认的事实。比如,海森伯认为:“对于本世纪本质上崭新的物理图象的建立来说,是普朗克发现作用量子的贡献大。
- 曹南燕
- 关键词:狄拉克量子力学海森伯理论物理学数学美电子理论
- 重塑自我的历史形象——论巴金《随想录》文化历史价值
- 本文从重塑自我的历史形象角度,阐述了巴金《随想录》文化历史价值。
巴金曾经说过,《随想录》是他本人的“文革博物馆”。它折射了他本人和全家人在那个“有中国特色的黑暗时代……用中国人民的鲜血绘成的无比残酷的地狱”里...
- 曹南燕
-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随想录》
- 文献传递
- 新形势下高校新闻网的功能建构被引量:1
- 2013年
- 新形势下全球化、文化多元和网络传媒社会化趋势给高校新闻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研究高校新闻网在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和思想工作中的重要功能建构,并针对性提出功能提升策略,能对当前高校新闻网的建设工作提供借鉴和思考。
- 曹南燕张地坷
- 关键词:高校新闻网校园文化
- “分立”,还是“可分”?
- 1981年
-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讲到“物质的可分性”时,说“黑格尔很容易地把这个可分性问题对付过去了,因为他说:物质既是两者,即可分的和连续的,同时又不是两者;这不是什么答案,但现在差不多已被证明了。”我怀疑恩格斯在这里出现了一个笔误,把“分立”(diskret)写成了“可分”(teilbar)。这虽然是一字之差,但相去甚远。如不更正,不但同黑格尔的哲学思想相违背,而且必然会在自然辩证法研究上引起混乱。很遗憾,在我国学术界确实有人,
- 曹南燕
-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研究不可分性对立统一二律背反
- 科学研究中利益冲突的本质与控制被引量:9
- 2007年
- 利益冲突是科学研究中普遍而且严重的问题,科学知识的生产与人类的社会公众、群体及个人利益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从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探讨科学研究中的利益冲突的本质具有重大意义,科学知识背后的社会利益与科学家的个人利益之间存在着矛盾,科学知识的客观性要求与人类认识不可避免的主观性之间的矛盾导致科学研究中的利益冲突,因而,对可能给科学认识带来偏见的利益作必要的调整或监督是控制科学研究中利益冲突的关键。
- 曹南燕
- 关键词:客观性偏见
- 论科学的“祛利性”被引量:29
- 2003年
- 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活动是否受利益驱动?受什么利益的驱动?这些利益之间有没有冲突?这些问题经常被科学共同体成员有意无意地回避。因为长期以来,“无利益性”被认为是科学的精神气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希望相信,科学家应该是“无私利”的,他们只“为科学而科学”,只是出于好奇心而从事科学研究。那么,科学或科学家真的与利益无涉吗?应该如何理解科学的“祛利性”(disinterestedness)?
- 曹南燕
- 关键词:科学家道德模式
- 奋斗的情怀——记中科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张本仁
- 2002年
- 在接受采访时,张本仁院士深情地说:“我热爱地球科学,我愿为此奉献终生,科学探索的道路没有止境,个人的贡献只是沧海一粟。”这就是一个中国科学家对地质事业的挚爱与奋斗的情怀。 1 张本仁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一位出色的地球化学家。他是安徽怀远县人,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后,到刚刚成立的北京地质学院做研究生兼助教工作。在前苏联专家指导下以优异成绩完成研究生学业后留校任教,1956年在原武汉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任教至今。
- 曹南燕
- 关键词:院士区域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测量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蓬勃发展的纳米技术蕴涵着巨大的不确定性。面对可能的风险,本文从"共生产"与"共同责任"的视角出发,指出了及早开展有关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ELSI)研究的重要性。本文回溯了人类基因组ELSI计划及其局限,随后又介绍了荷兰与美国学者将ELSI研究整合进纳米技术发展实际过程的两种尝试性进路。最后,本文对加强中国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提出了初步建议。
- 曹南燕胡明艳
- 关键词: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