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星梅

作品数:123 被引量:482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7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13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5篇细胞
  • 44篇白血
  • 44篇白血病
  • 33篇骨髓
  • 29篇急性
  • 25篇疗效
  • 22篇骨髓瘤
  • 21篇多发
  • 21篇多发性
  • 2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5篇血液
  • 15篇免疫
  • 14篇肿瘤
  • 14篇难治
  • 12篇单核
  • 12篇单核细胞
  • 12篇疗效观察
  • 11篇综合征
  • 10篇增生
  • 10篇化疗

机构

  • 103篇西安交通大学...
  • 9篇西安交通大学
  • 6篇西安医科大学
  • 4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南京传奇生物...

作者

  • 123篇曹星梅
  • 111篇张王刚
  • 83篇何爱丽
  • 67篇陈银霞
  • 57篇刘捷
  • 48篇赵万红
  • 46篇马肖容
  • 36篇杨云
  • 32篇王剑利
  • 26篇古流芳
  • 25篇张鹏宇
  • 23篇王芳侠
  • 14篇田玮
  • 12篇王瑾
  • 9篇刘苏虎
  • 7篇雷博
  • 7篇崔晓光
  • 6篇周芙玲
  • 6篇张慧
  • 6篇徐燕

传媒

  • 2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9篇中国实验血液...
  • 10篇临床血液学杂...
  • 6篇白血病.淋巴...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陕西医学杂志
  • 4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山西白血病
  • 2篇肿瘤防治杂志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高等医学...
  • 2篇西部医学
  • 2篇医学教育研究...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第五届全国肿...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年份

  • 1篇2020
  • 5篇2019
  • 9篇2018
  • 4篇2017
  • 14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10篇2008
  • 7篇2007
  • 5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 7篇2003
  • 6篇2002
  • 1篇2001
1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硼替佐米联合改良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改良VAD方案(PVA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有52例MM患者接受了2~8个疗程PVAD方案化疗。PVAD方案:硼替佐米(万珂)1.3mg/m2,3秒内快速注射,d1,4,8,11;长春瑞滨10mg/d静滴,d1~4;吡柔比星10mg/d静滴,d1~4;地塞米松20mg/d静滴,d1~4。每28天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总体反应率[完全缓解(CR)+接近完全缓解(n CR)+部分缓解(PR)+轻微反应(MR)]为92.3%(48/52),治疗有效率(CR+PR)为88.5%(46/52)。其中在PVAD方案治疗前接受过VAD方案治疗的21例患者中,18例有效,治疗有效率(CR+PR)为85.7%(18/21)。最常见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主要为乏力、外周神经病变、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带状疱疹、呼吸道感染、血栓形成等,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或恢复。结论:PVAD方案在初发或难治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中均有较好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优于单用硼替佐米或单用VAD方案。
王芳侠李月张王刚曹星梅陈银霞何爱丽刘捷赵万红马肖容杨云王剑利张鹏宇古流芳雷博王瑾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
基于培门冬酶的化疗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研究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研究基于培门冬酶(pegasparaginase,PEG-Asp)的多种化疗方案治疗儿童和成人初治及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 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T-NH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优化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选取儿童和成人初治及复发ALL和T-NHL共62例,其中应用培门冬酶联合化疗22例(PEG-Asp联合化疗组),应用含左旋门冬酰胺酶的常规化疗方案40例(L-Asp常规化疗组),评价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比较治疗相关死亡率并随访生存情况。结果:近期疗效分析显示,PEG-Asp联合化疗组总缓解20例(90.91%),CR 17例(77.27%),PR 3例(13.64%),L-Asp常规化疗组总缓解35例(87.5%),CR 29例(72.5%),PR 6例(15%),组间及亚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存分析显示,6个月、12个月总生存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期内门冬酰胺酶相关不良反应均为WHO毒性反应1-2级,无3-4级毒性反应和治疗相关死亡率。PEG-Asp联合化疗组过敏反应和高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L-Asp常规化疗组,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EG-Asp联合化疗组均完成预期PEG-Asp治疗剂量,L-Asp常规化疗组仅29例(72.5%)完成L-Asp治疗剂量。PEG-Asp联合化疗组平均住院日10.5 d,较L-Asp常规化疗组住院18.9 d显著缩短,治疗总费用相对较低。结论:基于培门冬酶的化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比较好,安全性较高,过敏反应发生率低,使得治疗剂量完整完成,保证了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治疗总费用相对较低,替代L-Asp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优化联合化疗方案用于更多病例以及远期生存率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徐燕王瑾杨楠白菊张鹏宇古流芳雷博刘捷王芳侠黄炳俏张王刚何爱丽曹星梅陈银霞马肖容
关键词:培门冬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细胞淋巴瘤化疗
GHA及新型联合预激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队列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本文探讨GHA(G-CSF+高三尖杉酯碱+小剂量阿糖胞苷)及GHAA和GHTA等新型联合预激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寻求高效低毒的新型化疗方案,并探索其与共刺激分子B7.1的关系。方法:应用GHA标准预激化疗方案,即G-CSF 100μg/(m2·d)皮下注射,d 0-14;高三尖杉酯碱1.0 mg/(m2·d)静脉点滴,d 1-14;阿糖胞苷(Ara-C)7.5-10 mg/(m2·d)皮下注射,q12h,d 1-14,以及GHAA、GHTA等联合预激化疗(联合阿柔比星20 mg d 1-7或吡柔比星20 mg d 1-7)治疗74例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和4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和RAEBT),与常规化疗组(MA、TAE方案)56例比较,分别观察不同方案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相关死亡率并随访生存;同时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上共刺激分子B7.1的表达并与临床疗效比较。结果:1预激化疗组治疗难治性AML缓解率67.56%(CR率54.05%,PR率13.51%),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化疗组(P<0.05),其中AML-M2组、AML-M5组CR率(65.51%,61.90%)显著高于其它AML亚型(P<0.05),最长持续缓解已4年,2治疗MDS缓解率60.87%(CR率45.65%,PR率15.22%),预激化疗组疗效也显著优于常规化疗组(P<0.05)。3与GHA标准预激化疗相比,无论难治性AML还是MDS,新型联合预激化疗缓解率较高,其中AML缓解率为85.18%,MDS缓解率为81.25%,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4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及血小板减少、贫血等,平均持续时间7-14 d,重症感染发生率1%,无严重出血、消化道反应和心、肝、肾功能损害,治疗相关死亡率为零。预激化疗组主要观察指标与常规化疗组相比,Ⅲ/Ⅳ毒副作用明显减轻,安全性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AML和MDS以及不同类型B7.1表达阳性率差异较大,AML-M2组、AML-M5组明显高于其它AML组(P<0.05)。同一病例B7.1表达与预激化疗疗效呈正相关,即化疗有效病例B7.1表达往往阳性,而B7.1表达阴性者的�
马肖容王瑾张王刚陈银霞曹星梅何爱丽刘捷王剑利古流芳雷博张鹏宇赵万红杨云王芳侠徐燕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CD33、CD45及MDR表达和靶抗原的筛选
2004年
目的 :观察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AML)CD33、CD4 5及MDR表达和抗原强度的变化 ,筛选特异的靶抗原 ,探讨抗体靶向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ML细胞CD33、CD4 5及MDR的表达和抗原强度的变化。结果 :CD33、CD4 5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1.5 %、90 .6 % ,CD33抗原表达比CD4 5强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CD33与MDR在白血病细胞上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CD33特异性强 ,抗原性强 ,适合作靶抗原 ;MDR也是耐药白血病治疗的较好靶抗原。抗体靶向治疗将是AML治疗的一条新途径。
刘捷张王刚柏春梅陈银霞曹星梅
关键词: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肿瘤特异性抗原CD33CD45MDR靶抗原
维甲酸、活性D_3和康力龙联合治疗难治性贫血疗效观察
1998年
为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nlasticsvndromes,MDS)难治性贫M(Refractoryanemia,RA)的最佳治疗方法,应用全反式用甲酸、活性维生素Da及康力龙三种药物联合治疗22例RA患者,结果有效率达95.4%,完全缓解率45.5%;表明此三种药物联用有提高疗效作用,值得推广。
曹星梅张王刚马肖蓉柏春梅何爱丽刘捷王剑利
关键词:维甲酸康力龙难治性贫血
伊曲康唑口服液与氟康唑预防急性白血病并粒细胞减少患者真菌感染的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比较伊曲康唑口服液与氟康唑预防急性白血病并粒细胞减少患者真菌感染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急性白血病并粒细胞减少患者84例随机分为伊曲康唑口服液组及氟康唑组各42例,观察两组对预防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相关死亡率及副作用。结果 84例中可评估患者75例,39例接受氟康唑预防,10例发生真菌感染,其中侵袭性真菌感染6例;36例接受伊曲康唑口服液患者,3例发生真菌感染,均为表浅真菌感染,总感染率分别为25.6%和8.3%,伊曲康唑口服液组总真菌感染率和侵袭性真菌感染率显著低于氟康唑组;因真菌感染发生死亡患者在伊曲康唑口服液组及氟康唑组分别为1例和5例,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抗真菌药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应用伊曲康唑口服液可预防和显著减少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率,且安全、可耐受。
杨云何爱丽王剑利王芳侠张王刚曹星梅陈银霞
关键词:伊曲康唑口服液氟康唑急性白血病粒细胞减少
IL-15联合GM-CSF对外周血中NK细胞活性的影响
2005年
目的选择细胞因子IL-2、IL-15和GM CSF作为刺激物,观察其对NK细胞的激活作用。方法健康成人及化疗缓解后的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单个核细胞,经过IL-2、IL-15、GM CSF培养,MTT法检测其增殖程度的变化,及活化后的单个核细胞对白血病K562的细胞毒作用。结果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化疗后缓解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过IL-2、IL-15、IL-15+GM CSF分别作用后,细胞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殖。但化疗后缓解组与各组的细胞因子联合孵育后,其增殖程度均小于正常人。其杀伤活性IL-15活化组优于IL-2组,而IL-15联合应用GM CSF后对K562杀伤活性优于单用IL-15。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对K562的杀伤活性均明显降低,当与细胞因子IL-15、GM CSF联合孵育后,杀伤活性均显著提高(P<0.01),并且缓解组接近正常人水平。结论正常人及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IL-15和GM CSF联合孵育,有效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明显提高了正常人及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K562的杀伤能力。
王欢张王刚王昭曹星梅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IFN-γ及IL-10的测定被引量:2
2002年
杨云张王刚乔义超曹星梅陈银霞何爱丽刘捷田玮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血浆IFN-ΓIL-10
MLAA-22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检测MLAA-22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不同状态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中的表达,探讨MLAA-22是否可作为M5特异性标记应用于临床。方法:收集临床初诊、完全缓解及复发的M5患者骨髓血,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MLAA-22 m 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比较、分析基因及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变化,分析MLAA-22与M5疗效及转归的关系。结果:MLAA-22 m RNA在初诊的M5中特异性高表达,与完全缓解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复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LAA-22蛋白在初诊的M5中显著高表达,完全缓解组MLAA-22蛋白表达较初诊患者明显下降。结论:MLAA-22 m RNA及蛋白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中特异性高表达,有望成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诊断、临床疗效评估、预后判断及微小残留病监测的特异性指标,值得深入研究。
古流芳李月崔晓光曹星梅
关键词: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托珠单抗治疗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疗效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观察托珠单抗治疗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的疗效。方法:以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住院的24例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MM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发生2级以上的CRS患者给予4~8 mg/(kg·d)的托珠单抗治疗,观察其疗效及毒副作用、细胞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等的变化。结果:24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发生了CRS,依据CRS分级标准:1、2级各7例,3级5例,4级2例。CRS患者均表现持续高热,细胞因子及Hs CRP明显升高,其中IL-6升高最为显著。14例2级以上CRS患者经托珠单抗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体温迅速下降,细胞因子、Hs CRP含量逐渐恢复正常,无明显毒副作用发生。结论:托珠单抗在CRS治疗中疗效明显、无明显毒副作用,保证了难治复发MM患者CAR-T治疗的安全性。
张亦琳赵万红张王刚刘捷陈银霞曹星梅何爱丽王剑利杨楠杨云古流芳范晓虎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