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春远

作品数:118 被引量:354H指数:10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8篇病毒
  • 22篇流行病
  • 22篇流行病学
  • 19篇肠道
  • 19篇肠道病毒
  • 18篇手足
  • 18篇手足口
  • 18篇手足口病
  • 13篇脑炎
  • 13篇抗体
  • 13篇病毒性
  • 12篇毒性
  • 12篇沙门菌
  • 12篇病毒性脑炎
  • 11篇流行性
  • 11篇基因特征
  • 11篇疾病控制
  • 10篇流感
  • 9篇埃可病毒
  • 8篇食源

机构

  • 89篇龙岩市疾病预...
  • 34篇福建医科大学
  • 21篇福建省龙岩市...
  • 15篇福建省疾病预...
  • 2篇龙岩市第一医...
  • 2篇龙岩市新罗区...
  • 1篇福建省卫生防...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福州市疾病预...
  • 1篇厦门市疾病预...
  • 1篇福建省龙岩市...
  • 1篇三明市疾病预...

作者

  • 111篇曹春远
  • 73篇陈前进
  • 45篇何云
  • 35篇廖亦红
  • 32篇吴水新
  • 29篇罗招福
  • 26篇何春荣
  • 20篇李美华
  • 20篇廖琳虹
  • 19篇张彦锋
  • 17篇金建潮
  • 12篇李新文
  • 11篇陈杰雄
  • 11篇陈海滨
  • 10篇郭贞钻
  • 9篇张景平
  • 8篇陈炳材
  • 8篇王炳发
  • 8篇原灵
  • 7篇杨萍

传媒

  • 35篇海峡预防医学...
  • 19篇预防医学论坛
  • 6篇河南预防医学...
  • 4篇疾病监测
  • 4篇职业与健康
  • 4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病毒学报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3篇江西省科协第...
  • 2篇中国城乡企业...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食品卫生...
  • 2篇中国卫生工程...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11篇2016
  • 6篇2015
  • 10篇2014
  • 8篇2013
  • 12篇2012
  • 9篇2011
  • 7篇2010
  • 7篇2009
  • 8篇2008
  • 8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1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龙岩市不同人群军团菌感染状况调查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了解龙岩市不同人群军团菌(LP)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用ELISA法对部分健康人群、高暴露人群及肺炎住院病例血清进行LP1-7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3类人群均有较高的LP感染率,总阳性率8.9%;IgG阳性率(6.1%)高于IgM(3.1%);3类人群的IgG阳性率、IgM阳性率和总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总阳性率类似;健康人群与高暴露人群均以30-40岁组阳性率最高(〉16%)。结论龙岩市各类人群中均有较高的LP感染率,应进一步加强军团菌监测,促进有效防治。
林伟曹春远何春荣廖琳虹
关键词:军团菌军团菌病血清检测疾病控制
龙岩市2009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特点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了解龙岩市2009年手足口病病原体及流行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法对手足口病监测标本和各县市(区)疑似病例标本共324份进行EV 71和COXA 16病毒核酸检测。[结果]324份标本中,阳性165份,阳性率为50.9%,其中EV 71阳性率27.2%(88/324),COXA 16阳性77份(23.8%)。[结论]2009年5和10月均有一次发病高峰期,与2008年福建省、龙岩市流行相一致,发病高峰期可能与地理气候气温有关。标本阳性检出主要集中在0~5岁婴幼儿(98.2%)。应加强幼托机构和学校监测工作,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控制疫情的蔓延。
李新文李晓燕陈前进郭贞钻曹春远
关键词:手足口病
龙岩市三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的调查与检测分析
通过对龙岩市3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的调查分析及实验室检测,查明引起流脑流行的菌群,为该市流脑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采集流脑患者脑脊液标本3份,血清标本4份(为2007年病例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每例患者采...
陈前进罗招福吴海吴水新曹春远何云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抗体检测
文献传递
一起由鼠伤寒沙门菌污染蛋糕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对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现场及病原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为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暴发过程,分析病例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采集患者、工作人员和可疑食品(预包装未开封奶油、蛋糕、已打发奶油等)样本进行病原分离及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该次暴发发病67例;潜伏期最短4 h,最长44 h,平均潜伏期(中位数)20.50 h;男性25例,女性42例,最小年龄1岁4个月,最大年龄66岁;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发热、呕吐和恶心,均为轻症病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从15名患者采集的粪便标本中检出12株鼠伤寒沙门菌,10名工作人员肛拭子标本中检出1株鼠伤寒沙门菌,1批次蛋糕胚、1批次预包装未开封超高温灭菌搅打稀奶油、4批次生日蛋糕(含1份病患未食用完蛋糕)、2批次已打发的奶油中均检出鼠伤寒沙门菌;21株鼠伤寒沙门菌经PFGE分析,同源性为100.00%。结论综合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病原学检测及分子分型,证实本起事件为同一来源的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
曹春远陈前进李美华廖琳虹陈海滨陈小东金建潮
关键词:鼠伤寒沙门菌流行病学食物中毒脉冲场凝胶电泳
2010年龙岩市部分人群甲型H1N1流感血清抗体水平及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2012年
[目的]了解人群甲型H1N1流感(甲流)病毒抗体水平,掌握接种甲流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2010年1~3月,在龙岩市新罗区白砂镇随机抽取0~5、6~17、18~55、56~71岁健康人群合计140人,进行甲流血清抗体检测,对其中抗体阴性者进行甲流疫苗接种前后抗体水平比较。[结果]调查140人,甲流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43%。抗体阳性率,男性为2.86%,女性为10.00%(P>0.05);0~5岁为6.67%,6~17岁为14.29%,18~55岁为2.00%,56~71岁为0.00%(P>0.05)。84名抗体阴性者接种疫苗后21d,抗体阳性率为66.67%,明显高于接种前(P<0.01)。[结论]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较低,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能够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
王炳发吴海曹春远何云胡全斌赖红莲廖亦红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
龙岩市2011年手足口病发病与气温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龙岩市手足口病发病与气温之间的关系,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龙岩市手足口病发病资料与同期气温资料,用SPSS13.0软件包对手足口病和气温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龙岩市2011年手足口病...
罗招福吴水新陈杰雄曹春远
关键词:手足口病气温病原学
文献传递
肠炎沙门菌PFGE分子分型及耐药性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分析龙岩市肠炎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特点和耐药特征,为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发现及疫情控制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收集自2014、2016年龙岩市食物中毒、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临床散发病例分离的77株肠炎沙门菌进行PFGE分析,并测定其中57株对16种常用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77株肠炎沙门菌分为17个PFGE型别,其中P4、P6和P8为优势型别;按照90%的相似度可得到3个优势PFGE型别簇(Cluster 1—3)。暴发相关的带型主要为P8、P6、P4和P14,分别与5次食物中毒事件有关。57株肠炎沙门菌药敏结果以耐萘啶酸最高(93%),其次是氨苄西林(74%)和链霉素(54%)。耐3种或3种以上抗生素的多重耐药菌占71.93%(41/57)。结论龙岩市肠炎沙门菌PFGE型别呈现多态性,存在3个优势PFGE型别簇,在食物中毒事件中以PFGE分子分型检测能快速预警肠炎沙门菌散在暴发和溯源。肠炎沙门菌多重耐药现象应引起重视,需加强对多重耐药株的监控及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
陈前进曹春远李美华陈海滨廖琳虹何春荣金建潮
关键词:肠炎沙门菌聚类分析最小抑菌浓度多重耐药
龙岩市2012-2014年流感监测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了解龙岩市2012-2014年流感病毒毒株变化特点和流行特征,为该市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统计龙岩市2家哨点监测医院流感样病例数据,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核酸检测,并用MDCK传代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阳性毒株用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进行病毒亚型鉴定。结果2012-2014年龙岩市共采集流感样病例(ILI)标本4 742份,经核酸检出阳性629份,阳性率为13.26%。其中新甲型H1N1占34.50%,甲型H3N2占36.41%,B型占28.30%,甲未分型占0.80%。标本经MDCK细胞分离培养,共检出阳性349份,阳性率为7.36%。其中新甲型占30.95%,甲型H3N2占42.41%,Bvictoria占21.20%,Byamagate占5.44%。2012年以甲型H3N2和B型共同流行为主,2013-2014年以新甲型H1N1流行为主,交替出现H3N2流行。三年来不同年龄组毒株检出的阳性率以5岁以下组最高,占32.09%;其次为5~14岁组(20.63%)和25~59岁组(26.36%)。结论流感毒株亚型的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主要在冬春季和夏秋季较为活跃,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应加强流感的监测和疾病防控。
廖亦红吴水新何云曹春远张彦锋陈杰雄
关键词:流感监测流感病毒流感样病例
龙岩市手足口病病原体柯萨奇B5病毒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了解龙岩市手足口病病原体柯萨奇B5病毒(Coxsackie virus B5,CVB5)VP1区基因特征及变异情况。方法对2011年采自确诊手足口病患者的Real-time RT-PCR法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引物阳性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 71)和柯萨奇病毒A 16型(Coxsackie virus A 16,CVA16)阴性未分型样品,经RD细胞分离肠道病毒。从培养上清中提取RNA核酸,经RT-PCR法初步鉴定病毒型别。应用187/222引物对扩增病毒株的VP1区,回收产物经克隆、筛选后测序。采用ClustalX、Mega5.0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和进化树构建。结果 104份未分型样品中分离到3株CVB5。3株CVB5分离株VP1区长度为330-357个核苷酸,编码110-119个氨基酸。3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99%,氨基酸同源性为84%-99%。比较推导的氨基酸序列,FJLY2011126h株VP1与另外2株龙岩分离株相比有18个位点差异,核苷酸序列287-288位发生插入突变,第290、291、338、339位发生颠换,与2010年长春株JN695051的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同源性95%-98%,氨基酸同源性84%-99%)。结论 2011年福建省龙岩市手足口病患者中存在CVB5感染,病毒与2005年法国株和国内山东、长春、昆明、浙江病毒株属同一型别。
廖琳虹何云陈前进曹春远吴水新张彦锋何春荣
关键词:手足口病
253例性病门诊患者支原体检测及耐药情况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支原体是引起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能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输卵管炎、前列腺炎、膀胱炎等泌尿生殖系统等疾病。为了解性病门诊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笔者对253例性病门诊患者进行支原体鉴定、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杨萍曹春远郭贞钻
关键词:性病门诊患者支原体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