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卓毅

作品数:20 被引量:272H指数:9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长江口
  • 5篇植物
  • 4篇有机碳
  • 4篇浮游植物
  • 4篇沉积物
  • 3篇颗粒有机碳
  • 3篇光合色素
  • 3篇氨基酸
  • 2篇低氧
  • 2篇液相
  • 2篇液相色谱
  • 2篇异养细菌
  • 2篇有机物
  • 2篇溶解氧
  • 2篇溶解有机碳
  • 2篇色谱
  • 2篇色素
  • 2篇相色谱
  • 2篇邻近海域
  • 2篇陆架

机构

  • 20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海南省海洋开...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20篇朱卓毅
  • 13篇张经
  • 13篇吴莹
  • 4篇林晶
  • 3篇张国森
  • 2篇张莹莹
  • 2篇胡俊
  • 2篇张桂玲
  • 2篇于灏
  • 1篇季倩
  • 1篇张瑞峰
  • 1篇鲍红艳
  • 1篇李明
  • 1篇张利华
  • 1篇宣基亮
  • 1篇田丽欣
  • 1篇邵亮
  • 1篇刘宗广
  • 1篇杨丽阳
  • 1篇周菊珍

传媒

  • 4篇海洋与湖沼
  • 4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海洋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极地研究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海峡科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爷海潟湖内底层缺氧规模对南海季风气候节律的响应被引量:2
2014年
在海南岛形成春旱时,老爷海潟湖内常常发生网箱养殖鱼类因缺氧(DO<2mg/L或者<30%)而迅速(1—2天内)大规模死亡的事件;然而,其中的缺氧成因至今仍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本文在2008—2011年对老爷海执行了7个航次的生物地球化学调查。在形成充沛春雨的2009年春季季风转换期所执行航次(气象条件表现为风速高和多雨)中,很难观察到底层缺氧现象;与此相对应,潟湖水体的垂直稳定度差,浮游植物群落以微微型(<2μm)和微型(2—10μm)藻类占优势。在形成显著春旱的2010年春季季风转换期所执行航次(气象条件表现为微风和少雨)中有大规模底层缺氧形成,缺氧水体从内湾深坑水柱(水深约6m)底层一直蔓延到外湾浅水养殖区;与此相对应,内湾深坑水柱明显层化并形成高盐度生境,浮游植物群落以海洋角管藻(硅藻)占优势,而病毒丰度则达到所有7个航次调查中的最高值。在2008、2009和2011年西南季风盛行期所执行航次(气象条件表现为高温、微风和多雨)中都有小规模底层缺氧形成,且仅局限在内湾深坑底层水中;与此相对应,深坑水柱强烈层化并形成低盐度生境,浮游植物群落以微微型和微型藻类占优势。以上调查结果说明,老爷海潟湖内的底层缺氧规模对上界面的南海季风气候节律有着明显响应;其中,春旱气象条件在潟湖内湾所营造的水柱层化(阻碍复氧)和高盐度生境(有利于硅藻成为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相耦合,则可促成从潟湖内湾深坑底层一直蔓延到外湾网箱养殖区的大规模底层缺氧现象。
李英张经邓鸿王道儒朱卓毅
关键词:南海季风硅藻异养细菌
苏州河和黄浦江颗粒态氨基酸的季节变化被引量:5
2014年
于2007年1、4、7、10月在苏州河、黄浦江4个采样点采集表层水样,分析了颗粒态氨基酸(Particulate Amino Acids,PAA)的组成及含量;并对比分析了北新泾、河南路桥、十六铺和嫩江码头4个站点氨基酸的季节变化特征;结合颗粒有机碳(POC)、颗粒有机氮(PON)及颗粒态氨基酸的构型特征(D和L型)等参数,探讨了该区域颗粒有机氮的来源和降解情况.结果表明:苏州河氨基酸季节变化比黄浦江大;氨基酸降解系数(DI)分析表明研究区域的氨基酸主要来自现场过程和细菌贡献,其中7月份氨基酸最为新鲜;氨基酸降解系数DI和D构型氨基酸成负相关性关系,表明自然细菌来源的D-氨基酸在降解过程中的变化.
沈冰良崔莹朱卓毅吴莹
关键词:氨基酸
长江有机碳通量的季节变化及三峡工程对其影响被引量:39
2007年
2003年6月-2005年7月在长江口每月采集表层水样,测定溶解有机碳(DOC)和颗粒有机碳(POC).结果表明,DOC和POC平均浓度分别为1.59±0.21和0.91±0.42mg/L,其中枯季的DOC浓度较洪季高,而POC则呈相反趋势.POC浓度与水体中总悬浮颗粒物(TSM)浓度有显著性正相关关系,在TSM中的POC%随着TSM浓度的增加而减小.2003,2004年长江的DOC通量分别为1.32×10^6t和1.20×10^6t,POC通量分别为2.69×10^6t和1.63×10^6t,约76%的总有机碳在洪季输送入海,组成以颗粒态为主.2003-2004年间POC通量急剧减少,DOC通量与POC通量的比值迅速增大,可能与三峡水库对颗粒物的拦蓄、改造及富营养化有关.
林晶吴莹张经杨世伦朱卓毅
关键词:溶解有机碳颗粒有机碳长江
北极新奥尔松地区王湾和海湾河溶解N_2O分布及影响因素
2019年
分别于2013年8月和2015年8月对北极斯瓦尔巴德(Svalbard)群岛的王湾(Kongsfjorden)峡湾和海湾河(BayelvaRiver)等水域进行了调查,对水体中溶解氧化亚氮(N_2O)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8月王湾表层溶解N_2O浓度范围为10.95—13.32 nmol·L^(-1)、平均值为(12.47±0.71) nmol·L^(-1),海湾河表层溶解N_2O浓度范围为10.66—16.83 nmol·L^(-1)、平均值为(14.65±1.54) nmol·L^(-1); 2015年8月王湾表层溶解N_2O浓度范围为11.40—13.07 nmol·L^(-1)、平均值为(12.39±0.53) nmol·L^(-1),海湾河表层溶解N_2O浓度范围为9.38—15.45 nmol·L^(-1)、平均值为(12.99±1.98) nmol·L^(-1)。王湾西北部水体中N_2O分布受北大西洋暖水团输入影响,东南部受多条冰川融水输入影响;同时,沉积物可能通过反硝化等微生物活动释放N_2O。王湾水体中ΔN_2O和表观耗氧量(AOU)呈负相关性,表明微生物活动对王湾水体N_2O的产生和消耗贡献较小。2013年8月海湾河冰川融水中N_2O呈现不饱和特征(78%),受温度和水气交换影响,海湾河N_2O饱和度自上游冰川融水78%向河口逐渐增加至96%。受海冰融水稀释影响,王湾表层N_2O也表现出不饱和特征。2013年8月王湾表层N_2O饱和度范围为77%—98%、平均值为(89±6)%; 2015年8月王湾表层N_2O饱和度范围为90%—101%、平均值为(95±4)%。新奥尔松(Ny-?lesund)地区水体中N_2O饱和度主要与温度等因素有关,其不饱和的特征使该地区水体成为大气中N_2O的汇。
谷雪霁张桂玲朱卓毅张瑞峰金杰张国森
关键词:河流氧化亚氮冰川融水
基于光合色素的海南八门湾及其毗邻水域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类群组成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根据2010年4月(春季)、2011年8月(夏季)在海南八门湾及其毗邻水域的采样调查,采用CHEMTAX化学分类法对该区域的表层水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以及类群进行了研究。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春季,生物量由湾内向外海增大,最高值出现在文昌河入八门湾处,金藻、硅藻为主要优势类群。生物量与溶解无机氮(DIN)、SiO_3^(2-)、PO_4^(3-)正相关,与盐度负相关,浮游植物与营养盐比值(N∶P,Si∶N)相关性不明显,硅藻与P显著正相关。夏季,生物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小,最高值出现在文教河,蓝藻、金藻、硅藻为优势类群。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特征与营养盐含量和比值之间存在相关性。生物量与SiO_2-3正相关,与盐度负相关,绿藻与N∶P比呈正相关关系,绿藻还同时与N正相关,硅藻与Si∶N比正相关。
李明王焱胡俊张国森朱卓毅吴莹张经
关键词:浮游藻类光合色素高效液相色谱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低氧现象的探讨——以光合色素为出发点
本研究在实验室建立了海洋中浮游植物光合色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测定了长江下游徐六泾、长江口和毗邻东海北部海区悬浮颗粒物以及现场有机物降解培养实验中的颗粒物色素浓度,同时还测定了长江口E4柱状沉积物中的色...
朱卓毅
关键词:长江口光合色素海洋浮游植物沉积物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长江口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19
2007年
根据2006-06、2006-08、2006-10对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的大面调查,分析航次B断面上的溶解氧及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并对长江口外溶解氧低值的成因及其与海水稳定度、营养盐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6月航次中,DO值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底层的DO值低于表层.8月份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底层明显出现低氧状态,DO的最低值仅为1.1mg.L-1,该断面表观耗氧量AOU一般在2.79 mg.L-1以上,有氧的亏损发生,形成原因主要是海水层状结构稳定水交换较弱和有机物分解耗氧.10月份,海水层状结构发生变化,上下水层的垂直混合作用加剧,B断面DO分布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逐渐增加.相关性分析显示,表底层的ΔDO与ΔΔZρ、ΔNO3-和ΔDIP都达到显著相关的水平.其中ΔDO与ΔΔZρ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ΔNO3-、ΔDI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长江径流N、P污染物输入的不断增加为低氧区域表层浮游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盐,从而加剧了该水域的氧亏损.
张莹莹张经吴莹朱卓毅
关键词:溶解氧(DO)低氧区长江口
冬季海南省东北部河流及近岸海区有机碳的分布特征被引量:9
2010年
2006年12月在海南省东北部河流万泉河和文昌河以及周边的红树林和珊瑚礁体系采集水样,测定其溶解有机碳(DOC)和颗粒有机碳(POC)的含量。结果表明,万泉河水体中DOC和PO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39.3和39.7μmol·L-1;文昌河水体中DOC和POC的平均浓度则为133.0和47.4μmol·L-1,其周边红树林水体DOC和PO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14.1和27.9μmol·L-1;珊瑚礁周边水体DOC和PO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6.3和22.4μmol·L-1。文昌河周边的养殖活动及红树林水体对该河流中的高DOC和POC可能有显著贡献,且文昌河POC%与TSM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R2=0.71,n=9)。万泉河、文昌河和珊瑚礁周边水体POC/Chla的比值分别介于72—312、43—196、122.5—334。估算浮游植物对万泉河、文昌河和珊瑚礁周边水体POC的贡献量分别为34%、45%、38%。
田丽欣吴莹林晶朱卓毅张经
关键词:河流溶解有机碳颗粒有机碳
长江流域植物和土壤的木质素特征被引量:22
2007年
为探讨长江流域中植物和土壤的木质素特征,应用碱性氧化铜分解-气相色谱检测法对长江流域的典型植物和土壤样品中的木质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植物具有较宽的C/V和S/V范围,可以区分出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湿生和非湿生植物;长江流域土壤则呈现出中下游地区较上游地区有机碳中木质素含量较高且降解程度较小的趋势,南北支流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南支土壤中有机碳含量(OC)较高、碳同位素比值δ13C较高且木质素含量较高.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长江流域的植物和土壤的木质素特征具有明显的流域自身特征,这些特征为探讨陆源有机物自长江向东海陆架输送和埋藏等科学问题提供更可靠和更丰富细致的背景信息.
于灏吴莹张经姚庆祯朱卓毅
关键词:木质素长江流域植物土壤
高强度养殖活动下老爷海溶解氧的亏损及有机质成分的响应被引量:1
2021年
老爷海是海南岛东岸的一处潟湖,受强烈人类活动(尤其是养殖活动)影响,其水体富营养化并伴随低氧.在选取的旱季和洪季(2010年4月和2011年8月),老爷海适值低氧期间,对老爷海开展了针对溶解氧和有机质的采样与观测.结果显示,春季潟湖低氧强烈,个别站位表层水溶解氧也仅为50%,夏季则在底层也存在低氧.在这样的背景下,春季有机质浓度明显高于夏季,颗粒有机质的C/N值(C与N的比值)也表现为春季高于夏季(平均值春季为9.7,夏季为7.7).氨基酸所指征的有机质成分暗示春季有机质有较强的细菌降解信号;夏季有机质的低C/N值和高氨基酸碳、氮归一化产量显示现场生产相对活跃,有机质主要来自海源浮游植物,表层水供氧充分.在水体发生氧亏损时,溶解和颗粒有机质的降解程度存在差异.整体而言,颗粒有机质的降解程度随着水体中溶解氧浓度的下降而增加,说明颗粒有机质的降解消耗氧气是造成潟湖低氧的重要驱动因素;溶解有机质成分的变化和溶解氧关联不显著.
马文超王焱朱卓毅
关键词:低氧有机质氨基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