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珍
-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池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意义及途径被引量:3
- 2011年
- 艾滋病在既无有效药物治疗又无疫苗预防的情况下,健康教育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和防控意识,还可以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辐射,提升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的有效防控,这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李凤珍
-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
-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形式探析
- 2011年
- 据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AIDS)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2009年艾滋病疫情的联合评估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底,估计中国目前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约74万人(56~92万人),其中艾滋病患者为10.5万人(9.7~11.2万人),2009年当年新发艾滋病感染者4.8万人(4.1~5.5万人)。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处边疆,直接受境外毒品和艾滋病影响,
- 李凤珍
-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方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
-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分析某学院2008年开展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艾滋病(AIDS)预防机制的研究后,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现状,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某学院一至四年级94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2.62%;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3.46%;预防知识知晓率为91.33%,对HIV/AIDS感染者值得同情占88.44%;对性行为持肯定态度占13.27%;希望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系统的AIDS相关知识占89.70%;了解AIDS相关知识来源多样化,但单纯来源于学校教育的仅占25.48%。结论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不深入,健康教育应系统持续开展。
- 李凤珍
- 关键词:少数民族高校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
-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艾滋病KAP调查分析
- 2012年
-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艾滋病KAP(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探索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广西3所地方高校一到四年级1 3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平均知晓率为80.21%,预防知识平均知晓率91.65%,对AIDS病人/感染者正向态度88.84%,知识来源依次为学校教育、网络、影视报刊、同伴教育和家庭教育。结论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相对缺乏,男女大学生在预防知识、婚前性行为及认知现状方面存在差异,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 李凤珍叶红霞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健康知识民族地区
-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了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探索和推广可行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河池学院一至三年级2 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9.61%;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2.66%;预防知识知晓率为82.09%;82.66%的学生认为对HIV/AIDS值得同情;8.87%学生有过性行为;83.06%的学生希望通过学校获得系统的相关AIDS知识。结论: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尚不够全面深入,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 熊翠欢刘雪珍叶红霞李凤珍杨优兰罗晓林
- 关键词:艾滋病健康知识高校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