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勇

作品数:27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8篇骨折
  • 7篇肉瘤
  • 7篇骨肉瘤
  • 6篇细胞瘤
  • 5篇巨细胞
  • 5篇巨细胞瘤
  • 5篇骨巨细胞瘤
  • 5篇关节
  • 5篇复发
  • 4篇假体
  • 3篇手术
  • 3篇肿瘤
  • 3篇肘关节
  • 3篇椎弓
  • 3篇疗效
  • 3篇骨肿瘤
  • 3篇关节功能
  • 3篇保肢
  • 2篇蛋白

机构

  • 27篇唐山市第二医...
  • 3篇唐山市传染病...
  • 3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武警辽宁总队...

作者

  • 27篇李勇
  • 11篇闫明
  • 9篇王辉
  • 7篇王保仓
  • 7篇安毅
  • 7篇王保苍
  • 5篇刘兰泽
  • 5篇齐巍
  • 4篇郭晓辉
  • 4篇张剑锋
  • 4篇刘洪涛
  • 3篇逯强
  • 3篇韩硕
  • 3篇李晶
  • 3篇马姗姗
  • 2篇张瑞杰
  • 2篇宗双乐
  • 2篇李建军
  • 2篇苏立新
  • 2篇胡平

传媒

  • 5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骨科临床与研...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iR-143过表达对骨肉瘤143B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miR-143过表达对人成骨肉瘤143B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携带miR-143过表达载体转染骨肉瘤143B细胞,实验分为3组。实验组转染miR-143过表达序列,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NC序列,空白组为空白PBS。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基因、蛋白的表达以及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实验组miR-14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相较于对照组和空白组显著增加(P<0.05),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相较于对照组和空白组显著减少(P<0.05);实验组穿膜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实验组细胞划痕愈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结论 miR-143过表达通过靶向MMP-13基因,进一步抑制成骨肉瘤143B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
李勇齐巍王保苍范超
关键词:骨肉瘤基质金属蛋白酶-13细胞侵袭细胞迁移
椎体轴位像椎弓根投影法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2020年
目的比较椎体轴位像椎弓根投影法结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2—2018-02诊治的100例胸腰椎压缩骨折,50例采用椎体轴位像椎弓根投影法结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经皮组),50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开放组)。比较2组术后1 d E角偏差及置钉点偏差,比较2组术后1周与术后1年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结果100例均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2个月,平均15.4个月。术后1 d经皮组E角偏差与置钉点偏差较开放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年2组伤椎Cobb角以及术后1周2组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经皮组椎体前缘高度较开放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前行椎体轴位像椎弓根投影法分析可明确置钉的进钉点、角度、深度、可置钉安全区域,在三维空间里找到关节突及椎板表面对应位置,能有效减少椎弓根、椎管损伤及神经损伤的概率。
安毅刘兰泽李勇李晶郭晓辉刘建生金鑫郭志良韩硕
关键词:胸腰椎压缩骨折
44例原发性骨巨细胞瘤初次手术治疗回顾研究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骨巨细胞瘤初次手术方式、方法与复发率的关系。方法 2014 年1 月-2018 年4 月44 例原发性骨巨细胞瘤初次手术治疗,术式包括囊内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术,囊内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内固定)术,边缘...
闫明王保苍李勇郭志权王海军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手术复发
右锁骨蜡泪样骨病一例被引量:3
2017年
蜡泪样骨病( Melorheostosis )是临床上一种罕见的原因不明的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常常侵犯一侧肢体,且下肢多见,增生的骨质从上而下沿骨干一侧向下流注,酷似蜡烛表面的烛泪,故名蜡泪样骨病,又称单肢型骨硬化、流动性骨质硬化症、蜡油样骨病、肢骨纹状肥大症等[1-2]。本病可根据 X 线特有的改变及病理学检查确诊,国内外均罕见,唐山市第二医院骨病科于2016年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郑翰林王保仓李勇闫明王辉
关键词:锁骨骨硬化症X病理学
氨甲环酸在Campanacci Ⅱ级肱骨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CampanacciⅡ级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中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应用氨甲环酸对CampanacciⅡ级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率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06月至2019年12月有完整资料的CampanacciⅡ级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患者20例,均采用刮除骨水泥填充内固定术治疗。按照是否应用氨甲环酸分为两组,氨甲环酸组:手术切开皮肤前10 min,氨甲环酸20 mg/kg静脉滴注完毕,术后24 h内每间隔3~4 h给药1次(每次10 mg/kg)。对照组:手术前后均未应用氨甲环酸治疗。比较2组病人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复发率及术后MSTS评分。结果:氨甲环酸组术中出血量(750.00±73.60)mL、术后引流量(277.00±40.43)mL、手术总失血量(1 121.30±74.85)mL、HCT差值(0.05±0.02)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877.50±93.13)mL、术后引流量(334.00±28.17)mL、手术总失血量(1 304.50±108.07)mL、HCT差值(0.09±0.02),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氨甲环酸组隐性失血量(94.30±13.10)mL与对照组(93.00±13.51)mL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 0.05)。氨甲环酸组复发率(10%)与对照组(20%)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 0.05)。氨甲环酸组MSTS评分[(28.20±1.14)分]与对照组[(28.40±0.97)分]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氨甲环酸在CampanacciⅡ级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刮除骨水泥填充术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不仅降低手术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而且不影响肿瘤复发率及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可作为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新辅助治疗手段。
李勇张剑锋闫明安毅梁守磊翟晓娜王保苍
关键词:氨甲环酸骨巨细胞瘤刮除术复发
半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恶性肿瘤的疗效分析
2023年
目的 探讨半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恶性肿瘤的术前、术后关节功能变化及疼痛改善的情况。方法 本研究收集唐山市第二医院骨病科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有完整资料的5例肱骨近端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13~26岁,平均(19.60±5.20)岁。骨肉瘤2例,尤文肉瘤1例,软骨肉瘤1例,滑膜肉瘤1例。Enneking分期ⅠA期1例,ⅡA期3例,ⅡB期1例。5例患者均行瘤段广泛切除、半肩关节假体置换手术治疗。通过X线、CT、MRI及局部超声观察肿瘤局部复发情况,测量主动外展角度、前屈角度、内旋角度、外旋角度及评估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变化及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60个月,平均(41.00±13.91)个月。5例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肿瘤局部复发、伤口感染、假体松动等术后并发症。1例滑膜肉瘤患者术后12个月复查发现肿瘤转移至左胸部,行胸壁肿瘤手术切除后4周复查发现双肺转移病灶并出现左大腿转移灶;1例术后出现右侧桡神经麻痹症状,给予营养神经治疗,4个月后症状逐渐消失;2例出现假体向上脱位。术前主动外展角度、前屈角度、内旋角度、外旋角度、MSTS评分、VAS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肩关节肿瘤假体置换是治疗肱骨近端原发恶性肿瘤的一种保肢手术方式,术后局部疼痛症状明显改善,但肩关节功能下降,需进一步对假体行改进研究。
王辉李勇徐红刘洪涛李建军马姗姗张剑锋
关键词:恶性骨肿瘤关节功能并发症
肿瘤假体联合人工补片技术重建髌韧带止点治疗胫骨近端骨肉瘤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肿瘤假体联合人工补片技术治疗胫骨近端骨肉瘤术后膝关节主动背伸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03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治疗且有完整资料的胫骨近端骨肉瘤患者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14. 5岁(9~27岁)。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组1为仅采用肿瘤假体置换治疗胫骨近端骨肉瘤(10例),组2为肿瘤假体联合人工补片技术重建髌韧带止点治疗胫骨近端骨肉瘤(10例)。术后6个月测量膝关节主动背伸最大角度,对所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1术后膝关节主动背伸角为(14. 4±4. 84)°,组2术后膝关节主动背伸角为(73. 8±8. 59)°,组2术后膝关节主动背伸角大于组1术后膝关节主动背伸角(P=5. 76E-14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肿瘤假体联合人工补片技术治疗胫骨近端骨肉瘤术后膝关节主动背伸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李勇王保苍闫明王辉刘洪涛齐巍
关键词:骨肉瘤人工补片保肢
康复指导联合体位性复位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康复指导联合体位性复位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唐山市第二医院骨科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8例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34,康复指导、体位性复位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常规组(n=34,体位性复位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分析病人术前、术后3 d、3个月、0.5 a、1 a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椎体临近矢状面局部Cobb角、视角模拟疼痛(VAS)评分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12个月联合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椎体后缘高度高于术前,(P<0.05),组间无差异(P>0.05)。2组术后椎体临近矢状面局部Cobb角低于术前(P<0.05),组间无差异(P>0.05);术前VAS评分高于术后(P<0.05),术后3 d、3个月、0.5 a的VAS评分常规组高于联合组(P<0.05),术后1 a VAS评分组间无差异(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8.82%)低于常规组(17.65%),(P<0.05)。结论在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过程中,科学、充分的康复指导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翟晓娜房琳李勇于芳裴秋艳王平杨佐明
关键词: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康复指导
Fascin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3年
目的探讨fascin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变化与临床病理指标及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45例手术切除骨肉瘤标本fascin蛋白的表达,将所得fascin蛋白表达的光密度值数据与临床病理指标及生存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边缘的非瘤骨组织中无fascin蛋白表达,45例骨肉瘤标本中有24例fascin蛋白为中高表达,这种阳性表达与外科分期、化疗反应性呈正相关(P<0.05)。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中,蛋白fascin的高表达的骨肉瘤患者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明显降低(P<0.05)。结论fascin基因可能是骨肉瘤的一个潜在治疗靶点。
赵燕邦逯强王保仓李勇王明月
关键词:FASCIN骨肉瘤
显微镜辅助减压联合侧块钉棒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被引量:2
2021年
下颈椎骨折脱位是严重脊柱创伤之一,患者多因脊髓损伤出现四肢瘫痪症状,导致患者的生存率及远期生活质量明显降低。治疗时常规行颈后路侧块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减压植骨术和(或)前路直视下间盘/椎体切除植骨内固定术[1]。因直视下减压不彻底,前路手术后椎管内可残留髓核组织碎片或碎骨块,导致脊髓压迫未完全解除而遗留相应症状。本研究探讨颈前路显微镜辅助减压植骨内固定术联合后路侧块钉棒系统复位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对患者术后功能的改善情况。
安毅刘兰泽李晶李勇郭晓辉刘建生金鑫郭治良韩硕
关键词:下颈椎骨折脱位显微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