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宾
- 作品数:27 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唐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端端套入式间断加连续双层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降低胰瘘的应用
- 2013年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30%~60%,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胰瘘是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13.6%。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胰肠结合部肿瘤患者126例,采取端端套入式间断加连续双层胰肠吻合法,在PD术后降低胰瘘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 赵立新李宾李磊马龙滨周志祥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瘘
-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甲胎蛋白异质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分析甲胎蛋白(AFP)及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在肝癌患者切除术前后的变化情况,探讨AFP-L3对肝癌患者术后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采集98例确诊为肝癌的患者于手术切除前、后的连贯血清(术前1份,术后连续留取),应用甲胎蛋白异质体微量离心柱分离并洗脱获得AFP-L3,再同时检测原始血清中AFP及AFP-L3含量,计算AFP-L3在总AFP中比率(AFP-L3%≥10%为阳性),对比手术切除前、后AFP含量及AFP-L3%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2个月AFP-L3阳性患者在未来28个月内的生存几率明显降低,AFP-L3阴性患者生存几率高;术后6个月AFP-L3阳性患者在未来24个月内的生存几率明显降低,AFP-L3阴性患者生存几率是100%;术后第l2个月AFP-L3阳性患者在未来18个月内的生存几率明显降低,AFP—L3阴性患者生存几率是100%。结论:AFP-L3对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李宾刘志伟刘艳芬李磊陈秋英杜爱君胡万宁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异质体预后
- ^(125)I粒子植入辅助治疗晚期肝癌后IL-33、ST2、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究^(125)I粒子植入辅助治疗晚期肝癌后白细胞介素-33(IL-33)、癌性抑制基因2(ST2)、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94例晚期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125)I粒子植入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肿瘤标志物水平[糖类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α-L-岩藻糖苷酶(AFU)]、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Th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Th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相关细胞因子水平,血清IL-33、ST2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74.47%高于对照组的51.06%(P<0.05);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CA19-9、AFP、CEA、AFU水平、QLQ-C30评分、IL-4、IL-6、IL-33、ST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I粒子植入辅助治疗晚期肝癌患者效果显著,可调节血清IL-33、ST2水平,促使Th1/Th2平衡,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 孙川李宾李磊
- 关键词:晚期肝癌
- 浅议纪检监察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及意义被引量:1
- 2020年
-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纪检监察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并且在医院的实际工作中,对医院医疗秩序的管理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在医院发展的新时期,部分医院在发展中出现了很多不利于社会正常发展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医院的纪检监察部门必须充分发挥其作用,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加强对医院的监管力度,督导医院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最终确保医院既能够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能够满足当前患者对医院更高的服务需求。
- 李宾
- 关键词:纪检监察部门
- 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24例临床分析
- 近年来开展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是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手段。我国目前对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的治疗,大多采取了手术、局部注射治疗、肝动脉栓塞化疗、放射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
- 李宾马龙滨
- 关键词:肝癌射频消融治疗
- 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24例临床分析
- 近年来开展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是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手段。我国目前对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的治疗,大多采取了手术、局部注射治疗、肝动脉栓塞化疗、放射治疗及中医中药治...
- 李宾马龙滨
- 关键词:小肝癌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患者
- 文献传递
- 电磁定位导航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可行性评价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 评价电磁定位导航 125 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中晚期PLC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普通CT引导下施行 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观察组患者在四维电磁定位导航引导下施行 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比较两种定位方式下的穿刺参数差异以及电磁定位导航定位技术是否会对中晚期PLC患者疼痛治疗效果[国际通用的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及术后6个月、12个月生存率造成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穿刺针调整次数、穿刺时间、扫描次数及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 0.3±0.11次,235.84±28.45 s, 2.35±1.12次,175.44±11.27 mGycm 2,分别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2.01±0.12次,432.14±34.87 s,4.08±0.12次,298.44±8.74 mGycm 2(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RS评分及6个月、12个月生存率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 电磁定位导航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能够显著缩短穿刺时间,减少穿刺针调整次数及手术过程中CT扫描次数,降低患者所受辐射量,因此该种定位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蔡旺梁亮亮李宾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CT扫描
- 电磁定位引导下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电磁定位引导下穿刺技术在单纯性肾囊肿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到唐山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单纯性肾囊肿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CT引导穿刺法治疗,观察组应用电磁定位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进针次数、CT扫描次数、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 0%(36/36)比80. 6%(29/36)],穿刺进针次数和CT扫描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1. 00±0. 00)次比(1. 25±0. 55)次,(2. 00±0. 00)次比(2. 25±0. 55)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94. 4%(34/36)比91. 7%(33/36)、11. 1%(4/36)比13. 9%(5/3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电磁定位引导下穿刺技术应用于肾囊肿硬化治疗安全有效,可增加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降低放射曝光次数。
- 胡万宁李景武李宾王海涛苏铁柱梁亮亮陈淑媛么文博王顺意
- 关键词:单纯性肾囊肿
- 三维可视化平台下射频消融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观察三维可视化平台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经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所有患者均先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于治疗后3~14 d内,A组28例患者在三维可视化平台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B组28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治疗后随访2~18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射频消融治疗,在肝癌肿瘤坏死方面,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12个月时间点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18个月A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基础上,三维可视化平台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肝癌复发率。
- 李宾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
- 介入治疗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异质体的变化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肝细胞癌(HCC)患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HCC患者术前、术后1周血清AFP、AFP-L3%(AFP-L3/AFP百分比)的数值。结果术后1周AFP-L3%的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HCC患者接受TACE治疗后,AFP-L3%的数值明显降低,AFP-L3%可能成为HCC患者治疗的评估指标。
- 刘志伟李宾刘艳芬韩素桂
-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肝细胞癌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