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艾
- 作品数:31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威海市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威海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威海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β_2-微球蛋白影响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所致尿 β2 微球蛋白 ( β2 MG)异常的影响。 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 5 5例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0例 ,应用氯沙坦。对照组 2 5例 ,应用拜新同 (硝苯地平缓释片 )。分别于服药 4周、8周、12周后测定尿 β2 MG。 结果 氯沙坦明显降低尿 β2 微球蛋白含量 (P <0 0 1)。 结论 氯沙坦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 β2 微球蛋白升高的病人 ,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 李尚艾陈志
- 关键词:氯沙坦原发性高血压尿Β2-微球蛋白拜新同肾功能损害
- 永久DDD心脏起搏中无症状性房颤的发生及临床意义
- 李尚艾滕志涛王金会冯静波王桂翠辛晓文孟子敏李婧沈莉于涛王彩红于夕丽赵培勇周新福隋旭涛
- 对于心动过缓的病人永久性心脏起搏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由于VVI起搏术后易出现起搏器综合征且会增加房颤的发生率,现在越来越多的病人接受更加符合生理的DDD起搏器,但有研究显示植入起搏器后房颤的发生率以及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
- 关键词:
- 关键词:房颤DDD心脏起搏
- 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Fib变化的临床意义
- 冯静波詹毅滕志涛李尚艾孙学东孟子敏辛晓文孙杏云李婧吴爱山宁丽娜沈莉赵培勇周新福钱焕德
-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s thrombosis DVT)是指深部静脉的血栓形成,多见于四肢,尤其是下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常继发于各类手术以及外伤和长期卧床者。老年人、血液粘稠度升高者也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深...
- 关键词:
- 关键词:FIB深静脉血栓血栓溶解
- 永久心脏起搏中无症状性心房颤动的发生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研究接受DDD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中无症状性心房颤动的发生及临床意义。方法:47例安装DDD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分别于术后3、6个月随访程控起搏器,记录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及发生心房颤动时的症状。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时18例(38.3%)出现心房颤动,其中无症状性心房颤动9例,占总心房颤动人数的50%;术后6个月随访时19例(40.4%)出现心房颤动,其中无症状性心房颤动10例,占总心房颤动人数的52.6%。结论:永久起搏器置入后许多患者出现心房颤动,许多心房颤动事件是无相关症状的,通过起搏器自动模式转换功能可以发现此类患者并进行适当的临床干预。
- 滕志涛赵培勇钱焕德吴荣李婧郑武扬李尚艾
- 关键词:起搏器
- 用运动负荷^(99)Tc^m-MIBI SPECT心肌显像预测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运动负荷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SPECT心肌断层显像判断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 10 1例AMI患者出院前行运动负荷99Tcm MIBISPECT检查 ,随访心脏良性与不良事件的发生 ,分析心脏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及评估对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相关分析表明 ,AMI后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是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 ,低运动积分和左室射血分数 (LVEF) <40 %。结论 AMI患者出院前行99Tcm MIBISPECT检查可获取运动能力、左室功能和心肌缺血状况等资料 ,从而鉴别高危患者 ,评估不良预后 。
- 隋旭涛陈志高胜海沈莉李尚艾
- 关键词:心肌梗塞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MIBI
- 坎地沙坦预防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检测坎地沙坦是否具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斑块破裂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34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坎地沙坦干预组。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后两组高胆固醇(1%胆固醇)喂养,一周后行腹主动脉内膜剥脱术,坎地沙坦组于腹主动脉内膜剥脱术前2d给予坎地沙坦(0.5mg·k^-1·d^-1)干预。12周末对模型组和干预组行药物诱发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取腹主动脉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巨噬细胞、胶原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Westernblot法测定主动脉斑块内MMP-9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9个主动脉血管标本中有7个标本共12处发生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干预组lO个标本中有2个标本3处发生斑块破裂,两组斑块破裂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中未见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干预组斑块内MMP-9面积比较模型组显著降低(12.35%±4.28%比32.58%±9.16%,P〈0.05);干预组斑块内巨噬细胞面积比较模型组显著降低(13.87%±4.91%比23.8%±7.45%,P〈0.05);干预组斑块内胶原面积比较模型组显著增加(30.27%±11.36%比4.18%±1.28%,P〈0.01);干预组斑块中MMP-9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坎地沙坦具有稳定斑块、预防斑块破裂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坎地沙坦降低粥样斑块内MMP-9的表达、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聚集和增加斑块内胶原含量。
- 周新福尹洪超朱文玲沈莉于涛李尚艾孟子敏吴爱山钱焕德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基质金属蛋白酶9巨噬细胞坎地沙坦
- 射频消融术对纤溶系统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通过对射频消融术 (RFCA)前后纤溶系统标志物D二聚体 (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 (PAI - 1)水平变化的观察 ,探讨RFCA术可致血栓栓塞的机制。方法 选择 4 5例接受RFCA的患者在插管前、完成电生理标测放电前、放电后、术后 4 8h、术后 1周对血浆DD含量、t-PA、PAI - 1的抗原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所有接受RFCA者完成电生理检测放电前及放电后与插管前相比t-PA含量明显下降 ,DD、PAI- 1含量明显升高 ,放电后更为明显。术后 4 8h各项指标均有所恢复 ,术后 1周基本恢复到插管前水平。经动脉插管消融应用肝素组与经静脉插管消融未用肝素组比较在不同时间DD、t-PA、PAI - 1稍有差异 ,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电生理标测及射频消融可导致低纤溶状态 ,是血栓栓塞的原因之一。
- 李华李婧李尚艾隋旭涛孙荣同吕淑红
-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纤溶系统D二聚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
- 氯沙坦、卡维地洛和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观察氯沙坦、卡维地洛和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老年缺血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氯沙坦 2 5mg/d~ 5 0mg/d、卡维地洛 10mg/d~ 2 0mg/d和参麦注射液 40ml/d治疗 ,观察临床疗效、心肌耗氧量和心脏收缩、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显著改善 ,心肌耗氧量显著降低 ,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氯沙坦、卡维地洛和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使用安全 。
- 隋旭涛迟静荔李尚艾李婧
- 关键词:氯沙坦卡维地洛参麦注射液缺血性心力衰竭
- 非离子型对比剂对人血管内皮细胞活力和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非离子型对比剂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MTT实验分析不同浓度非离子对比剂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并通过测定细胞凋亡率,探讨对比剂影响细胞的方式及影响程度。结果各处理组内细胞凋亡均明显增高(P<0.01);对比剂浓度因素对血管内皮细胞活力影响显著(P<0.01)。结论体外培养环境下非离子对比剂在一定浓度下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活力影响并增加细胞凋亡率;但不同类型非离子型对比剂欧乃派克及威视派克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 沈莉滕志涛赵培勇冯静波隋旭涛李尚艾李婧王金会
- 关键词:对比剂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人高尿酸血症72例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了解缬沙坦对高血压病人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病人122例,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72例,对照组(应用拜新同)50例,观察时间3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压,血尿酸无明显差异。结果:经治疗后两组血压明显下降(P<0.001),组间无差异(P>0.05),血尿酸水平缬沙坦组明显下降(P=0.008),而对照组没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缬沙坦降低病人血压同时,可降低高血压病人高尿酸血症的血尿酸水平,提示,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病人可选用降压药物缬沙坦。
- 李尚艾李华隋旭涛
- 关键词: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血尿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