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君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金属
  • 3篇金属元素
  • 3篇沉积物
  • 2篇活性
  • 2篇表层沉积物
  • 1篇絮凝
  • 1篇氧化物
  • 1篇有机碳
  • 1篇藻类
  • 1篇植物
  • 1篇透明质酸
  • 1篇泥质区
  • 1篇肿瘤
  • 1篇肿瘤活性
  • 1篇自组装
  • 1篇离子
  • 1篇离子交换
  • 1篇磷释放
  • 1篇瘤活性
  • 1篇米粒

机构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6篇李文君
  • 4篇李铁
  • 4篇朱茂旭
  • 2篇马伟伟
  • 1篇杨桂朋
  • 1篇卢彦宏
  • 1篇张焕玲
  • 1篇高峰
  • 1篇陶婧

传媒

  • 2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长江河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铁溶解和磷释放活性的动力学表征被引量:2
2019年
运用溶解动力学实验及活性连续体模型表征了长江河口至东海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铁(Fe)和磷(P)的活性。通过动力学数据拟合得到了活性组分的理论含量m0和表观速率常数k。结果表明,Fe(Ⅱ)普遍存在于表层沉积物中,这应是高活性有机络合态Fe(Ⅲ)絮凝/沉淀到沉积物中后快速还原的结果。沉积物中黏土及总有机碳(TOC)含量对Fe(Ⅱ)的m0及其k值起重要控制作用。从长江河口至邻近海域沉积物中Fe(Ⅱ)均以FeCO3形态为主,FeCO3的溶解及与之相结合磷(主要为交换态P和自生P)的释放导致Fe(Ⅱ)和P具有相似的溶解动力学特征。与吸附于Fe(Ⅱ)矿物相的P相比,与Fe(Ⅱ)矿物相共沉淀的P的m0较高,但k较低。与TOC含量较低的粗粒沉积物中的Fe(Ⅲ)相比,TOC含量较高的细粒沉积物中Fe(Ⅲ)的m0值较小,但k值较大。以上特征是Fe不同的氧化还原过程导致的。Fe(Ⅲ)氧化物的含量(m0)和活性(k)总体上控制着与之相结合P的含量(m0)及溶解活性(k)。虽然传统活性Fe形态分析未能揭示出长江河口沉积物中活性Fe的富集作用,但溶解动力学表征结果表明,Fe的絮凝/沉淀导致河口沉积物中活性Fe的明显富集,且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盐度明显增加的低盐度河口区。
肖丽王迪马伟伟李文君李铁朱茂旭
关键词:活性絮凝
自组装透明质酸纳米粒作为天冬酰胺酶运送载体的研究
蛋白质和多肽药物是生物大分子,在临床使用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变性导致失活。因此,应用药物载体或运输系统提高其稳定性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药物运载体在提高药物的稳定性疗效方面有许多优点,例如,可以提高蛋白质/多肽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李文君
关键词:抗肿瘤活性
南黄海沉积物中活性铁氧化物对有机碳的保存作用被引量:2
2017年
土壤和沉积物中活性铁对有机质的吸附对有机质具有长期稳定和保存作用,从而在地质时间尺度上缓冲大气CO2浓度。本文利用连二亚硫酸钠还原性溶解提取活性铁氧化物(FeR)及与之结合的有机碳(Fe-OC),定量研究了南黄海沉积物中FeR与OC之间的结合方式以及FeR对OC的保存作用,讨论了深度增加对二者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南黄海沉积物中Fe-OC占沉积物总有机碳的份数(f_(Fe-OC))为(13.2±7.47)%,即活性铁对OC的年吸附量为0.72Mt,占全球边缘海沉积物TOC年埋藏通量的0.44%。Fe-OC的平均OC∶Fe为4.50±2.61,表明共沉淀作用对有机质的保存起重要作用,且其比值随海源有机质含量增加而增加。Fe-OC稳定碳同位素(δ^(13)C_(Fe-OC))结果表明,FeR优先保存活性有机质,但这种选择性随OC∶Fe增大而减弱。随深度增加,f_(Fe-OC)和δ^(13)CFe-OC均未表现出显著变化,这与该海域沉积物中有机质活性较低、铁还原作用较弱有关。
陶婧马伟伟李文君李铁朱茂旭
关键词:海洋沉积物南黄海
东海泥质区表层沉积物中锰、铁和铝的赋存形态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2007年11月在东海泥质区采集了表层沉积物样品,用连续提取法对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进行了分离,测定了各形态中锰、铁和铝的含量。结果表明,锰主要赋存于碳酸盐结合态,含量为0.04~0.19mg/g,平均0.13mg/g;铁主要赋存于易还原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含量为1.1~2.3μg/g,平均1.5mg/g;大部分站点的铝主要赋存于易还原态,含量为0.4~1.1mg/g,平均0.7mg/g。沉积物主要成分对金属赋存形态产生影响,CARB态、ERO态Mn、Fe和Al分别随沉积物中碳酸钙、水合铁锰氧化物含量的升高而增加,且ERO态金属与水合铁锰氧化物的相关性显著;有机物的含量的对OSM态金属的影响则不明显。非残渣态Fe和Al的含量随水深增加而降低,主要是由于沉积物中ERO态Fe和Al受陆地径流输入和水体中清除作用的影响,导致近岸沉积物中有较多的活性Fe、Al;离岸距离增加则沉积物中活性Fe、Al含量减少。
李文君卢彦宏高峰魏璟弢李铁朱茂旭
关键词:泥质区金属元素化学形态
藻类对痕量金属元素的吸收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近年来,由于传统的清除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方法效率低且成本太高,以藻类为主要材料来清除水体中的重金属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海藻在海水中的含量比较丰富,并且用海藻来吸收重金属有很好的环境效益。对藻类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藻类吸收重金属在测定海水中重金属含量时的意义进行了总结。对藻类在吸收重金属时的几个影响因素,如藻的种类、培养基上的金属浓度、金属的种类、温度以及pH值也进行了论述。
张焕玲李文君李铁朱茂旭杨桂朋
关键词:藻类痕量金属离子交换官能团
黄、东海春季网采浮游植物中部分金属元素组成研究
海洋是地球物质循环“源—汇”过程中的重要通道,海洋生物生产及其产物的迁移、转化等过程对海洋物质和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黄、东海域浮游植物主要成分及相应形态的金属元素的含量与组成,对探讨中国近海海洋...
李文君
关键词:浮游植物金属元素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