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杰

作品数:86 被引量:1,530H指数:26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7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2篇农业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矿业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政治法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7篇水稻
  • 16篇栽培
  • 15篇杂交
  • 9篇高产
  • 8篇氮量
  • 8篇施氮
  • 8篇机插
  • 8篇干物质
  • 8篇高产栽培
  • 7篇氮素
  • 7篇SPAD值
  • 7篇超级稻
  • 6篇施氮量
  • 6篇粳稻
  • 6篇超高产
  • 5篇杂交水稻
  • 5篇杂交籼稻
  • 5篇籼稻
  • 5篇超高产栽培
  • 4篇养分

机构

  • 43篇贵州大学
  • 28篇扬州大学
  • 15篇江苏省作物栽...
  • 9篇保利新联爆破...
  • 5篇安徽省农业科...
  • 3篇兴化市农业技...
  • 2篇黔东南民族职...
  • 2篇贵州路发实业...
  • 1篇贵州省农业科...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江苏省如东县...

作者

  • 86篇李杰
  • 24篇张洪程
  • 22篇许轲
  • 22篇戴其根
  • 22篇冯跃华
  • 22篇霍中洋
  • 16篇龚金龙
  • 15篇杨洪建
  • 15篇许桂玲
  • 15篇魏海燕
  • 13篇叶勇
  • 11篇郭振华
  • 10篇常勇
  • 9篇钱银飞
  • 9篇陈烨
  • 8篇邓建平
  • 7篇吴文革
  • 7篇王旭
  • 7篇李香玲
  • 6篇孙统庆

传媒

  • 17篇中国稻米
  • 8篇作物学报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中国水稻科学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杂交水稻
  • 2篇农家致富
  • 2篇北方水稻
  • 2篇南方农业学报
  • 2篇全国第十七届...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中国生态文明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装饰
  • 1篇上海农业科技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5
  • 6篇2024
  • 7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2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9篇2013
  • 4篇2012
  • 10篇2011
  • 3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5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乳化基质运输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乳化基质运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乳化基质运输装置,包括:乳化基质运输箱侧面设置有排料管,乳化基质运输箱内设置有转动轴,底板侧面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底部设置有清扫板,支撑板端面设置有底座,底座内设置有刮板;有...
李杰张义平赵明生周建敏康强龙贵川
一种露天台阶爆破地质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台阶爆破技术领域,具体一种露天台阶爆破地质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包括:地质检测器表面套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侧面设置有支撑架,安装板底部设置有透明板,透明板表面套设有底座,底座底部设置有遮挡板,遮挡板内设置有辅助板;...
李杰张义平赵明生魏兴周建敏蒋星星
我国水稻机插秧发展问题的探讨被引量:70
2009年
随着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大力推广机插秧代替传统人工移栽水稻的经济和技术条件日渐成熟,机插秧的发展已成星火燎原之势。如何加快推广机插秧技术,改变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低下的状况已成当务之急。为此,在回顾日本等机插稻作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以及我国机插秧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机插秧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就目前机插秧如何加快发展步伐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钱银飞张洪程钱宗华刘艳阳李杰郭振华陈烨张强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
稻作科技进步对江苏省水稻单产提升的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水稻单产的提升对稳定和提高江苏省粮食生产能力,保障江苏乃至国家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江苏省水稻单产自1994年突破500 kg/667 m2以来,连续18年稳定保持在500 kg/667 m2以上,单产水平在全国水稻主产省中稳居第一,这其中稻作科技进步的贡献作用巨大。本文分析了稻作科技中优良品种的培育与推广、栽培管理技术的进步与完善等若干重大进步对江苏水稻单产提升的历史贡献与现实作用,提出了江苏省水稻单产进一步提高的8项对策措施。
李杰杨洪建邓建平
关键词:单产
施氮量对机插杂交粳稻徐优40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7
2009年
软盘旱育机插条件下,以杂交中粳徐优403为材料,研究了里下河地区稻麦两熟制不同施氮量对机插杂交稻徐优40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机插杂交稻徐优403的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和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以N 225 kg/hm^2处理最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表现为随施氮量增加而减小。施氮量主要影响稻米品质中的垩白度和垩白率,其次为消减值,而对其它品质指标影响较小。品质性状中的加工碾磨品质、稻米的表面积、横面积可与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高产优质统一;而其它品质指标则表现为对施氮存在负响应。综合来看,机插杂交稻徐优403适宜施氮量以施N 225 kg/hm^2为宜。
钱银飞张洪程李杰吴文革郭振华陈烨张强戴其根霍中洋许轲
关键词:施氮量RVA谱
不同种植方式对超级稻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4
2011年
为探明不同种植方式下高产水稻的籽粒灌浆特性,以超级稻品种淮稻9号和III优98为材料,应用Richards方程W=A/(1+Be-Kt)1/N对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强、弱势粒的灌浆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方式下,超级稻产量差异极显著,手栽最高,机插次之,直播最低。与手栽和机插相比,直播的千粒重和结实率显著降低,而手栽和机插之间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变化因品种类型而异。(2)不同种植方式下超级稻强、弱势粒灌浆特征为明显的异步灌浆型。强势粒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Tmax)早,最大灌浆速率(GRmax)、平均灌浆速率(GRmean)以及终极生长量(A)和起始生长势(R0)均明显大于弱势粒,而活跃灌浆期(D)和有效灌浆时间(T99)明显小于弱势粒。(3)与手栽和机插相比,直播强势粒的GRmax和GRmean显著降低,Tmax明显延迟,D、T99显著增加。弱势粒的GRmax和GRmean机插最大,手栽略小于直播,Tmax直播最早,机插次之,手栽最迟,D、T99手栽、机插、直播依次减少。(4)籽粒灌浆阶段特征方面,平均灌浆速率和贡献率均以中期最大,中期的贡献率强势粒和弱势粒分别达到60.53%和50.78%,不同种植方式间前、中、后各期在灌浆持续天数、平均灌浆速率和贡献率上的差异因粒位不同而异。(5)千粒重与强、弱势粒的GRmax、GRmean和D呈正相关,且与弱势粒的灌浆速率(GRmax和GRmean)显著相关,结实率与强、弱势粒的灌浆参数除强势粒的D外,均不显著相关。说明不同种植方式对超级稻的籽粒灌浆特性有明显影响,虽均为异步灌浆型,但其强、弱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及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等灌浆特征参数均差异较大,在保持籽粒最终生长量和结实率稳定的条件下,提高籽粒的灌浆速率,特别是弱势粒的灌浆速率,对提高千粒重有重要的作用。
李杰张洪程龚金龙常勇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高辉
关键词:超级稻灌浆特性强势粒弱势粒
一种乳化基质运输装置及运输方法
本发明涉及乳化基质运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乳化基质运输装置及运输方法,包括:乳化基质运输箱侧面设置有排料管,乳化基质运输箱内设置有转动轴,底板侧面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底部设置有清扫板,支撑板端面设置有底座,底座内设置有刮...
李杰张义平赵明生周建敏康强龙贵川
不同地力和施氮水平下水稻叶片SPAD值及产量的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以Q优6号为材料,分析了不同地力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叶片SPAD值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表观供氮量存在极显著的曲线相关,且当表观供氮量在575.27 kg/hm^2时,Q优6号产量较高;不同处理下各生育时期SPAD值大小顺序为抽穗期>拔节期>成熟期,且差异主要表现在抽穗期和成熟期;拔节期和抽穗期不同地力和施氮水平下水稻冠层4张叶片各自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顶3叶和顶4叶上,可以利用两者的SPAD值作为参数进行氮素营养诊断;SPAD值与表观供氮量之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且采用SPAD_(L3×L4/mean)进行拟合时效果更好,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获取水稻叶片SPAD值次级指标可以实现对田块速效氮含量的估计。
李杰冯跃华王旭麻井彪吴彦利李香玲叶勇黄佑岗牟桂婷
关键词:SPAD值速效氮
2个超级杂交水稻剑叶主脉两侧SPAD值的差异表现被引量:9
2017年
为探索水稻叶片SPAD值的分布特征,提高基于SPAD值水稻氮素营养诊断的精准度,以Q优6号和准两优527为材料,研究了6个不同施氮条件下超级杂交水稻主脉两侧SPAD值的差异表现。结果表明,2个超级杂交水稻剑叶两侧,一侧较为光滑,另一侧较为粗糙,光滑面或粗糙面居左或居右的概率接近50%,且光滑面SPAD值高于粗糙面SPAD值,粗糙面SPAD值的环比增长率绝对值一般高于光滑面。光滑面和粗糙面的SPAD差值主要集中在1.5~3.5之间,此范围内Q优6号和准两优527的次数分布率分别为40.67%和36.4%。SPAD归一化倒数值与施氮量、产量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当Q优6号和准两优527的SPAD归一化倒数值为35~40和30~35时,施氮适宜,产量较高。本研究结果表明重视水稻叶片主脉两侧的差异可以提高诊断的精准性,为基于SPAD值的水稻氮素营养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李杰冯跃华麻井彪王旭李香玲叶勇吴彦利黄佑岗牟桂婷
关键词:水稻粗糙面SPAD值
稻麦两熟地区不同栽培方式超级稻分蘖特性及其与群体生产力的关系被引量:64
2011年
为探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在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的分蘖特性及其与群体生产力的关系,以超级稻淮稻9号和徐稻3号为材料,比较研究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栽培方式水稻分蘖发生与成穗特点及其生产力和对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产量差异极显著,手栽稻最高,直播稻最低。机插稻和直播稻主茎和一次分蘖群对产量贡献大,尤其是直播稻,主茎产量比例达27.5%,二次分蘖群仅5%左右,而手栽稻主茎产量比例小(16.7%),二次分蘖群产量占近20%。一次分蘖群产量比例不同栽培方式间变化幅度较小,都在65.84%67.09%之间。手栽稻分蘖发生叶位数多,且茎蘖成穗率高,单株成穗数多;一次分蘖群发生在主茎第1至第10叶位,其中第5至第8叶位分蘖发生率与成穗率较高,二次分蘖群以1/5、1/6、1/7发生和成穗为主。机插稻分蘖发生比较集中,一次分蘖群发生在主茎第3叶至第7叶位,第4至第7叶是分蘖发生与成穗的优势叶位,二次分蘖群发生以1/4、2/4、1/5为主,但主要依靠1/4成穗。直播稻一次分蘖群发生在主茎第1至第5叶位,其中第1至第4叶位分蘖发生率与成穗率较高,二次分蘖发生较多,但仅在1/1、2/1、1/2有成穗,且成穗率很低。3种栽培方式均未见三次及三次以上分蘖发生。各栽培方式主茎及优势叶位分蘖群生产力高、穗部性状好,对产量贡献大,产量的85%以上来自这些茎蘖。说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分蘖发生与成穗规律是不同的,提高茎蘖成穗率,增加单株成穗数,充分发挥分蘖群的调控作用,对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生产中应根据各种栽培方式的实际,应用各自配套的管理技术措施,通过密、肥、水等的精确合理调控,促进优势叶位分蘖早发、多发,抑制无效叶位分蘖发生,提高群体质量,发掘优势叶位的增产潜力,从而实现不同栽培方式水稻的
李杰张洪程龚金龙常勇吴桂成郭振华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
关键词:栽培方式超级稻分蘖特性群体生产力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