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叶
- 作品数:18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拓跋鲜卑与慕容氏的关系及北魏初年的政治变乱被引量:3
- 2008年
- 后燕灭亡后,进入北魏的慕容鲜卑遭到了严酷的镇压,这是在双方历史上复杂的关系背景下发生的。这一政治事件对慕容鲜卑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李海叶
- 关键词:北魏后燕慕容鲜卑
- 段氏鲜卑的起源及北方少数民族人名的音译被引量:1
- 2020年
- 段氏鲜卑是五胡十六国时期东部鲜卑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其起源,《资治通鉴》西晋武帝太康十年(289年)胡三省注有一段评论:段氏,东部鲜卑也。杜佑曰:宇文莫槐出于辽东塞外,代为鲜卑东部大人。徒河段疾六眷出辽西,因乱被卖为渔阳乌桓大人库傉家奴。库傉以其健,使将人众,诣辽西逐食,遂招诱亡叛,以至强盛。余按《晋书·王浚传》,段疾六眷,务勿尘之世子,段氏自务勿尘以来,强盛久矣,疾六眷因乱被掠,容或有之;务勿尘既能为部落之帅,恐不待其子招诱而后能强也(司马光编著,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卷八二,太康十年夏四月,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593~2594页)。
- 李海叶
- 关键词:《资治通鉴》五胡十六国胡三省晋武帝司马光
- 例谈高中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专题教学
- 2024年
- 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及发展趋势,是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寻找地方史与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结合点,在这样的视角下诠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概念及形成过程,不仅是乡土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应用,也对培养五大历史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 李海叶
- 关键词:家国情怀
- 慕容氏龙城归葬习俗与民族融合被引量:1
- 2011年
- 慕容鲜卑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重要少数民族,其在中原及辽东地区先后建立5个政权,史称五燕。在政权的各时期,慕容氏统治者都保持着龙城归葬习俗,这与其民族意识及汉化进程密切相连,是慕容氏在入主中原后努力维系政权的民族性、保持民族发祥地之统治政策中的重要一环。
- 李海叶
- 关键词:慕容氏
- 慕容鲜卑的汉化与五燕政权——十六国少数民族发展史的个案研究
- 本文主要通过五燕的政治变迁史来揭示慕容鲜卑民族的发展历程。 长期以来,慕容氏局促于昌黎一隅,受宇文、段氏等强邻的钳制,势力孤弱,难以生存。永嘉之乱,成为慕容氏发展道路上的转折点。它竖起“拥晋”旗帜,吸纳大量汉人,兼并宇...
- 李海叶
- 关键词:历史变迁政权结构
- 从婚姻制度所见的慕容氏与汉士族的关系被引量:1
- 2008年
- 慕容鲜卑及其建立的诸燕政权被史学界作为汉化的典型代表,但考察其婚姻制度,却发现慕容鲜卑一直保持着本族内或与其他少数民族通婚的习俗,而鲜与汉人通婚,这与史界长期以来的看法似乎矛盾。探究其中的原因,可以从一个角度了解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民族融合状况。
- 李海叶
- 关键词:政治合作
- 前燕中原时期胡汉分治制度考被引量:1
- 2011年
- 史学界一般认为,五胡十六国时期,在中原建立政权的前燕不实行胡汉分治。实际上,在前燕中原时期,职官系统在形式上已完全汉化,但承袭了辽东时期的军户制,军队内部鲜卑和汉人分别编制,形成了胡汉分治的格局,任鲜卑族为军府将领。这既是鉴于冉闵之乱的教训而取消大单于台缓和民族矛盾的做法,又在中原汉人集中的地区保存了本民族的核心军事及政治力量,成为五胡十六国时期极具民族融合特色的政治制度。
- 李海叶
- 关键词:前燕胡汉分治
-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之“豆卢氏”源出考被引量:8
- 2008年
-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之"豆卢氏"是否由北魏初年慕容氏避难改姓而来,历来史界存在不同看法。本文对魏初慕容氏避难改姓的经历及至周齐隋唐间的世系进行了详细考证和补充,以期解此疑案。
- 李海叶
- 后燕退据龙城后政治之“反动”
- 2011年
- 慕容鲜卑是五胡十六国时期重要的少数民族,她在中原建立的后燕为北魏所灭退据龙城后,政治呈现出明显的鲜卑化倾向,表现于政治势力的构成和政治制度两个方面,这种汉化的"反动"与此前慕容鲜卑在中原建立政权时汉化的轨迹迥然不同。
- 李海叶
- 关键词:后燕胡汉分治
- 慕容氏辽东政权的“侨土”关系被引量:1
- 2005年
- 永嘉乱后,避难辽东的中原流民主动归附慕容氏,二者结成稳固的政治同盟,共同攻取了辽东郡县,辽东当地大族成为被征服对象,由此在士族集团内部形成了“重侨轻土”、“以侨统土”的政策。
- 李海叶
- 关键词:慕容鲜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