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涵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电池
  • 3篇降解
  • 3篇光催化
  • 2篇电解质
  • 2篇新能源
  • 2篇新能源材料
  • 2篇能源
  • 2篇能源材料
  • 2篇锂电池
  • 2篇锂硫电池
  • 2篇聚苯
  • 2篇聚苯胺复合
  • 2篇固态
  • 2篇固态电解
  • 2篇固态电解质
  • 2篇光催化降解
  • 2篇二次锂电池
  • 2篇放电
  • 2篇放电比容量
  • 2篇苯胺

机构

  • 8篇华东理工大学

作者

  • 8篇李涵
  • 4篇王庚超
  • 2篇孙立萍
  • 2篇姜焕伟
  • 2篇王郁
  • 2篇李星玮
  • 2篇迟婷玉
  • 2篇胥峥
  • 1篇董美玉
  • 1篇林逢凯

传媒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化学会2...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磁化-光解耦合技术降解水中微量溶解有机氯化物过程研究及反应器设计初探
该文以水中微量氯苯和二氯丙烷为目标化合物,负载型纳米tio<,2>作为光催化剂,进行了磁化-催化学解耦合去除水中微量溶解的有机氯化物研究.探讨并推测了目标化合物的磁化-光催化反应机理,发现外加固定磁场对它们的tio<,2...
李涵
关键词:有机氯化物光催化光催化反应器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长寿命锂硫电池的构建策略
锂硫电池具有高达 2600 Wh/kg的理论能量密度,是传统锂离子电池的 3~5 倍,此外,正极活性物质单质硫具有成本低廉、储量大、环境友好等优点,正成为最近几年二次电池领域中的研究热点[1]。然而,单质硫与放电产物多硫...
王庚超李涵孙立萍
关键词:锂硫电池准固态电解质
负载型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水中微量二氯乙烷被引量:3
2003年
利用负载型纳米 Ti O2 作为光催化剂对水中微量二氯乙烷进行紫外光催化降解处理。研究表明二氯乙烷光催化降解属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过程。不同的二氯乙烷初始浓度、光强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二氯乙烷的光催化降解具有不同的效果。初始浓度在 4.82 1~ 2 2 .83 8mg/ L范围内 ,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 ,二氯乙烷光催化降解的反应速率常数持续增大 ;光强的平方根与反应速率常数呈直线相关 ;随催化剂用量的增加 。
姜焕伟王郁董美玉胥峥李涵
关键词:光催化降解二氯乙烷动力学
磁场对TiO_2光催化降解水中微量氯苯的影响被引量:15
2003年
在外加固定磁场作用下,使用玻璃弹簧负载型纳米TiO2作为光催化剂,对水中微量氯苯(<10mg/L)进行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氯苯磁化-TiO2光催化耦合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磁场场强为0.32T时,氯苯光催化降解反应的速率常数比无磁场时提高了12.5%;当磁场场强下降时,磁场对氯苯光催化降解的促进作用也开始减小。氯苯光催化降解的中间产物是邻氯苯酚和间氯苯酚,探讨了磁场促进氯苯TiO2光催化降解的机理。
姜焕伟王郁林逢凯胥峥李涵
关键词:降解机理饮用水处理
基于聚丙烯酸酯基准固态电解质的全固态锂硫电池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应用的逐渐增加,人们对新型储能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锂硫电池以其高理论比容量和理论能量密度而被认为是极具研究潜力的二次电池体系。然而,单质硫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放电中间产物极易溶解,造成不可逆损失,产生...
孙立萍李涵王庚超
关键词:聚丙烯酸丁酯石墨烯锂硫电池
文献传递
分级孔碳/聚有机多硫化物/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材料技术领域,是一种分级孔碳/聚有机多硫化物/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以分级孔碳为载体,采用原位氧化聚合方法将聚有机多硫化物及聚苯胺沉积在分级孔碳孔内部与表面,制得分级孔碳/聚有机多硫化物/聚...
王庚超迟婷玉李星玮李涵
文献传递
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制备工艺研究和验证
脂肪乳剂是肠外营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可以给机体补充能量,还能给机体生物膜的合成提供多种脂肪酸,并且还可以与氨基酸、维生素等其它营养剂兼容,更有效的为需要的患者提供营养。&lt;br&gt;   论文从乳化剂的添加比...
李涵
关键词:脂肪乳注射液高压均质稳定性分析
分级孔碳/聚有机多硫化物/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材料技术领域,是一种分级孔碳/聚有机多硫化物/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以分级孔碳为载体,采用原位氧化聚合方法将聚有机多硫化物及聚苯胺沉积在分级孔碳孔内部与表面,制得分级孔碳/聚有机多硫化物/聚...
王庚超迟婷玉李星玮李涵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