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玉雯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内障
  • 4篇白内障
  • 2篇多因素干预
  • 2篇因素干预
  • 2篇超声
  • 2篇超声乳化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护理
  • 1篇眼科
  • 1篇眼内
  • 1篇眼内屈光手术
  • 1篇眼液
  • 1篇医患
  • 1篇医患关系
  • 1篇有效管理
  • 1篇植入
  • 1篇植入术
  • 1篇散光
  • 1篇散光型
  • 1篇生物测量

机构

  • 8篇兰州市第二人...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作者

  • 8篇李玉雯
  • 7篇汪云
  • 2篇吴保华
  • 2篇赵玉花
  • 2篇胡媛
  • 1篇周卫玲
  • 1篇相自越
  • 1篇吴鹏程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第十四届西北...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植入术与球面IOL植入联合角膜缘松解术矫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散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本院眼科住院的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56例56眼。按角膜散光度大小分为A组(0.75 D≤散光≤1.50 D)28眼,B组(1.75 D≤散光≤3.50 D)28眼。患者均进行超声乳化联合Toric IOL植入术和球面人工晶状体联合角膜缘松解术矫正术前散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柱镜度数及散光矫正率。结果:术后验光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小瞳验光柱镜度数明显降低;A组中Toric IOL组与角膜缘松解术组的矫正视力、柱镜度数及散光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Toric IOL组术后矫正视力、柱镜度数及散光矫正率与角膜缘松解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oric IOL植入囊袋内稳定性良好,随访3个月未发现有超过6度的旋转度。结论:Toric-IOL与角膜缘松解术两种手术方式矫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散光安全、有效。Toric-IOL术矫正高度数散光的疗效优于角膜缘松解术。
吴保华汪云相自越李玉雯周卫玲
关键词:白内障角膜切口
有效的沟通对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术后视力的影响
2013年
目的:通过有效沟通,使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患者更好地适应术后视力,从而提高手术满意度。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眼科2011年3月-2012年3月住院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及知识掌握度。结果:两组患者满意度及知识掌握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手术后人工晶体缺少调节力,使患者术后对视力满意度降低,因此,选择不同沟通方式,以此来适应不同患者对术后视力的不同要求,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汪云李玉雯
关键词:医患关系沟通技巧超声乳化白内障心理护理
多因素干预机制对现代白内障的重要性研究
<正>目的:通过多因素干预机制,使老年性白内障术后病人对术后视力有更好地适应,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眼科2012年住院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及良好的沟通、患者特异性差别的了解、准确的生物测量...
李玉雯汪云胡媛冶文玉赵玉花
文献传递
维生素B12眼液联合中药外敷离子导入治疗视疲劳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一种治疗视疲劳症的方法.方法 采用维生素B12眼液联合中药外敷离子导入法治疗视疲劳症60例,120只眼.结果 治愈30例,好转25例,无效5例,有效率91.6%.结论 维生素B12眼液联合中药外敷离子导入治疗能...
李玉雯汪云
关键词:视疲劳维生素B12离子导入
应用品管圈提高术前检查效率及安全
目的 探讨实施品管圈在术前检查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通过分析术前检查患者常见因素,实施品管圈来管理术前检查的各个环节,制定住院患者术前检查的护理工作流程。对实施品管圈前后我院眼科手术术前检查的护理管理效果进行问卷...
汪云李玉雯
关键词:品管圈住院患者术前检查
多因素干预机制对现代白内障的重要性研究
2013年
目的:通过多因素干预机制,使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对术后视力更好地适应,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眼科2012半年住院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对其进行术前健康教育、良好的沟通、特异性差别的了解、准确生物测量、个性化手术方式的选择及人工晶体个体化的选择等几个方面干预,以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及满意度与术前比较明显提高。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人工晶体缺少调节力,使其术后对视力满意度降低。因此,应对不同方式来适应不同的患者对术后视力不同的要求的特点,应该进行术前综合评估,以期达到对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细微化、多样化的手术方案,使白内障手术更安全有效、患者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及视觉舒适度。
李玉雯汪云胡媛冶文玉赵玉花
关键词:生物测量白内障干预机制
浅谈眼科护士长的有效管理
眼科是个特殊科室,在实际工作中,眼科护理管理也有许多相对其他科室不同之处, 现将体会探讨如下。 1 改善和优化护理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刘庆丰李玉雯李霞
文献传递
探讨矫正高度近视的两种眼内屈光手术的临床效果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后房型人工晶体手术与透明晶状体切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系统回顾性研究近一年内在本院接受矫正超高度近视眼患者23例(45只眼)。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8例(15只眼),为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手术植入患者,B组15例(30只眼),为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及低度数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患者。分别在术后第3、6、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视力、屈光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前房反应、后发性白内障及视网膜并发症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手术没有医源性事故发生。术后12个月裸眼视力≥0.5:A组11眼(73.3%),B组19眼(6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主要并发症:A组中于术后24 h内高眼压2眼,平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4.2%。B组术后12个月行YAG激光后囊切开3只眼,未发生视网膜脱离。两组均有主诉夜间眩光症状,B组视近困难者6例。结论:两种手术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需充分做好术前沟通及术前全面细致的眼部检查和评估。超高度近视行眼内屈光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稳定性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李玉雯吴保华吴鹏程汪云
关键词:超高度近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