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福军

作品数:18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3篇胰十二指肠
  • 3篇胰十二指肠切...
  • 3篇胰十二指肠切...
  • 3篇十二指肠
  • 3篇十二指肠切除
  • 3篇十二指肠切除...
  • 3篇术后
  • 3篇切除术后
  • 3篇细胞
  • 3篇复发
  • 3篇肝癌
  • 2篇原位
  • 2篇手术
  • 2篇术后出血
  • 2篇切除术后出血
  • 2篇腺癌
  • 2篇小肠移植

机构

  • 18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大庆油田总医...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哈尔滨市第一...
  • 1篇双城市人民医...
  • 1篇佳木斯市中心...

作者

  • 18篇李福军
  • 8篇吴德全
  • 5篇孙晨
  • 4篇邹小明
  • 3篇李晓林
  • 3篇高峰
  • 2篇杨维良
  • 2篇张建国
  • 2篇曾兆林
  • 2篇阎朝岐
  • 2篇陈序吾
  • 2篇马东来
  • 1篇秦华东
  • 1篇沈大伟
  • 1篇裴建华
  • 1篇孙振华
  • 1篇金光鑫
  • 1篇仇公才
  • 1篇曹守强
  • 1篇张天华

传媒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4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国外医学(遗...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06
  • 2篇2004
  • 3篇200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癌切除术后肝衰竭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0
2018年
肝衰竭是肝癌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血流动力学改变、胆盐失衡、免疫系统功能损伤均可引发肝癌切除术后肝衰竭,患者情况、肝脏情况、手术情况亦为相关危险因素。总结了肝癌切除术后肝衰竭的病因和影响因素,指出做好术前预防性工作,扩大术后残余肝体积,调整肝血流动力学失衡,优化围手术期治疗将有助于降低肝癌切除术后肝衰竭的发生率,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长期生存率。
唐德胜李福军
关键词:肝肿瘤肝功能衰竭肝切除术
大鼠原位小肠移植术的改进被引量:1
2003年
李晓林邹小明李福军
关键词:小肠移植
甲状腺癌外科治疗16年回顾
2006年
目的总结过去16年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经验,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方法回顾1988年7月至2005年6月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结果共543例,女(431例):男(112例)=3.9:1。年龄12~83岁,平均(44±14)岁,31~50岁为高发年龄。复发性癌89例(16.4%),(术后病理发现癌肿而在1个月内)二次手术53例(9.8%),复发结甲,癌41例(7.6%)。超声检查345例(63.5%),其中沙样钙化70例(20.3%),血流丰富147例(42.6%),单发结节225例(65.2%),多发结节120例(34.8%),颈部淋巴结转移60例(11.1%)。CT显示肺内转移13例(2.4%),气管/喉转移9例(1.7%),骨转移3例(0.6%)。临床诊断/病理符合率56.2%(305/543)。外科治疗包括根治性清扫术29例(5.3%),功能性清扫术44例(8.1%),肿大淋巴结清扫49例(9.0%);双叶全切除/近全切除75例(13.8%),一叶+对侧叶大部切除296例(54.5%),双叶大部切除22例(4.1%),单叶切除57例(10.5%),单侧大部切除51例(9.4%),局部切除42例(7.7%)。病理证实乳头状癌407例(75.0%,包括微小癌13例,隐性癌4例),滤泡型53例(9.8%),髓样癌38例(7.0%),未分化癌29例(5.3%)。另有鳞状细胞癌10例(1.8%),淋巴瘤4例(0.7%),恶性血管瘤2例(0.4%)。术后^131I放疗132例(24.3%),加化疗55例(10.1%)。结论甲状腺癌的切除范围不足,术后未及时应用放射治疗等综合治疗是癌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陈序吾李福军阎朝岐
关键词:甲状腺癌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病因及处理(附42例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PD治疗的4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D术后发生出血42例(9.9%),其中死亡9例(21.4%)。42例中早期出血23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8.7%;晚期出血19例,死亡7例,死亡率为36.8%;早期出血的死亡率低于晚期出血(P=0.014)。腹腔出血28例,死亡7例,死亡率为25.0%;消化道出血14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14.3%,腹腔出血的死亡率高于消化道出血(P=0.028)。轻度出血15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13.3%;重度出血27例,死亡7例,死亡率为25.9%,轻度出血死亡率低于重度出血病死率(P=0.037)。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术后发生出血11例,出血率为10.6%,非黏膜对黏膜吻合术后发生出血31例,出血率为9.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24例中死亡3例(12.5%)。结论轻度腹腔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经非手术治疗多可治愈;晚期腹腔出血手术难度大,可尝试介入治疗;术中精细操作、选择熟练吻合方式,预防胰瘘、胆瘘及腹腔脓肿可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
权胜伟李建国金光鑫林雨佳庞新亚李福军孙晨马东来吴德全高峰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后出血
P57^(kip2)蛋白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P5 7kip2 (P5 7)蛋白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30例进展期胃癌标本和对照组 10例胃正常黏膜组织标本中P5 7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进展期胃癌标本中P5 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 36 .7% (11 30 ) ,对照组中P5 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90 .0 % (9 10 ) ,组间差别显著 (P <0 .0 5 )。在高 中分化的胃癌组P5 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 6 3.3% (7 11) ,在低分化的胃癌组P5 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 2 1.2 % (4 19) ,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P5 7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并可作为判定胃癌恶性程度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曹守强邹小明李福军李晓林张天华秦华东张建国
关键词:P57进展期胃癌免疫组化
microRNA在肝癌复发转移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总结microRNA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复发及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临床中的可能的应用价值。方法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microRNA在HCC的细胞增殖及凋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分型的microRNA通过不同的作用靶点及分子通路来促进或抑制HCC的复发及转移。结论 microRNA在HCC的复发及转移中具有调控作用,深入研究microRNA在HCC复发及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对HCC的复发预测及临床治疗均可提供巨大帮助,其有望成为HCC复发转移预测和治疗的新靶点。
赵英安李福军
关键词:MICRORNA肝细胞肝癌复发
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诊治现状
目的:研究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的诊治方法并对相关诊治效果进行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些年国内外关于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的相关文献,按照不同的诊治方法分别进行概括;评价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率及治疗手段.结果:随着影像学等诊断方法...
赵英安唐德胜吴德全李福军
关键词:临床病理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
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诊断及治疗被引量:6
2006年
杨维良李福军
关键词: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良性疾病浆细胞性乳腺炎浆细胞浸润炎症性疾病
miR-135a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microRNAs(miRNAs)是由17~27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小RNA,它通过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降解目标RNA或抑制蛋白质的翻译来调节基因的表达,大多数microRNAs都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扩散、转移和凋亡,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存在着严重威胁。相关研究表明miR-135a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相关治疗中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将对miR-135a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荀静宇李福军孙晨吴德全
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
肝脏转移瘤相关治疗方案及其预后
2017年
目的总结恶性肿瘤肝转移相关治疗方案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近些年国内外关于恶性肿瘤肝转移的相关文献,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别进行总结:总结不同治疗方案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生存期等。结果随着影像学和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和对恶性肿瘤认识的深化,许多恶性肿瘤的肝脏转移可被发现和治疗,从根本上也改变了以往对于恶性肿瘤肝转移治疗的观念,尤其是对原发病灶和肝脏转移瘤的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恶性肿瘤肝转移患者获得临床治愈的最佳方法。除了手术治疗外,恶性肿瘤肝转移的治疗方法还包括射频消融术(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化疗、125I粒子植入治疗、冷冻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经皮激光热疗(laserinduced interstitial thermotherapy,LITT)、基因靶向治疗等。结论现在对于恶性肿瘤肝转移多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和(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这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改善患者的预后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荀静宇孙晨李福军吴德全
关键词:肝转移恶性肿瘤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