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松
- 作品数:119 被引量:540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三尖杉脂碱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作用被引量:5
- 1999年
- 目的观察高三尖杉脂碱(HHT)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4年12月~1997年12月应用HHT及羟基脲(Hu)联合治疗CML21例作为治疗组,a-干扰素治疗CML19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比较有效率。结果治疗组临床和血液学完全缓解16例(76.2%);部分缓解3例(143%),总有效率90.5%;细胞遗传学转阴率14.3%,分子生物学转阴率14.3%。其中有1例从加速期转变为慢性期。对照组有效率、细胞遗传学转阴率和分子生物学转阴率与治疗组相仿。而且HHT治疗CML毒副作用小。结论HHT是经济、实惠、有效的治疗CML方法。
- 曾晓颖李秀松吴方陈瑜周励沈志祥
- 关键词:白血病CML药物疗法
- 41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分析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我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了41例常规化疗成人ALL的疗效,并对其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分析我院在1993年6月至1997年10月收治VDP/VDLP方案化疗缓解的成人ALL病例41例,其中Ph染色体阳性3例,t(4;11)异位1例,复合染色体异位1例,正常染色体核型和无法评估者共7例。以VDP/VDLP和蒽环类+Ara-C方案交替应用巩固。观察的截止期为1997年11月,进行生存分析及单因素预后分析(Kaplan-Meiyer、Gehan’swilcoxon检验、Log-rank检验)。结果41人成人ALL的疗效,24个月无病生存率(DFS)为4.6±4.7%。24个月总生存率(OS)为27.1±11.9%。与ALL预后相关因素为:初发时WBC>=20×109/L;诱导化疗后28d未缓解;中枢神经系统累及;ALL-L3型;ph+,t(4;11)以及其他复杂染色体异常。结论常规化疗治疗成人ALL的长期疗较较差,尤其是有不良预后因素患者,需研究和采用针对性的强化治疗策略。
- 胡炯沈志祥吴文李秀松孙慧平
- 关键词:白血病预后ALL
- 环孢素联合泼尼松和雄性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被引量:6
- 1998年
- 目的: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应用环孢素联合泼尼松、雄性激素的疗效。方法:用环孢素联合泼尼松、雄性激素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45±s18a),环孢素剂量5~10mg/(kg·d)分2~3次po,连用3mo如无效则停用,有效者再继续服用3~4mo。结果:总有效率达80%,有效者中12例在治疗前后测T细胞亚群,经该方法治疗后,病情好转,免疫功能紊乱得以纠正,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该方法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简便、疗效好。
- 张芬琴曾晓颖李秀松沈志祥
- 关键词:环孢素再生障碍性贫血雄激素泼尼松
- G-CSF与维甲酸诱导APL所致高白细胞症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 1996年
- 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缓解率高,疗效肯定,但治疗过程中易致高白细胞症,其发生率达33%~75%,可引起多种严重的并发症。作者应用自行建立ELISA法,动态检测47例APL患者用ATRA诱导分化治疗时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的变化。结果发现G-CSF检出率(≥60ng/L)在治疗后明显升高,第9天左右达高峰,WBC总数于第11天左右达高峰。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提示血清G-CSF与外周血WBC总数、早幼粒或早幼以后粒系具有相关性。68.1%患者G-CSF升高同时WBC升高。作者初步探讨了高白细胞症的发生机制,认为WBC升高除与G-CSF有一定关联外,还可能与其他细胞因子的参与有关。
- 吴文孙关林邬维礼周荣富李秀松沈志祥王振义
- 关键词:白血病维甲酸
- 健脾补肾泻火法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 1991年
- 对52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用中、西药对照治疗,观察结果表明:中药健脾补肾泻火方改善出血症状、升提血小板近期疗效与西药强的松相似,但随访疗效优于强的松,且能改善全身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对其治疗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临床和实验依据。
- 周永明姚楚芳薛志忠张艇黄振翘陆敬懿李秀松蔡敬仁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紫癜
- 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a全副融合…被引量:18
- 1994年
- 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97中国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其中包括35例初发期患者,以及18例进行动态观察的患者,发现二种PML-RARa融合mRNA异构体存在于52例初发期APL中,其早期死亡率和复发S型高于L型,两者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62例缓解期患者中有11例PCR阳性,其中5例于检测后1-6个月内复发,6例经强化治疗后仍处缓解期,其中1例化程后PCR转阴。
- 黄薇孙关林李秀松曹琪陆雁王振义陈竺陈赛娟
- 关键词:白血病融合基因逆转录酶
- 23例t(8;2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被引量:3
- 1998年
- 通过观察23例伴t(8;21)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表现、血液学异常、AML1-ETO融合基因及治疗效果,结果显示:AML1-ETO融合基因可作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3b的分子标志物;本组病例完全缓解率61%,疗效与其他类型急性白血病相似;肝脾肿大是预后不良因素之一。
- 陈钰沈志祥熊树民李文倩罗文达蒋慧赵亚麟李秀松曹琪陈赛娟
-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AML1-ETO
- 兼有温-冷抗体的Evans综合征一例报告被引量:1
- 1996年
- 兼有温-冷抗体的Evans综合征一例报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血液学研究所(200025)马艳,邵慧珍,贺根兴,李秀松患者女性,15岁,1994年9月在无明显诱因下发生二次昏倒,历时数秒钟,无意识障碍及四肢抽搐,期间觉面色发黄,故而就诊。检验:...
- 马艳邵慧珍贺根兴李秀松
- 关键词:EVANS综合征溶血性贫血温抗体冷抗体
- 急性白血病患者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测定及意义被引量:1
- 1993年
- 应用定量ELISA检测4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自身免疫状态,发现初发患者SS-DNA抗体阳性率升高(P<0.05),ds-DNA抗体阳性率正常(p>0.05);处于活动期和缓解期两组患者的ss-DNA和ds-DNA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别(p>0.05)。初发患者ACA-IgA、IgG或IgM阳性率均近似正常对照(p>0.05),而ACA抗体总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p<0.05)。1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后,ACA总阳性率降低(P<0.05),急性白血病患者CIC水平和CIC增高率均大于正常对照(P<0.01),并且活动期高于缓解期(P<0.05)、但维甲酸治疗对CIC水平和增高率均无明显影响(P>0.05)。
- 姜国胜孙关林陈淑蓉邬维礼李秀松张芬琴
- 关键词:白血病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
- 40例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化疗后惠尔血加速中性粒细胞恢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1995年
- 40例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化疗后惠尔血加速中性粒细胞恢复的疗效观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李秀松,赵亚麟,张燕青,陈钰,沈志祥化疗是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化疗引起骨髓抑制是最常见的副作用,它可使化疗剂量限制以及带来继发感染。GC...
- 李秀松赵亚麟张燕青陈钰沈志祥
- 关键词:淋巴细胞增生中性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