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霞
- 作品数:90 被引量:603H指数:12
- 供职机构: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天文地球更多>>
- 吉林省白城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白城市是吉林省西部典型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利用1985与2000年的Landsat TM和2015年Landsat 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采用Costanza估算生态服务价值法,基于谢高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定量白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服务价值系数表,测算白城市土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提出因地制宜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控制城市规模、保护生态用地优化生态环境等决策,旨在促进该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 王敬李秀霞
-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生态脆弱区
- 吉林省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与优化被引量:16
- 2012年
- 选取9个村落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构建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人居环境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和分区评价,并对单因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吉林省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总体为满意,但存在东中西部差异;(2)基础设施完善程度、饮用水水质和农业技术推广是影响人居环境满意程度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和文化和方面对优化吉林省乡村人居环境提出建议.
- 刘春艳李秀霞刘雁
-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吉林省四平市综合城市化水平发展问题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比较分析了1995—2010年吉林省四平市综合城市化水平、人口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城市化水平关系,从人口、产业结构和就业共3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四平市综合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结果表明:(1)四平市综合城市化水平15年来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总值偏低;(2)四平市城市化人口主要为市内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的转移,这是四平市呈现"虚城市化"的主要原因;(3)四平地区工业发展的较好大环境和资源基础对综合城市化水平贡献较大,第一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于第二产业;(4)四平市就业结构为"一、三、二"模式,就业结构较落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关完善措施.
- 钟凤李秀霞刘春燕
- 关键词:人口城市化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 社会主义新农村评价体系研究被引量:29
- 2006年
- 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挖掘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的基础上,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生态文明和地域特色等方面构建了“4+X”评价体系,此评价体系,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出现的偏差、遗漏等会有一定的补充,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入正轨。旨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 李秀霞刘雁吴炜(校对)
- 关键词:生态保护新农村
- 四平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被引量:1
- 1999年
- 本文分析了四平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四平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构想,提出了四平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 李秀霞
- 关键词:旅游资源
-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价格机制研究被引量:11
- 2017年
- 国家关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政策逐渐明晰,但作为政策的试行阶段,有关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价格机制研究却相对较少。文章选取了吉林省四平市典型农村地区的样本进行深度调查,运用遥感和Arc GIS10.2软件以及统计年鉴获取相关数据,采用特征价格模型,从区位、市场、权能、政策、经济等方面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价格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确定价格体系提供参考。
- 牟晓庆李秀霞
- 关键词: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特征价格模型价格机制
- 吉林省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 2021年
- 文章建立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协调发展测度模型,从时空角度对吉林省九个地市(州)2009年、2014年和2019年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关系进行测度,并利用ArcGIS软件从空间上探讨了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关系。结论显示:新农村建设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低水平,各地级市之间差距较大;吉林省新城镇化水平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现象;从整体上看,吉林省新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协调度处于中度协调。
- 李秀霞崔永静郭琴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熵值法协调度模型
- 基于综合承载力的区域适度人口研究被引量:18
- 2008年
- 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条件下,适度人口取决于生态、经济和土地等多要素的综合承载力。本文探讨了适度人口的计算方法和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吉林省1978-2002年的适度人口进行了测算,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形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但适度人口是动态的,是生产力的函数,土地承载是基础,经济承载是关键,生态承载是限制,本文未曾寻求到既能提高区域适度人口数量,又不对区域生态系统产生破坏与影响的土地、经济和生态承载人口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临界点,这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 李秀霞刘春艳
- 关键词:承载力生态足迹适度人口
- 基于GIS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及预测——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为例被引量:7
- 2010年
- 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土地利用现状图为数据来源,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获得了研究期内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运用土地测算模型对该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运用最小二乘原理,对该区土地利用演变趋势进行预测。研究表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耕地、林地、未利用土地显著减少,建设用地增加明显。未来5a保亭的耕地、林地面积将进一步减少,农村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的比例将会有较大的攀升,其他各种类型的土地面积也各有增减,但从总体趋势来看,增减速度将会减小。
- 朱邦耀卞维珍李秀霞李利平
- 关键词:GIS土地利用
-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梨树县生态承载力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文章将水资源用地引入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建立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结合吉林省梨树县2000年、2010年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计算6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本研究对于区域的生态安全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对区域规划或政策制定中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 刘春艳刘吉平李秀霞
-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