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诗原
- 作品数:19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军事更多>>
- 文化转型与音乐批评的重建被引量:1
- 2001年
- 文化转型带来了音乐批评的“叙事危机” ,但文化转型时期的“对话主义”也为音乐批评的重建带来契机。中国新音乐批评值得反思 ,更需要重建。中国新音乐批评应是一种建立在音乐分析基础上的音乐批评 ,进而是一种具有“话语分析”特征的文化批评 。
- 李诗原
- 关键词:音乐批评新音乐音乐分析文化转型对话主义文化批评
- 文化主体性·文化保守主义·文化对话——有感于当代中国音乐批评中的“主体性危机论”被引量:3
- 2011年
- 当代文化保守主义批评认为,中国音乐丧失了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文化主体性,故显现出"主体性危机"或"自性危机"。这种"危机论"实为理论"危机",作为文化保守主义在当代音乐批评中的一种表现,有其理论缺陷"。文化主体性"并非静止和封闭的,需要不断建构,而建构的前提便是文化对话。
- 李诗原
- 关键词:文化批评文化主体性文化保守主义文化对话
- 新时期中国交响音乐创作:问题与探讨被引量:8
- 2009年
- 交响音乐是一个国家文化艺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新时期三十年交响音乐创作所取得的成就,无疑也是这一新的历史阶段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得以极大发展的一个有力证明。它见证了改革开放给中国文化艺术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动力,也可视为新时期解放思想的重要成果。但新时期三十年的交响音乐创作,尤其是近十年的交响音乐创作,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本文旨在提出问题并做出相关探讨。
- 李诗原
- 关键词:音乐创作音乐作曲家音乐体裁交响音乐建国后
- 音乐学分析:从文本到话语──西方音乐作品研究方法的哲学背景被引量:13
- 1999年
- 20世纪,关于音乐作品的综合研究,或“音乐学分析”,与西方文艺研究或批评一道,也显露出从文本分析到话语分析的转向。这一转向有其西方哲学背景:文本分析(“文本-语言学取向”)源于实证主义对理性主义的反思,也得益于哲学上“语言的转向”及结构主义语言学;但文本分析又受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社会学取向”)的挑战以及非理性主义(“作者-心理学取向”)与现代解释学(“读者-解释学取向”)的质疑;60年代后,随着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及解构主义的崛起,话语分析取代文本分析而成为文艺研究或批评方法的主流。音乐学分析应是文本分析、社会-历史分析、话语分析的整合。
- 李诗原
- 关键词:音乐学分析文本分析话语分析音乐作品研究方法
- 总政歌舞团音乐成就概述
- 2013年
- 总政歌舞团建团于1953年,原为是年成立的总政文工团的一个分团,后随总政文工团的拆分,成为一个直属总政治部的独立建制。60年来,总政歌舞团取得了为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其音乐创作佳作频出,音乐表演代不乏人。其中,不少音乐作品已成为经典,不少作曲家、词作家、歌唱家、指挥家、演奏家成为享誉中外的名家。正是这些“名家与经典”创造了总政歌舞团60年的辉煌,体现了其“全军的、专业的、正规的、示范的”的建团方针,为我军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分六个历史阶段对总政歌舞团在音乐创作和表演上的成就进行概述。
- 李诗原
- 关键词:音乐成就歌舞团音乐表演独立建制总政治部
- 当代音乐批评中后现代话语评析被引量:1
- 2009年
-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中国音乐批评中出现了以反思中国新音乐发展道路、批判现代音乐为契机的后现代话语。这种后现代话语是以当代文化批判中的现代性反思为依托的,显露出放逐现代性的价值迷失。
- 李诗原
- 关键词:文化批判音乐批评后现代性
- 让记忆和激情在交响中延展——听张千一交响随想曲《我们的岁月》有感被引量:2
- 2013年
- 在今年5月庆祝总政歌舞团建团60周年的系列演出中,总政歌舞团交响乐队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演出了一场交响音乐会——《我们的岁月》(指挥:李玉宁)。这场音乐会正是以该团现任团长、作曲家张千一创作的交响随想曲《我们的岁月》命名的。在这场音乐会上,除这部交响随想曲外还演出了交响组曲《历史拨动的心弦》(张千一曲)、《舞剧(铁道游击队)组曲》(赵季平、赵麟曲)、交响幻想曲《再见吧,妈妈》(孟宪斌曲)。
- 李诗原
- 关键词:随想曲交响音乐会激情记忆交响组曲交响乐队
- 就音乐剧《花木兰》与郝维亚对话被引量:2
- 2004年
- 2004年2月7日,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出的音乐剧《花木兰》在北京蓝天剧场试演。举办方邀请了许多业内人士和媒体观看了这次非正式的演出。此后的一两个月中,北京和上海的媒体对音乐剧《花木兰》进行了热情的报道。另外也有一些评论家对该剧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评论。其中有热情的赞扬,也有善意的批评。对于作曲家郝维亚及举办方而言,此次试演就是为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认真听取意见并进行必要修改的同时,作曲家本人也想就音乐剧《花木兰》的创作一些梳理。在该剧即取将修改完毕、正式公演之前,笔者作为作曲家的同学和朋友,与郝维亚进行了一次对话。下面是这次对话摘要。
- 李诗原
- 关键词:音乐剧《花木兰》抒情性戏剧性人物访谈音乐风格
- 新中国军旅音乐述略被引量:5
- 2010年
- 新中国军旅音乐循着军队建设的步伐取得辉煌成就。新中国军旅音乐继承和发扬了我军文艺"为兵服务"的传统,巩固和提高了部队战斗力,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成为"主旋律"中的"主旋律"。新中国军旅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样式,推动了当代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
- 李诗原
- 关键词:军旅音乐音乐创作音乐表演
- 音乐批评的人文精神与深度模式被引量:2
- 2013年
- 批评需要体现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弘扬则基于"深度阐述模式"的重建。在"叙事危机"中呼唤人文知识分子的自觉意识,打破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而重现确立"主客二分"的认识论、走出文化转型的"众声喧哗"而将人文主义重新作为"宏大叙事",正是建构音乐批评"深度阐述模式"的契机,也是重建以"人的生命存在及其优化"为核心内涵的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 李诗原
- 关键词:音乐批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