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旭东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直肠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治疗
  • 2篇外科治疗分析
  • 2篇胃肠
  • 2篇胃肠道
  • 2篇胃肠道间质瘤
  • 2篇间质
  • 2篇间质瘤
  • 2篇肠道
  • 2篇肠道间质瘤
  • 1篇蛋白
  • 1篇医源
  • 1篇医源性
  • 1篇胰腺
  • 1篇胰腺损伤
  • 1篇阴道
  • 1篇阴道瘘
  • 1篇英文
  • 1篇右半结肠

机构

  • 7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南大学附属...

作者

  • 7篇杜旭东
  • 5篇陈力平
  • 3篇胡晓磊
  • 3篇姚立新
  • 3篇张翔
  • 2篇李锡丁
  • 2篇梁正
  • 1篇薛永生
  • 1篇夏加增
  • 1篇巢琳
  • 1篇姚路斌
  • 1篇龚镭
  • 1篇徐闻欢
  • 1篇周云海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小谷氨酰胺三角四肽重复区蛋白α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探讨小谷氨酰胺三角四肽重复区蛋白α(SGTA)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检测8对新鲜的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8例乳腺癌组织中SGTA与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对MG-132细胞进行血清饥饿释放实验观察SGTA对乳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GTA在8对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SGTA的表达随着乳腺癌的分化等级而变化,在分化好的乳腺癌组织中SGTA表达低,而在分化差的乳腺癌中表达高,其趋势与Ki-67的表达一致。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中SGTA与组织学分化等级(P=0.000)、pTNM分期(P=0.000)以及Ki-67(P=0.021)明显相关;而与其他的临床病理特征如年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等无明显相关。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GTA可以作为乳腺癌判断预后的独立指标[比值比(HR):2.410,95%可信区间(CI):1.075~5.408,P=0.033];生存曲线分析结果也表明SGTA的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明显相关(42.9%比84.5%,P=0.000)。结论 SGTA可能在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中发挥作用;SGTA表达异常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与进展关系密切。
徐闻欢张翔杜旭东夏加增
关键词:乳腺癌增殖
胃肠道间质瘤38例临床诊断及外科治疗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杜旭东胡晓磊张翔姚立新姚路斌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外科治疗
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32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D3根治术的临床应用。方法2000年5月 ̄2006年5月,对3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行D3根治术。手术完整切除Toldt筋膜及胰头十二指肠前筋膜,游离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根部结扎肠系膜血管,清扫N3淋巴结。肝曲癌再切除右肾前筋膜,清扫幽门下淋巴结。肿瘤侵出Toldt筋膜清扫其下腹膜下筋膜(Gerota筋膜),作右半结肠切除。结果手术清扫淋巴结每例达15 ̄76枚,平均28枚。术后并发症21.88%(7/32),其中切口感染3例,术后炎症性肠梗阻2例,急性左心衰及肺部感染各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32例患者随访8 ̄72个月,平均38个月,生存36个月以上22例,6例分别于术后8、14、18、24、25和32个月死亡。随访期间失访4例。结论右半结肠D3根治术是减少肿瘤复发的有效术式,仔细操作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姚立新胡晓磊梁正周云海杜旭东陈力平
关键词: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研究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96例直肠癌男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成两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直肠癌根治术,研究组则采取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后随访观察,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排尿功能、勃起功能和射精功能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不增加局部复发率、吻合口瘘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骶前出血发生率的同时,还显著改善患者的泌尿和性功能,对直肠癌患者来说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
李锡丁杜旭东陈力平
关键词:直肠肿瘤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盆腔自主神经保留
胃肠道间质瘤56例临床诊断及外科治疗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1998年1月至2008年3月间收治的56例胃肠道间质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最常见于胃部62.5%(35/56),其次为十二指肠5.4%(3/56)、空肠12.5%(7/56)、回肠17.9%(10/56)、结肠1.8%(1/56)。以恶性肿瘤多见,占67.9%(38/56),交界性19.6%(11/56),良性12.5%(7/56)。56例均获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均无淋巴结转移。术后随访12个月至8年,48例获完整随访,1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100%和78.57%。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好发于胃,依次为小肠、结肠,以恶性者多见,其局部侵袭性不如消化道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少见,术前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内镜及病理CD117和CD34阳性标记是确诊GIST有价值的免疫标记物;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其手术方式的选择多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和大小。
胡晓磊杜旭东张翔姚立新巢琳陈力平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外科治疗
中低位直肠阴道瘘的病因及个体化治疗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阴道瘘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中低位直肠阴道瘘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手术治疗,5例治愈,1例因癌症晚期死亡,随访1年至8年未见复发。结论中低位直肠阴道瘘病因复杂,应针对每位患者的情况制订一个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和治疗时机的选择。
李锡丁杜旭东陈力平
关键词:直肠阴道瘘病因
医源性胰损伤的防治对策(英文)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探讨医源性胰腺损伤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总结1990-2002年发生的医源性胰腺损伤38例,分析其产生原因,治疗经过,提出防治对策。结果:38例中手术损伤21例,ERCP损伤13例,经T管胆总管造影损伤2例,药物性损伤2例。术中胰腺裂伤缝呈局部引流6例,胰体尾部分切除2例,其中1例行保留肿脾脏的胰体尾部分切除。胰头近侧断端缝闭,远端与空肠行Roux-en-y吻合1例。囊肿穿刺抽吸加无水酒精注射1例,囊肿胃吻合2例,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3例。家脓肿引流3例,腹腔镜腹腔冲洗置管引流1例。单纯保守治疗19例,治愈37例,死亡1例。结论:通过个体的措施,大多数医源性胰腺损伤是可以预防的。一旦发生胰腺损伤,应采取相应的术式及通畅引流,积极治疗并发症。
陈力平梁正杜旭东龚镭薛永生
关键词:胰腺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