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蕊
- 作品数:9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小鼠cofilin-1基因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体内外表达
- 2014年
- 【目的】构建能够在神经系统中高效表达的小鼠cofilin-1野生型(Cfl1-wt)、活化型(Cfl1-S3A)、失活型(Cfl1-S3D)3种真核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在鸡胚脊髓神经元中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探讨cofilin-1在大脑发育过程中对神经元迁移的影响奠定基础。【方法】从成年小鼠大脑组织中提取RNA,经反转录获得cDNA样本,RT-PCR扩增小鼠cofilin-1基因的CDS区,经引物设计引入点突变,扩增了野生型、活化型及失活型的cofilin-1基因片段,克隆入pCAG-MCS-myc真核表达载体中。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染CHO细胞,通过半定量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其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利用鸡胚活体原位电转的方法,将重组质粒转染胚胎发育第3天(E3)的鸡胚脊髓,在胚胎发育第6天(E6)取材,切片后经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并统计分析重组质粒在脊髓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并模拟了小鼠cofilin-1野生型、活化型和失活型的cDNA片段,成功构建了pCAG-cfl1-wt、pCAG-cfl1-S3A和pCAGcfl1-S3D3种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转染CHO细胞,半定量RT-PCR检测及统计学分析表明,转染重组质粒的CHO细胞中,Cofilin-1mRNA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未转染质粒的正常CHO细胞)存在显著性差异;免疫荧光染色后观察到了Cofilin-1融合蛋白的表达。对经活体原位电转转染重组质粒的鸡胚脊髓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到Cofilin-1融合蛋白的表达,且重组质粒转染效果与pCAG-EGFP转染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pCAG-cfl1-wt、pCAGcfl1-S3A和pCAG-cfl1-S3D3种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及其在体内外的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cofilin-1及其Ser3位点的磷酸化在神经元迁移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 李玲玲张伟杜蕊宋玲珍柴学军胡新德陈树林赵善廷
- 关键词:SER磷酸化去磷酸化质粒构建
- 鸡胚发育过程四种放射状胶质细胞标记物的对比分析
- 2013年
- 目的:比较脑脂结合蛋白(Brain lipid binding protein,BLBP)、放射状胶质细胞标记物2(Radial glial cell marker-2,RC2)、巢蛋白(Nest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在鸡胚不同发育时期视顶盖胶质细胞(Glial cell,GC)中表达的差异。方法:从鸡胚发育的第8天(E8)开始到E18,分别进行取材、固定、包埋,振荡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对不同发育时期的鸡胚视顶盖的胶质细胞进行标记,同时采用活体原位电转的方法对E8、E10和E12的放射状胶质细胞(Radial glial cells,RGCs)进行标记。结果:从E8开始,BLBP、RC2、Nestin和GFAP均开始表达。BLBP和GFAP抗体标记GC从E8到E18均可表达,BLBP标记的细胞从E14开始出现变化,呈现迁移中神经元的特点,GFAP标记的细胞在E18开始出现变化,呈现星形胶质细胞形态。自E8-E16,RC2和Nestin标记RGCs,但E18时标记RGCs已不明显。结论:4种抗体均可标记E8-E18的GC,在E12之前4种抗体标记RGCs效果相似,而在E12后RC2,Nestin与BLBP标记RGCs开始出现差异,从E18开始GFAP开始标记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
- 杜蕊杨慈清李玲玲段明慧卢习陈树林赵善廷
- 关键词:鸡胚胎视顶盖星形胶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
- 猪与小鼠海马成体神经发生以及海马结构特征的对比分析
- 以小鼠为参照对象,探索猪海马的成体神经发生、形态结构以及细胞构筑的特点。本试验以成体猪和成年小鼠的海马为研究对象,以双皮质素作为研究成体神经发生的特异标记物,结合其他几种标记物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经对比分析发...
- DU Rui杜蕊ZHANG Xue-qian张学乾YANG Ci-qing杨慈清CHEN Shu-lin陈树林ZHAO Hui-ying赵慧英ZHAO Shan-ting赵善廷
- 关键词:海马结构动物实验
- 猪与小鼠海马成体神经发生以及海马结构特征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以小鼠为参照对象,探索猪海马的成体神经发生、形态结构以及细胞构筑的特点。本试验以成年猪和小鼠的海马为研究对象,以双皮质素作为研究成体神经发生的特异标记物,结合其他几种标记物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经对比分析发现,双皮质素可以作为一种研究成体神经发生的特异标志物;成年猪与小鼠海马中持续地进行着神经发生,但两者具有不同特点,其中成年猪海马新生神经元的平均胞体面积比小鼠小,但其平均相对树突长度比小鼠的长,以及单位齿状回长度新生神经元的数量也比小鼠多;另外,猪与小鼠海马的细胞组成、分层和基本结构大致相同,但猪海马齿状回呈现不规则的C形。猪海马构成与小鼠的大致相同,但其成体神经发生要更加活跃。
- 张学乾杜蕊杨慈清陈树林赵慧英赵善廷
- 关键词:海马
- 鸡胚视顶发育过程中神经元增殖、迁移和分层形成的规律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采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鸡胚发育过程中视顶新生神经元,阐明鸡胚发育过程中视顶盖神经元增殖、迁移规律。方法:采用鸡胚开窗带壳培养的方式,在培养过程中,分别在胚胎发育的第E4天至E18.5d滴加1mg/ml浓度的BrdU各10肛l,每组5个胚胎,滴加BrdU后密封开口,继续培养,当培养到胚胎发育的E18.5d时,取材、甲醛固定、震荡切片,采用硫堇染色,观察视顶盖层的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显示BrdU标记的新生细胞;显微拍照,分析不同时期表面灰质纤维层增殖细胞的数量、总面积、灰度平均值、平均光密度和平均积分光密度等参数,综合分析各阶段新生神经元的差异。结果:鸡胚视顶结构通过硫堇染色可以明显分成6层,在胚胎发育的E4d-8d是细胞大量增殖阶段,新生细胞数明显高于其他阶段;新生细胞在胚胎发育的E12d后明显减少。结论:鸡胚发育过程中,视顶从胚胎发育的E4d开始到E12d时,6层结构已经基本形成,新生神经元E12d后明显减少,其视顶盖6层结构的形成规律是从内向外。
- 杨慈清杜蕊张学乾林俊堂赵善廷
- 关键词:鸡胚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视顶盖增殖神经元迁移
- 鸡胚视顶盖早期产生的神经元迁移规律和层定位研究
- 2013年
- 目的:阐明鸡胚胎发育过程中视顶盖层的形成以及神经元的迁移模式。方法:新鲜种蛋正常发育到第4.5天~第5天(E4.5-E5),将质粒pCAG-GFP通过活体原位电转技术转入视顶盖,继续培养到E8、E10和E12,取材、固定、包埋、切片后用PI复染核。结果:到E12鸡胚胎视顶盖从内向外最终形成6层结构,大部分神经元进行放射状迁移,部分神经元进行切向迁移,不同层的神经元有各自的形态特点。结论:鸡胚胎发育过程中不但存在由内向外的放射状迁移,还存在切向迁移模式。
- 杜蕊杨慈清李玲玲黄映雪张伟陈树林赵善廷
- 关键词:胚胎发育视顶盖神经元迁移
- 鸡胚视顶盖早期产生的神经元迁移规律和层定位研究
- 成年鸡视顶盖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是重要的视觉中枢。神经元(neuron)和胶质细胞(glial cell, GC)是神经系统的主要细胞成分。神经元的迁移和层的形成对于视顶盖的正常发育十分重要。胶质细胞对于神经元维持正常的...
- 杜蕊
- 关键词:鸡胚胎视顶盖神经元迁移胶质细胞REELIN
- 文献传递
- 鸡胚发育过程N-Cadherin和Neurofilament在脊髓中共表达模式的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阐明鸡胚发育过程中神经钙粘蛋白(N-Cadherin)和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NF)在脊髓中表达模式。方法:从鸡胚发育第3天(E3)开始到孵化出壳(P0),分别取材、固定、包埋和冰冻切片,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Cad-herin和NF蛋白表达时间和位置的变化。结果:在鸡胚发育过程,从E3开始,N-Cadherin在脊髓中便呈现阳性表达,E6-E8时达到高峰,E10开始降低,到出生P0在脊髓灰质中仍然呈阳性,而NF蛋白的表达与N-Cadherin具有相似之处,同样呈现时空性变化,但也存在表达区域差异。结论:N-Cadherin和NF在鸡胚脊髓发育过程的表达呈现时空性变化,在胚胎发育中期出现表达的高峰,随之减弱,直到出生仍然呈一定强度的表达。
- 杨慈清杜蕊林俊堂赵善廷
- 关键词:神经丝蛋白脊髓
- 猪与小鼠海马成体神经发生以及海马结构特征的对比分析
- 以小鼠为参照对象,探索猪海马的成体神经发生、形态结构以及细胞构筑的特点。本试验以成体猪和成年小鼠的海马为研究对象,以双皮质素作为研究成体神经发生的特异标记物,结合其他几种标记物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经对比分析发...
- 杜蕊张学乾杨慈清陈树林赵慧英赵善廷
- 关键词:海马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