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丹

作品数:21 被引量:156H指数: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子宫
  • 6篇子宫内膜
  • 6篇内膜
  • 6篇宫内
  • 6篇宫内膜
  • 4篇子宫内膜癌
  • 4篇细胞
  • 4篇内膜癌
  • 4篇宫内膜癌
  • 3篇动脉栓塞
  • 3篇栓塞
  • 3篇子宫动脉
  • 3篇子宫动脉栓塞
  • 3篇宫颈
  • 2篇动脉栓塞术
  • 2篇动脉栓塞术治...
  • 2篇血功能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机构

  • 17篇复旦大学
  • 6篇上海市第一妇...
  • 2篇四川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淮南新华医院

作者

  • 21篇杨丹
  • 6篇韩立敏
  • 3篇李欣
  • 2篇李笑天
  • 2篇马端
  • 2篇周容
  • 2篇熊钰
  • 2篇屠蕊沁
  • 2篇蔡旭
  • 2篇徐正芳
  • 2篇任爱民
  • 2篇曾蒙苏
  • 2篇楼懿婷
  • 2篇王建华
  • 1篇王学雷
  • 1篇许明
  • 1篇颜志平
  • 1篇叶彤
  • 1篇董继宏
  • 1篇张惜阴

传媒

  • 5篇复旦学报(医...
  • 4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妇科...
  • 2篇第十三次全国...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1
  • 1篇199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策略被引量:11
2010年
杨丹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期妇女妇科常见病良性疾病恶性行为生理时期
中央型前置胎盘合并不全植入1例报告被引量:2
2001年
赖东梅杨丹
关键词:中央型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并发症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 (UA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用 4F或 5FCobra导管插管至双侧子宫动脉 ,给予聚乙烯醇 (PVA)或PVA加用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至血流停止。分析 1999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1月在本院接受UAE治疗的 10 5例子宫肌瘤患者的情况。结果 最大肌瘤体积术后 6个月和 12个月分别平均缩小 5 2 %和 5 3% ,月经过多、腹痛腹胀及尿频缓解明显 ,而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改善不明显。UAE术后 5 9%的患者出现栓塞后综合征 (不同程度的下腹痛、发热、呕吐等 ) ,对症处理后缓解或消失。结论 作为一种微创手术 ,UAE可有效缩小肌瘤的体积 。
李欣杨丹王建华颜志平程洁敏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术UAE聚乙烯醇PVA
正常妊娠分娩前后母胎凝血功能动态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分娩前后母胎凝血功能改变及动态变化。方法2005年6月至2006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等3家医院采用ELISA法检测40例正常妊娠妇女分娩前后母胎以及2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血浆中的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肽A(FPA)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正常妊娠妇女vWF、TFPI和D-二聚体在分娩时、产后1d、5d均显著高于非妊娠妇女(P均<0·01);妊娠妇女TF在分娩时(53·3±5·7)ng/L显著高于非妊娠妇女(38·7±3·0)ng/L(P<0·05);妊娠妇女FPA在分娩时、产后1d、5d与非妊娠妇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妊娠妇女分娩后的vWF和TF呈下降趋势,TFPI和D-二聚体呈上升趋势,FPA无明显变化(P均>0·05)。胎儿脐血TF(69·0±5·9)ng/L显著高于母血(56·2±5·7)ng/L(P<0·01),脐血TFPI和vWF(41·7±3·8)μg/L和(871·4±119·0)U/L显著低于母血(93·4±4·9)μg/L和(2436·0±155·1)U/L(P均<0·01)。脐血FPA和D-二聚体低于母血,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妊娠晚期孕妇抗凝功能和纤溶活性增高,保持着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与母体的高凝状态相比,胎儿处于更明显的高凝状态。
熊钰楼懿婷蔡旭徐正芳周容杨丹马端李笑天
关键词:妊娠凝血功能纤溶功能血管内皮细胞
Ⅰ、Ⅱ期子宫内膜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分析Ⅰ期和Ⅱ期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评价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侵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T1WI、T2WI和动态增强图像,观察肿瘤的类型、信号、强化特点及结合带与内膜下强化的显示情况,将MRI判断肌层和宫颈侵犯的结果与病理比较。结果:弥漫型子宫内膜癌14例,表现为子宫内膜广泛增厚;局灶型子宫内膜癌16例,表现为宫腔内结节状病灶或较大肿块。与子宫肌层相比,肿瘤T1WI多为等信号,T2WI多为高信号。动态增强早期13例弥漫型子宫内膜癌呈轻至中度强化,15个局灶型肿瘤呈明显或中度强化。T2WI显示结合带18例,动态增强早期显示内膜下强化17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MRI判断深肌层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5%、95.5%和93.3%,判断宫颈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95.5%和90%。结论:MRI评价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侵犯准确可靠,应列为术前常规检查。
叶彤曾蒙苏杨丹饶圣祥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磁共振成像病理学
联合应用坦素罗辛与溴吡斯的明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被引量:21
2008年
目的分析盐酸坦素罗辛联合溴吡斯的明防治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3月至2007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因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患者57例,治疗组28例,为拔导尿管前后口服盐酸坦素罗辛和溴吡斯的明的患者;对照组29例,为单纯导尿的患者。两组手术范围、术中出血、年龄等情况大致相当。比较两组尿潴留发生情况及药物毒副反应。结果在经术后常规导尿1周或2周,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生尿潴留者分别为3例(10.7%)与17例(58.6%),尿潴留发生率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1)。首次拔管后治疗组平均膀胱残余尿量为(44.4±60.9)mL,对照组为(167.8±159.9)mL,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1)。分层数据显示,无论术后1周还是2周拔除导尿管,治疗组的膀胱残余尿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未观察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盐酸坦素罗辛联合溴吡斯的明对防治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的尿潴留有较好的作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任爱民杨丹韩立敏许明张秀珍屠蕊沁
关键词: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子宫肉瘤的临床分析(附20例报告)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本文探讨子宫肉瘤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产科1993年1月~ 2004年3月11年期间20例子宫肉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并追踪随访。结果:随访率75%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3岁。临床表现主要 为子宫增大,阴道异常出血,腹胀或腹痛。MRI 对于确诊具有优越性。病理类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其次为临床分期。结 论:围绝经期妇女出现子宫增大,伴阴道异常出血,腹胀或腹痛症状要警惕子宫肉瘤可能,MRI 对于术前诊断具有优越性。
阿瓦古丽杨丹韩立敏
关键词:子宫肉瘤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
2004年
李欣杨丹王建华
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子宫肌瘤聚乙烯醇栓塞剂
腹股沟深淋巴结解剖
杨丹谭德炎
盐酸坦素罗辛联合溴吡啶斯的明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宫颈癌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常累及输尿管及膀胱的神经与血供,导致手术后尿潴留,常需反复导尿。本研究分析了盐酸坦素罗辛(商品名哈乐)联合溴吡啶斯的明防治宫颈癌术后的尿潴留效果。方法自1999年3月—2004年9月在上海中山医院因宫颈癌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27例,平均年龄为46.56岁。治疗组12例,为拔导尿管前后口服坦素罗辛和溴吡啶斯的明的患者;对照组15例,为单纯导尿的患者。两组手术范围、术中出血、年龄等情况大致相当。结果在经术后常规导尿7—14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需再次导尿者分别为2例(16.7%)与9例(60.0%),再导尿发生率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首次拔管后治疗组平均残余尿为(52.9±63.1)ml,对照组为(184.7±161.6)ml,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1)。治疗组未观察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酸坦素罗辛联合溴吡啶斯的明对防治宫颈癌术后的尿潴留有较好的作用,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任爱民杨丹韩立敏屠蕊沁
关键词:宫颈癌导尿治疗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