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内镜
  • 3篇肿瘤
  • 3篇内镜检
  • 3篇内镜检查
  • 3篇镜检
  • 3篇胶囊内镜
  • 2篇休克
  • 2篇血性
  • 2篇游离血红蛋白
  • 2篇失血
  • 2篇失血性
  • 2篇失血性休克
  • 2篇小肠
  • 2篇胶囊内镜检
  • 2篇胶囊内镜检查
  • 2篇病理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狭窄
  • 1篇胆总管
  • 1篇胆总管下段

机构

  • 12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12篇杨俊驰
  • 6篇李兆申
  • 6篇薄陆敏
  • 5篇陈洁
  • 3篇聂明明
  • 3篇廖专
  • 2篇徐灿
  • 2篇徐茂锦
  • 2篇杜奕奇
  • 1篇王尧
  • 1篇毕建威
  • 1篇钱宝华
  • 1篇方爱乔
  • 1篇符宏宇
  • 1篇吴波
  • 1篇辛磊
  • 1篇印慨
  • 1篇金震东
  • 1篇杨丽
  • 1篇史征

传媒

  • 4篇中华消化内镜...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人民军医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纵隔髓脂肪瘤合并球形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被引量:1
2012年
1病例资料患者,男,48岁,汉族,因"皮肤巩膜黄染25年,体检发现胆囊结石1月余"入院,既往有"痛风"病史。查体: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腹平坦,无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全腹无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Murphy征阴性,左肋下缘触及肿大脾脏,边缘圆钝,质中,下极至脐平面,未过中线,肝脏肋下未及,肝脾区轻叩痛,肋脊点无压痛,肾区九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杨俊驰聂明明毕建威
关键词:纵隔肿瘤髓脂肪瘤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病理
转染hVEGF165-GFP基因的内皮祖细胞对兔MODS模型微血栓形成影响的实验性研究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是存在于外周血、骨髓及组织中,具备定向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潜能的前体细胞,是一类干细胞群体的总称。在创伤、炎症及失血所导致的组织损伤过程中,骨髓中...
杨俊驰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VEGF基因GFP基因微血栓形成
文献传递
腹股沟疝合并盲肠旁疝1例
2015年
1病例报告患者男,61岁。因腹痛、腹胀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8天入院,既往有慢性腹痛及右腹股沟疝病史3年。入院检查:腹稍膨隆,未见胃肠形及蠕动波,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征(-),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约5次/min。右腹股沟区触及一6cm×8cm大小包块,进入阴囊,平卧可回纳,内环压迫试验(+),透光试验(-)。
乔阳聂明明杨俊驰
关键词:腹股沟疝
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研究生内镜诊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被引量:16
2016年
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地位。消化专业研究生应具备常规内镜检查如胃镜的操作及诊疗能力。目前在我国大多数的医学院校中,常规胃镜操作的规范化培训体系已经确立。然而,我们知道,规范化的内镜操作步骤只是内镜诊疗技术的一个部分,在具备了规范的内镜操作技术的基础上,对不同疾病的内镜下表现进行诊断与鉴别,得出正确的诊断或建议下一步诊疗方案,才是消化内镜检查的最终目的,也是一名消化专业研究生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目前国内在消化系研究生内镜诊疗技术的教学中,
薄陆敏杨俊驰陈洁徐茂锦李兆申
关键词:诊断教学内镜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内镜诊疗技术消化内镜检查
加强医学研究生科研伦理素质培养的初探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评估在医学研究生培养阶段加强科研伦理素质培养的必要性。方法通过书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校2014级医学研究生进行科研伦理学知识水平、开设该课程的需求及对教学方式的建议等方面的初步调查。结果学生认为自身医学科研伦理知识水平低下者占62.6%;学生对医学科研伦理知识所有问题均回答正确的仅占29.6%,其中对"典型案例分析"的答题正确率显著高于其他内容的答题正确率(P<0.05)。参与调查的全部研究生均认为需要加强医学科研伦理教育。在课程的教学方式上,46.1%的学生建议采用以案例讨论为主的小班课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26.1%的学生建议开展小班课教学。结论在研究生阶段加强医学科研伦理素质培养的步伐刻不容缓,结合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案例教学结合网络教学(如微课)将是医学研究生科研伦理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薄陆敏杨俊驰徐茂锦陈洁李兆申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科研伦理
超声内镜对胆总管下段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评估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对胆总管下段狭窄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3月因胆管下段狭窄于上海长海医院消化科内镜诊疗中心行EUS的患者51例,收集其EUS、胆管腔内超声(IDUS)、ERCP下胆管细胞刷检的诊断结果及最终诊断,评估EUS对胆管下段狭窄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最终诊断恶性胆管狭窄19例,良性胆管狭窄32例。EUS与IDUS相比,对胆管下段狭窄良恶性判断的敏感度(73.7%比57.1%)、阳性预测值(73.7%比57.1%)较高(P〈0.05),特异度(84.4%比84.2%)、准确率(80.4%比76.9%)与IDUS相当。EUS诊断敏感度高于胆管细胞刷检(73.7%比50.0%),特异度(84.4%比100.0%)、准确率(80.4%比81.6%)与细胞刷检相当。EUS显示胆管腔内低回声团块的声像图特征对胆管下段恶性狭窄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胆管壁不规则增厚(100.0%比64.3%,P〈0.05)。结论对于CT/MRI未发现可解释胆管下段狭窄病变的患者,EUS对进一步判断胆管狭窄良恶性具有重要价值。
薄陆敏杨俊驰陈浩宇王茜金震东陈洁李兆申
关键词:腔内超声检查胆管狭窄
双通道重建手术与全胃切除术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胃体上部早期恶性肿瘤外科手术中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胃肠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9例早期胃上部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双通道组(接受双通道重建手术,59例)和全胃组(接受全胃切除术,50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入院时,术后第1、3、5天,出院时)及术后1年的实验室营养指标(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术后1年体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体质量、入院时实验室营养指标(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手术时间、手术方式、肿瘤位置、肿瘤最大径、肿瘤分化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3天全胃组白蛋白低于双通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23),术后第1、3、5天和出院时两组血红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时双通道组和全胃组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较入院时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年两组各实验室营养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双通道组体质量下降百分比低于全胃组[-10.45%(-17.11%,-5.19%)vs -17.83%(-22.06%,-1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1,P<0.01)。结论对于早期胃上部癌患者,双通道重建手术相比全胃切除术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袁士杰史征杨俊驰聂明明印慨
关键词:胃肿瘤全胃切除术营养状况
胶囊内镜滞留肠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后随访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发生肠道滞留的危险因素、应对的处理方式和预后随访。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13年3月间行 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1100例,记录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的阳性发现,胶囊内镜发生肠道滞留者的检查适应证、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处理方式及预后随访。结果在1100例胶囊内镜检查中,共13例(1.18%)发生胶囊滞留,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患者4例(占0.95%),疑诊克罗恩病患者4例(占4.0%),确诊克罗恩病患者2例(占10.5%),疑诊小肠肿瘤患者2例(占7.1%),慢性腹痛患者1例(占0.3%)。11例患者经口小肠镜取出胶囊,1例经外科手术取出胶囊,另 1例经内科治疗1年后胶囊自行排出体外。确诊或疑诊克罗恩病为发生胶囊滞留的高危因素(OR =11.44,P =0.02;OR =5.59,P =0.02),疑诊小肠肿瘤亦为胶囊滞留的高危因素(OR =7.42,P =0.04)。结论胶囊内镜肠道滞留的发生率低(1.18%),但对于具有胶囊滞留高危因素者,胶囊内镜检查前仍需权衡利弊。
薄陆敏杨俊驰廖专杜奕奇陈洁徐灿杨丽方爱乔李兆申
关键词:胶囊内窥镜
游离血红蛋白对猪失血性休克模型的损伤作用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游离血红蛋白(FHb)对猪失血性休克的损伤作用。方法制作创伤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休克+自体血复苏组(A组)、休克自体血复苏+输注10mg/kgHb(B组)、休克自体血复苏+输注15mg/kgHb(C组)、休克自体血复苏+输注20mg/kgHb(D组)、休克自体血复苏+输注25mg/kgHb(E组)。模型完成后,分别于复苏后的0、6、12、24、48h时间点测定血浆FH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Cr)、尿素(BUN)水平。48h后处死动物,取肝、肾组织做光镜检查。结果A组FHb水平无显著变化;休克复苏中输入FHb,血浆FHb水平持续升高至6h达峰值;B、C组在复苏后24h,D组在复苏后48h血浆FHb回复至初始水平;E组复苏48h血浆FHb仍维持较高水平。D组ALT、AST水平在复苏后12、24h;TBIL、Cr水平在复苏后6、12、24h;BUN水平在复苏后6、12、24、48h;E组ALT、AST、TBIL、Cr水平在复苏后6、12、24h;BUN水平在复苏后6、12、24、48h均显著增高(P<0.05);B、C组肝肾功能指标水平无明显变化。病理结果:光镜下观察,A、B、C、D4组肝脏组织无明显损伤,E组可见肝细胞变性、坏死;大量枯否细胞增生、变形;A、B2组肾脏组织无明显损伤,C组肾小管内皮水肿,呈纤毛状改变,管腔狭窄,有蛋白管型和细胞管型,D组较C组严重,较E组为轻,E组可观察到肾小管变性、坏死。结论复苏时输注高剂量Hb(20—25mg/kg),可加重休克对肝、肾功能及组织结构的损伤。
杨俊驰薛绪潮钱宝华吴波王尧
关键词:肝功能肾功能游离血红蛋白失血性休克
胶囊内镜对非甾体类抗炎药致小肠黏膜损伤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无典型临床表现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致小肠黏膜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06年10月至2013年12月进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110例,其中服用NSAID者38例,比较NSAID服用者与不服用者、服药持续时间≥3个月者与〈3个月者、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者与服用非阿司匹林NSAID者的小肠黏膜损伤的发现率,以及小肠黏膜损伤发生的部位和随访情况。结果小肠黏膜损伤发现率服药组为55.3%(21/38),未服药组为5.6%(4/7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药持续时间≥3个月者小肠黏膜损伤发现率显著高于服药持续时间〈3个月者(7/24比4/14,P=0.01);服用非阿司匹林NSAID者小肠黏膜损伤发现率显著高于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者(11/14比10/24,P〈0.05)。在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中,服药持续时间≥3个月者小肠黏膜损伤发现率显著高于服药持续时间〈3个月者(10/16比0/8,P=0.00)。服用NSAID者小肠黏膜溃疡主要发生在回肠(10/11),而小肠黏膜糜烂主要发生在空肠(8/10)。8例小肠溃疡患者在停服NSAID或加用黏膜保护剂后,复查胶囊内镜显示小肠溃疡明显改善;4例小肠黏膜糜烂患者加用黏膜保护剂后,复查胶囊内镜显示小肠黏膜糜烂基本消失。结论胶囊内镜对无典型临床表现的NSAID致小肠黏膜损伤具有较好的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作用。
薄陆敏杨俊驰廖专徐灿辛磊陈洁方艾乔李兆申
关键词:小肠非甾体类抗炎药胶囊内镜检查内窥镜检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