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大伟

作品数:14 被引量:6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养殖
  • 4篇鱼类
  • 3篇鱼类寄生
  • 3篇鱼类寄生虫
  • 3篇种群
  • 3篇鲻鱼
  • 3篇类寄生
  • 3篇寄生
  • 2篇养殖生态
  • 2篇养殖业
  • 2篇生态研究
  • 2篇水产
  • 2篇水产养殖
  • 2篇牛蛙
  • 2篇群落
  • 1篇亚热带
  • 1篇养鲍
  • 1篇养殖方式
  • 1篇养殖过程
  • 1篇养殖环境

机构

  • 14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4篇杨大伟
  • 13篇吕军仪
  • 7篇吴金英
  • 6篇陈志胜
  • 6篇曾华
  • 5篇孙燕燕
  • 3篇魏祥东
  • 1篇王晓红
  • 1篇李秉记
  • 1篇陈琳

传媒

  • 5篇水产科技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Curren...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水产学报

年份

  • 2篇2002
  • 7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海马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生长速率被引量:17
2001年
报道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 ,大海马 (HippocampuskudaBleeker)的体长与体重的相对生长率、生长比率及生长速度与饵料、水温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大海马生长高峰期为 5~ 11月 ,群体体长月平均增长率为 12 .2 0 % ,体长特定增长率为 15.92 % ;体重月平均增重率为 15.87% ,体重特定增重率为 2 7.70 % ,群体增重倍数为 13.8。大海马体长呈逻辑斯蒂曲线增长 ,关系式为 :L =192 .346 0 / (1+e2 .4 96 4- 0 .6 0 51M)。大海马的饵料系数为 1.18,饵料转化率为 0 .85,体重与体长生长关系式为 :W =3.16 99× 10 - 3L1.6 76 7。
吕军仪吴金英杨大伟曾华李秉记黄琨陈琳
关键词:生长率饵料环境因子人工养殖
广东省粤东地区工厂化高密度养鲍业病害情况调查报告被引量:5
1999年
近年来北方的的皱纹盘鲍及福建东山杂色鲍养殖业受到养殖生态环境日渐恶化及病害的双重困扰,使这些地区的养鲍业处于举步维艰,甚至荒芜状况。为吸取兄弟省市的教训,使我省刚刚兴起的养鲍业在目前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1999年6月15日到20日,我们对粤东地区鲍病害情况进行较系统和全面的调查,以期从宏观上掌握鲍病的发生、流行和蔓延情况,提出相应防病、治病尤其是控制暴发性疾病蔓延的措施。
吕军仪陈志胜杨大伟黄汉泉杨伟志
关键词:工厂化暴发性疾病杂色鲍皱纹盘鲍养殖业
海马的生物学特征与生态习性被引量:2
2001年
前言海马隶于海龙目(Syngnathiformes)、海龙科(Syngnathidao)、海马属(Hippocampus Rafinseque)的小型海洋鱼类,体型高度特化,头似马状,故被称为"海马"。海马的种类较少(经济价值较大的有8种),多数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海马在世界上是极其短缺的珍贵的药用海洋鱼类,在我国素有"南方人参"之美誉。早在《神农本草》中已有记载:海马性温、昧甘、无毒,具有强身补肾,舒筋活络,止痛止血.退热生肌,强心明目,祛疾平喘,妇人催生等功能。据祖国医学记载及民间应用经验,海马对治疗阳萎、遗尿、不育、虚喘、难产、腰酸背痛、跌打损伤、乳腺癌及神经系统等疾病患者均有显著疗效。因此,海马在中医药上有特殊的需求地位。天然海马在海洋中主要生活于近岸海域。由于其分散、不成大群体的生活和栖息习性,依靠海域自然捕捞是难以满足需要,由于供需矛盾造成过度的捕捞,使天然海域中的海马资源极端贫乏,目前天然海域己出现无海马可捕的状况。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每年需进口海马约150t,需支付外汇2.25亿美元。因此,进行海马工厂化养殖是解决海马资源缺乏的主要出路。国外有关海马的研究集中形态分类、地理分布、生理生态和生殖方面的报道较多,而有关人工养殖海马报道甚为少见。国内郑葆珊等对海马分类、形态特征和分布已作了报道。50年代三斑海马在小水体中试养成功,继而进行"南海马北移"试验和人工繁殖试验。80年代林华英进行环境因子对仔海马发育、生长的影响研究。90年代梁炳盛对海马的生活习性及仔稚海马饵料进行了报道。但上述的报道均未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性试验与推广。故生产经济效益不大,只停留在试验性阶段。80年代中期,本课题组与广东亿达洲集才属下的陆丰市碣石镇桂林海马养殖基地进行科研合作,经过近20年的�
吕军仪孙燕燕王晓红杨大伟李秉记陈琳
关键词:生态习性生物学特征强心亚热带海洋鱼类特化
养殖水体内生态环境的演变被引量:6
2002年
近几年来 ,由于外界污染和养殖自身污染的影响 ,使水质不断恶化 ,水生经济动物疾病频繁发生 ,严重阻碍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因此 ,如何解决水体恶化已成为发展水产养殖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养殖水体内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及生态环境的特点、演变规律作一归纳 ,以求为选择有效的方法防治水体恶化提供参考 。
魏祥东吕军仪杨大伟孙燕燕
关键词:养殖水体水产养殖生态环境养殖生态系统水体污染
养殖生态环境的建设与防病
2001年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深入发展,养殖面积不断的扩大,形成集约化、规模化和商品化的格局。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养殖者普遍实行单一品种高密度的养殖模式,对养殖空间的挤压,使养殖水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突出,养殖过程产生的养殖动物的排泄物、饵料残余、浮游动植物的残余等的积累已大大超过水环境的负载能力与自净能力,日益引起养殖环境恶化,
吕军仪杨大伟孙燕燕魏祥东
关键词:防病养殖过程养殖生态环境养殖水环境养殖环境水产养殖业
鲻鱼(Mugil cephalus)寄生蠕虫群落生态研究被引量:11
2001年
从 1 0 1 7尾鲻鱼 ( Mugil cephalus)肠道内获得寄生蠕虫 9种 ,均为常见种类 ,即复殖吸虫 ( Digeneans) 8种 ,棘头虫( Acanthodephala) 1种 ,总感染率为 2 4 .0 % ,平均感染强度 8.73 ,种群平均密度 2 .1 0 ,其中惠东拟囊腔吸虫 ( Saccocoe-lioideshuidongensis)的感染率、感染强度和平均密度最大。鲻鱼寄生蠕虫群落多样性指数为 2 .0 1 93 ,群落均匀度指标为0 .63 70。鲻鱼感染寄生蠕虫种数在 1~ 3种之间 ,优势种 1种 ,为惠东拟囊腔吸虫 ;次优势种 3种 ,分别为鲻长尾吸虫 ( E-longinus mugilus)、单睾椭囊吸虫 ( Elliptobursa singlorchis)和圆颚针鱼新棘吻虫 ( Neoechinorhynchustylosuri) ;非优势种 5种 ,分别为楔形单脏吸虫 ( H aplosplanchnuscuneatus)、长形单脏吸虫 ( H aplosplanchnuselongatus)、双睾原单脏吸虫 ( Pro-haplosplanchusdiorchis)、粤东纵睾吸虫 ( Tandemorchisyuedongensis)和浦里单脏吸虫 ( H aplosplanchnuspurii)。鲻鱼寄生蠕虫复合群落和组分群落在一年四季中均由 9种蠕虫组成 ,其感染率、平均感染强度和平均密度变化各有所不同 ,即从夏季开始 ,鲻鱼寄生蠕虫总感染率和各组分群落的平均密度则逐渐增高 ,冬季达到一个高峰 ,随后逐渐下降 ;鲻鱼寄生蠕虫复合群落的平均密度从?
吴金英吕军仪曾华杨大伟陈志胜
关键词:鲻鱼寄生蠕虫群落生态
耕海牧渔 发展蓝色农业产业
2001年
前言当今世界人口膨胀、资源日益短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问题日益突出,由此海洋所承受的压力和影响越来越巨大。如何使海洋不受象陆地那些人为过度的掠夺性利用,维护海洋生物资源,为人类造福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提供健康有益的"蓝色食品",成为全世界海洋国家日益关心的问题。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从根本上讲,离不开科技力量的增强、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我国我省有关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科技含量还不太高,只是处于资源的简单利用的初级阶段。如何提高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率和高附加值,是维持海洋生物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海洋的重要途径。发展海洋生物资源经济要从两方面来认识:一要用动态的观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不仅是现阶段的任务,而且是21世纪海洋开发时代的一个战略部署,与我国陆地经济圈发展息息相关;二要用全局的观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不仅关系到海洋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是沿海与内陆经济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海洋生物开发、利用和保护与科学技术进步问题上,不仅要加强科技力量,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还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发挥生物技术的贡献率。
吕军仪吴金英杨大伟魏祥东孙燕燕
关键词:海洋生物资源海洋产业内陆经济经济圈海洋开发蓝色农业
鲻鱼寄生蠕虫种群和群落组成分析被引量:4
2001年
从 10 18尾鲻鱼 (MugilcephalusL .)体内获得各类寄生蠕虫 9种 ,共 2 13 3个虫体 ,其中复殖吸虫 8种 ,棘头虫 1种。寄生蠕虫总的感染率为 2 4 4 % ,感染强度 1~ 81,平均感染强度为 8 8,平均密度为 2 3。鲻长尾吸虫 (Elonginusmugilus)和双睾原单脏吸虫 (Prohaplosplanchnusdiorchis)的感染率随着宿主体长增加而下降 ,而楔形单脏吸虫 (Haplosplanchnuscuneatus)、长形单脏吸虫 (H .elongatus)、浦里单脏吸虫 (H .purii)、惠东拟囊腔吸虫 (Saccocoelioideshuidongensis)、粤东纵睾吸虫 (Tandemorchisyuedongensis)、单睾椭囊吸虫(Elliptobursasinglorchis)和圆颚针鱼新棘吻虫 (Neoechinorhynchustylosuri)的感染率与宿主体长相关不显著 (P>0 0 5 )。研究结果还表明 ,楔形单脏吸虫、长形单脏吸虫、惠东拟囊腔吸虫和浦里单脏吸虫的感染强度则随着宿主体长增加而增大 ,其余 5种寄生蠕虫的感染强度与宿主体长相关性不显著 (P >0 0 5 )。鲻鱼寄生蠕虫在不同月份的感染率和种群数量差异 ,除 10月与 11月及 8月与 9月不明显外 (P >0 0 5 ) ,其余月份之间的差异极显著 (P <0 0 1)。根据感染率和种群密度变化分析 ,优势种为惠东拟囊腔虫 ;通过模糊聚类分析 ,将鲻鱼体内寄生蠕虫组分群落分为 3个亚群 。
吕军仪吴金英杨大伟陈志胜曾华
关键词:鲻鱼群落组成鱼类寄生虫
牛蛙(Rana catesbeiana Shaw)腐皮病的研究
该文对牛蛙(Rana catesbeiana Shaw)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发生的腐皮病病原菌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对多种药物的敏感性、防治方法以及病蛙组织的显微、亚显微病理变化进行了研究.组织病理观察表明,患部皮肤表皮角质...
杨大伟
关键词:牛蛙腐皮病奇异变形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病理学
文献传递
池养大海马的摄食、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被引量:8
2002年
对大海马 (平均体长 92 .82± 2 .0 5 2 6mm ,平均体重 6 .6 9± 0 .4 5 70g)在养殖条件下 (放养密度为 2 0 0ind·m-3 ,溶解氧保持在 5 .5mg·L-1以上 ,生物耗氧量低于 3mg·L-1,pH值 7.5~ 8.2 ,透明度 5 0~ 85cm ,盐度 15 .2~ 2 6 .5 )的摄食、生长和食物生态转换效率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系统取样 ,测量海马的全长、体重和消化道内食物重量 ,计算其增长速度、摄食率、消化道排空率、生态转换效率等数值 ,发现大海马的摄食每天有两个摄食高峰 ,即 12 :0 0和 18:0 0 ,晚上不摄食或很少摄食。大海马的日摄食量为 16 .6 342± 0 .782 0g·(10 0g) -1,日摄食率为 1177.2 5cal·ind-1,排空率 0 .14 4 4g·(10 0g) -1·h-1,食物转换效率 2 0 .0 4 % ,能量转换效率 31.4 2 %。体长日平均增长速度和日均增长率分别为 1.176 6mm和 1.2 7% ;体重日平均增重速度和日均增重率分别为0 .182 0g和 2 .2 7%。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摄食率与体重及温度的相关关系 ,得出下列关系式 :C =6 .75 4 4+0 .30 14T +0 .2 190W (F =83.5 96 3,F0 .0 1=18.0 0 ,F >F0 .0 1)。
吕军仪李秉记孙燕燕杨大伟黄琨
关键词:摄食海水鱼养殖方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