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志远

作品数:15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娄底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厅项目娄底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8篇梗死
  • 7篇心肌
  • 7篇心肌梗死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动脉
  • 2篇心功能
  • 2篇血压
  • 2篇溶栓
  • 2篇溶栓治疗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介入
  • 2篇高血压
  • 2篇高血压合并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NT-PRO...
  • 2篇病患
  • 1篇地平
  • 1篇电图

机构

  • 15篇娄底市中心医...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作者

  • 15篇杨志远
  • 11篇谭华清
  • 3篇梁志忠
  • 3篇李永贵
  • 3篇高丽红
  • 2篇陈历轩
  • 2篇饶作晓
  • 1篇陈良龙
  • 1篇唐湘宇
  • 1篇洪华山
  • 1篇林晓红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外医疗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曲美他嗪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生脉注射液在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中的应用。方法将选择的46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一氧化氮(NO)以及内皮素(ET)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hs-CRP及ET水平均显著降低,NO水平显著升高(P<0.05),以治疗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NSTEACS疗效肯定,可显著改善内皮功能并抑制炎症,疗效优于单用曲美他嗪。
梁志忠谭华清杨志远高丽红
关键词: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曲美他嗪生脉注射液
NT-proBNP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关系及在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的浓度与患者预后情况的关系,研究NT-proBNP血浆浓度在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非急性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住院后48h内血浆NT-proBNP的浓度,观察2组患者住院期间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在发生心梗后显著比对照组升高,并且NT-proBNP血浆浓度越高,住院期再发心血管事件的机率越大。结论 NT-proBNP的血浆浓度关系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情况,是心梗患者早期心血管事件的重要预测因子,在心梗中可作为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判断因素。
陈历轩杨志远
关键词:心肌梗死预后情况
495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2011年
目的 分析495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特点。方法 常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选择迂曲、扩张和排空缓慢者与冠状动脉正常的对照组进行临床症状、检查情况比较分析。结果 495例冠状动脉造影中49例呈迂曲、扩张、排空缓慢,37例正常,观察组中临床符合冠心病诊断的39例(79.6),而对照组中,心绞痛、平板试验、核素扫描项目,均与观察组有显著差别(P<0.005)。结论 冠状动脉迂曲、扩张和排空缓慢可引起冠心病。
李永贵谭华清杨志远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
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的对象为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6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划分,观察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坎地沙坦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降压效果、临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肌酐治疗后均相对降低,但差异不明显,两组血尿酸UA浓度均有降低,但差异不明显,观察组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优于对照组改善情况(P<0.05),治疗后24h两组尿清蛋白排泄量均呈降低表现,但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降低幅度(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治疗后均显著下降,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持续时间长,疗效确切,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李永贵谭华清杨志远
关键词:硝苯地平缓释片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nt-bnp在心衰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nt-bnp在诊断心衰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心衰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200例,作为试验组;选择心衰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A,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0例作为对照组B。运用微粒子捕捉免疫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三组患者的血浆nt-bnp水平,并比较三组患者该指标的差异。结果:经过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A nt-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B,而试验组nt-bnp水平要高于对照组A,试验组不同等级的心功能患者nt-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随心功能级别增高而明显增高,与心功能级别成正比。结论:nt-bnp可以作为心衰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疾病的重要诊断指标,临床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李永贵谭华清杨志远
关键词:心衰慢性肾功能不全
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的心理干预探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治疗。方法将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常规心血管疾病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包括:入院宣教、加强沟通与交流、关心呵护及家庭支持。通过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9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
饶作晓谭华清杨志远
关键词:心血管病心理学干预
新活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临床观察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观察新活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12月~2012年12月间接诊的100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为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新活素。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困难、心功能分级及出院时心脏彩超评估情况。结果在呼吸困难改善上,观察组改善率为90%,对照组为54%;在心功能分级改善上,观察组总改善率为96%,对照组总改善率为5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出院时心脏彩超评估左室大小比较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心电图演变比较中,两组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新活素,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取得非常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志远谭华清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新活素心功能分级
微创介入诊治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微创介入诊治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给予微创介入治疗的观察组和溶栓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治疗后的心脏功能和负面情绪。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T段抬高程度、HAMA评分、HAMD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微创介入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心脏功能,缓解负面情绪,是急性心肌梗死行之有效的诊治方法。
梁志忠谭华清杨志远高丽红
关键词: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溶栓治疗负面情绪
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T-proBNP变化及心室重塑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T-proBNP变化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4月于本院进行溶栓治疗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不符合溶栓治疗指征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发病后即刻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血清NT-ProBNP、心肌蛋白谱及心室重塑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7、15 d及1个月的血清NT-ProBNP分别为(2 633.18±102.17)、(1 802.42±82.38)、(1 169.48±74.62)及(545.20±50.34)ng/L,均低于对照组3、7、15 d及1个月的血清NT-proBNP[(3 784.36±110.29)、(3 346.78±106.85)、(1 942.06±88.17)、(1 401.20±72.28)ng/L],同时心肌蛋白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心室重塑各个指标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T-proBNP变化及心室重塑的影响非常明显,对于改善疾病状态有积极的临床作用。
饶作晓谭华清杨志远
关键词: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NT-PROBNP心室重塑
缺血预处理对豚鼠心肌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对缺血-再灌注(I/R)豚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开胸结扎豚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IP和I/R模型。将60只豚鼠分为IP组、非缺血预处理(NIP)组、对照组,每组20只。记录Ⅱ导联心电图,测定心腔血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肌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取心脏切片染色,计算心肌缺血范围和心肌坏死范围。结果IP组和NIP组间心肌坏死范围分别为40.5%和65.8%(P<0.01)。IP组再灌注期室性心律失常减少,尤其室颤较NIP组极显著减少(P<0.01)。IP组CK-MB和TNF-α及MDA显著低于NIP组(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可通过减少TNF-α和抗氧化作用,减少心肌坏死范围和豚鼠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减轻豚鼠心肌I/R的严重损害。
杨志远谭华清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心肌心肌梗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