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月

作品数:13 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中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菘蓝
  • 5篇氮素
  • 5篇活性
  • 4篇氮素形态
  • 4篇小麦
  • 4篇活性成分
  • 3篇靛玉红
  • 2篇靛蓝
  • 2篇夏播
  • 1篇氮素处理
  • 1篇氮营养
  • 1篇靛玉红含量
  • 1篇冬小麦
  • 1篇动态模型
  • 1篇多糖
  • 1篇叶向值
  • 1篇生长发育
  • 1篇生长性状
  • 1篇生物碱
  • 1篇生物碱类

机构

  • 13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上海上药华宇...

作者

  • 13篇杨月
  • 9篇唐晓清
  • 8篇王康才
  • 6篇吕婷婷
  • 3篇曹卫星
  • 3篇朱艳
  • 3篇李艳
  • 3篇王雨
  • 3篇张毅
  • 3篇肖云华
  • 2篇汤亮
  • 2篇张文宇
  • 2篇赵雪玲
  • 1篇姚鑫锋
  • 1篇朱相成
  • 1篇刘兵
  • 1篇刘蕾蕾
  • 1篇范雪梅
  • 1篇刘小军
  • 1篇周海凤

传媒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过程的小麦株型指标动态模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揭示小麦株型指标变化规律及播种密度对株型指标的影响。【方法】基于不同播种密度和不同株型品种的小麦田间试验,通过连续观测主要生育时期小麦主茎叶型和茎型指标,分析并模拟分层叶面积、叶向值、株高构成指数等株型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及播种密度对其的影响。【结果】不同株型品种分层叶面积指数(LAI)均表现为中部>上部>下部的分布特征,并随生育期的推进逐渐向中上部集中,且冠层中上部总是高密度群体LAI较大。所有品种高低密度间株高构成指数(穗下节与倒二节间长度之和与株高的比值,IL)均表现出显著差异,不同株型品种株高构成指数(n节间长与n节间加n-1节间长度之和的比值,In)表现为从下至上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上部节间受密度影响较大。较为紧凑的矮抗58叶向值在不同密度下表现平稳,随生育进程略微表现为增大—减小—趋缓的趋势;较为披散的扬麦12号中高密度下随生育进程均表现为平缓—减小—平缓的趋势;扬麦16号则表现为平缓—减小—略微增大的趋势。在分析株型指标变化趋势和课题组已有形态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冠层切割和叶面积积分的方法模拟了叶面积指数的分层动态变化,利用组合的形态参数模拟了株高构成指数和叶向值的动态变化,并通过对形态指标的归类分析,构建了综合性株型构成指数,综合体现了叶型和茎型的动态变化。利用独立试验资料对分层叶面积指数、株高构成指数和叶向值的动态变化模型进行了检验,其平均RRMSE分别为17.44%、7.64%和10.66%。【结论】经检验,该模型对上述小麦株型指标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张文宇汤亮姚鑫锋杨月曹卫星朱艳
关键词:小麦株型叶向值
菘蓝根和叶的生物量与活性成分对氮素形态的响应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研究氮素形态对菘蓝生长与活性成分的影响,为菘蓝栽培生产中高效利用氮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砂培法栽培菘蓝,以菘蓝根与叶的生物量、叶片靛蓝、靛玉红、总生物碱含量及根系(R,S)-告依春、多糖含量为指标,研究菘蓝营养生长后期对3种氮素形态即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和酰胺态氮(CO(NH2)2-N)的5种不同氮素浓度的响应。[结果]氮素处理增加了菘蓝叶与根的鲜质量,菘蓝的叶鲜质量、根鲜质量与根冠比对硝态氮的响应最为显著;叶片靛蓝、靛玉红、总生物碱含量与根系多糖含量对铵态氮响应最显著,而根系(R,S)-告依春含量则对硝态氮响应最显著,说明叶片与根系的活性成分对不同形态氮素响应存在差异。以2.5 mmol·L-1NH+4-N、5.0 mmol·L-1NO-3-N和10.0 mmol·L-1CO(NH2)2-N为最佳组合,该组合下菘蓝单株叶鲜质量、根鲜质量、总生物碱与靛玉红含量均为最大,分别为66.59 g、40.91 g、34.48 mg·g-1和2.26 mg·g-1。[结论]3种氮素配合施用能显著地影响菘蓝的生长与活性成分的积累。
唐晓清肖云华赵雪玲杨月王康才
关键词:菘蓝生物量活性成分氮素形态
基于过程的小麦茎鞘夹角动态模拟被引量:8
2011年
基于不同株型品种和不同密度处理的小麦田间试验,连续观察并记录各处理不同叶位叶鞘与主茎之间的夹角,进一步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和动态建模技术,构建基于过程的小麦叶片茎鞘夹角的动态模拟模型.结果表明:小麦茎鞘夹角随叶片生育进程不断加大,并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从第2叶开始,最大茎鞘夹角随叶位的增加而减小.所建模型利用Logistic方程描述叶片茎鞘夹角随生育进程的动态变化过程,使用分段函数描述最大茎鞘夹角随叶位的动态变化,引入品种参数(第2叶茎鞘夹角的最大值)量化了茎鞘夹角在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并利用基本苗量化了密度对茎鞘夹角的影响.基于独立的田间试验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测试与检验,结果显示茎鞘夹角模拟值与观测值之间的均方根差为1.7°.表明模型对小麦主茎叶片茎鞘夹角的动态变化过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为小麦生长过程的可视化表达奠定了技术基础.
张文宇汤亮朱相成杨月曹卫星朱艳
关键词:小麦
小麦生育期模拟模型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8
2014年
对国际上较知名的小麦生育期模型进行比较,为作物生育期模型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以CERES-Whem、APSIM-矾eat、WhetGrow中的生育期子模型为对象,从阶段划分、参数设置、模型算法和模拟效果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阶段划分上,CERES.Whem和APSIM.Whe砒均以累积热时间为尺度;WhetGmw以生理发育时间为尺度,并提出以茎顶端发育为主线预测生育期。参数设置上,WhetGmw模型较CERES.Whem与APSIM.wheat模型增加了基本早熟性和温度敏感性参数。模型算法上,CERES-wheat和APSIM-Vir}leat均以折线型函数描述温度对发育速率的影响,WheatGrow则采用了正弦指数函数或余弦指数函数进行模拟;CERES-Whem和APSIM-Whem的春化效应因子是基于日平均温度的经验函数,而wheatGm、v是基于日平均温度的3段函数;3个模型对光周期效应的模拟均采用二次函数。利用不同生态点、播期、密度和高温处理的试验资料对上述3个模型模拟的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在正常环境条件下3个模型模拟值和预测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1~2d,但在生育后期极端高温条件下,3个模型对生育期的模拟效果均较差,RMSE为4~5d。3个模型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对小麦生育期模拟均较为准确,其中CERES-矾eat模型对成熟期的预测效果最好,wheatGm、v模型对开花期的预测效果最好,但在极端高温下3个模型的模拟误差均较大,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杨月刘兵刘小军刘蕾蕾范雪梅曹卫星朱艳
关键词:小麦
氮素形态及配比对5个种源菘蓝的生物碱类成分和多糖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以5份不同种源的菘蓝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氮(CK)、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NH4+-N/NO3--N=75/25、NH4+-N/NO3--N=50/50、NH4+-N/NO3--N=25/75和酰胺态氮等7个处理,分析比较了不同种源植株的靛蓝、靛玉红和总生物碱含量、(R,S)-告依春及多糖含量等指标的差异,为菘蓝栽培生产中氮素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氮素处理有利于提高山西运城菘蓝和陕西商洛菘蓝叶内靛蓝含量,以及安徽亳州菘蓝和陕西商洛菘蓝叶内的总生物碱含量;NH4+-N/NO3--N=50/50处理对山西运城菘蓝,以及酰胺态氮处理对山西运城菘蓝和陕西商洛菘蓝叶内生物碱类成分的积累均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氮素处理亦能有效地提高甘肃张掖菘蓝和陕西商洛菘蓝根内的(R,S)-告依春及安徽亳州菘蓝根内的多糖含量;安徽阜阳菘蓝(R,S)-告依春含量在任一氮处理下均远远高于其他种质菘蓝。研究表明,不同种源菘蓝对氮素处理的响应存在较大的差异,建议生产中综合考虑菘蓝的来源和需肥规律,采用经济有效的施氮组合,以提高其活性成分含量。
吕婷婷唐晓清施晟璐杨月王雨王康才
关键词:菘蓝生物碱多糖
酰胺态氮对菘蓝生长及活性成分积累动态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酰胺态氮对菘蓝生长及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为菘蓝合理施用有机氮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叶面喷施2次和1次酰胺态氮,随着浓度的增大,菘蓝单株干质量先增加后降低,叶面喷施3次酰胺态氮,随着浓度增大,单株干质量增加;叶面喷施酰胺态氮对叶片的促生长作用大于对根的作用。(2)叶面喷施2次5 g/L的酰胺态氮有利于叶内靛蓝的积累,喷施1次10 g/L利于靛玉红的积累。(3)叶面喷施3次10 g/L的酰胺态氮利于根中(R,S)-告依春含量的积累。研究结果说明酰胺态氮对菘蓝叶中靛蓝、靛玉红与根中(R,S)-告依春含量的动态积累影响不一致。结合酰胺态氮对菘蓝生长的影响,为获得高产优质的大青叶与板蓝根,应在菘蓝苗期叶面喷施质量浓度为15 g/L的酰胺态氮2次。
杨月吕婷婷唐晓清李艳张毅王康才
关键词:菘蓝靛蓝靛玉红
氮素处理对不同种质菘蓝叶氨基酸、总黄酮与矿质元素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菘蓝Isatis indigotica为十字花科的药用植物,其叶入药为大青叶,为了解菘蓝的氮营养生理,以5份种质菘蓝(S1-S5)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7个处理,不施氮(CK)、硝态氮(NO3^--N,T1)、铵态氮(NH_4^+-N,T2)、NH_4^+-N/NO3^--N=75/25(T3)、NH_4^+-N/NO3^--N=50/50(T4)、NH_4^+-N/NO3^--N=25/75(T5)和酰胺态氮(100%CO(NH_2)_2-N,T6),研究不同氮素处理对不同种质菘蓝叶的氨基酸、总黄酮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种质菘蓝叶的游离氨基酸、总黄酮与矿质元素对不同氮素处理的响应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T3处理的S3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幅度(54.03%)最大,T6处理不利于游离氨基酸的积累;T1处理的S2的总黄酮含量增加幅度(28.11%)最大,T3处理能提高4份种质S1-S3与S5的总黄酮含量;T3处理有利于5份种质的5种必需元素P、K、Ca、Mg和Cu的吸收,但不利于Ni元素的吸收.综上,NH_4^+-N与NO3^--N(75/25)配合施用能有效促进菘蓝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同时也能提高其总黄酮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研究结果可为优质的大青叶药材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唐晓清吕婷婷施晟璐王雨杨月王康才
关键词:大青叶菘蓝氮素处理氨基酸总黄酮矿质元素
不同氮素形态及其比例对菘蓝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8
2014年
采用砂培法栽培菘蓝,以菘蓝叶与根的干重、主根长度与直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为指标,研究三种氮素形态,即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和酰胺态氮[CO(NH2)2-N]四种不同浓度对菘蓝生物学性质的影响,为菘蓝栽培生产中高效利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氮素处理能增加菘蓝叶与根的干重,铵态氮对菘蓝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最显著,而酰胺态氮与硝态氮对主根直径的影响相近,硝态氮对菘蓝的叶干重、根干重与根冠比的影响最为显著;不同形态氮素处理能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硝态氮对叶绿素和净光合速率有显著影响,酰胺态氮对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的影响最显著,铵态氮对叶片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有显著影响。不同形态氮素通过对菘蓝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的影响实现对其生长状况的影响,其中硝态氮对菘蓝生长的影响最为显著。
唐晓清肖云华赵雪玲周海凤李臻颖林志超杨月
关键词:菘蓝氮素形态生物学特性
氮营养对菘蓝生长及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为探讨氮营养对菘蓝生长及活性成分积累动态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在菘蓝营养生长前期和后期分别施用不同次数的氮素组合A[7.5 mmol·L-1的(NH4)2SO4,2.5 mmol·L-1的KNO3,5.0 mmol·L-1的CO(NH2)2]和组合B[2.5 mmol·L-1的(NH4)2SO4、5.0 mmol·L-1的KNO3、10.0 mmol·L-1的CO(NH2)2],分别记作T1~T9,测定了各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生长指标和活性成分含量。结果表明,2个氮素组合施用不同次数后,叶绿素、叶干重与根干重随时间逐渐增加,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叶的靛蓝、靛玉红和根的(R,S)-告依春含量随时间延长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在采样后期T3的主根直径、T1的根干重、T7的叶干重、T4的根(R,S)-告依春含量、T2的叶靛蓝含量与T3的叶靛玉红含量为各处理间最大。结合菘蓝根、叶干重及其叶内指标成分靛玉红含量、根内(R,S)-告依春含量,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板蓝根药材,建议前期施用1次氮素组合A,后期施1次氮素组合B;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大青叶药材,建议菘蓝生长前期施3次氮素组合A,后期施1次氮素组合B。本研究结果为菘蓝合理施用氮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白钰唐晓清施晟璐王雨杨月王永中王康才
关键词:菘蓝氮营养靛蓝靛玉红
夏播菘蓝不同居群干物质和活性成分积累特征被引量:2
2014年
为研究夏播菘蓝不同栽培居群的最佳采收期,以来自于山西、安徽、甘肃、江苏和河南的5个栽培居群为材料,设置盆栽土培实验,于菘蓝生长第60天起,间隔10d采样,共采集6次样品,采用HPLC法测定其叶片、叶柄、根茎和根4个部位的靛蓝与靛玉红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栽培居群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其叶片、叶柄、根茎及根的生物量持续增加,其中来自于山西居群的生长最佳,干物质积累量最大。(2)不同居群叶片及叶柄内靛蓝与靛玉红含量最大值出现在生长90~100d,即为叶内活性成分积累的高峰期。(3)综合分析其活性成分与干物质的积累量,各居群叶片靛蓝积累量最大值在生长90~100d,叶片、叶柄与根茎的靛玉红积累量也出现在90~100d。若以中国药典的靛玉红为质量控制指标,同时综合考察其生物量指标与活性成分积累量指标,夏季播种的来自于山西、安徽和河南的菘蓝居群最佳采收期为生长100d左右,而来自于甘肃与江苏居群的则以生长90d最佳。
唐晓清杨月吕婷婷肖云华王康才
关键词:夏播菘蓝居群活性成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