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0日
星期一
|
欢迎来到滨州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艳华
作品数:
12
被引量:40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
上海市科委“登山计划”
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合作作者
谢青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黄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赵香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朱乃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杜联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8篇
期刊文章
3篇
会议论文
1篇
专利
领域
11篇
医药卫生
1篇
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4篇
纤维化
4篇
慢性
4篇
肝炎
4篇
病毒
3篇
乙型
3篇
乙型肝炎
3篇
乳头
3篇
乳头状
3篇
乳头状癌
3篇
淋巴
3篇
淋巴结
3篇
慢性乙型
3篇
慢性乙型肝炎
3篇
甲状腺
3篇
甲状腺乳头状...
3篇
肝纤维化
3篇
超声
2篇
乙型肝炎病毒
2篇
乙型肝炎病毒...
2篇
乙型肝炎病毒...
机构
12篇
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12篇
杨艳华
8篇
谢青
3篇
柴维敏
3篇
李卫侠
3篇
詹维伟
3篇
陈克敏
3篇
杜联军
3篇
朱乃懿
3篇
赵香田
3篇
黄蔚
3篇
夏蜀珺
2篇
郭清
2篇
郭斯敏
2篇
周惠娟
2篇
俞红
2篇
桂红莲
2篇
刘玉
2篇
徐学勤
2篇
乔中伟
2篇
王晖
传媒
2篇
中华消化杂志
2篇
肝脏
1篇
临床放射学杂...
1篇
中华传染病杂...
1篇
中华肝脏病杂...
1篇
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1篇
2024
2篇
2016
1篇
2015
4篇
2009
3篇
2008
1篇
2007
共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MiR-324-5p在超声的基础上协助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英文)
Objective Thyroid carcinoma is the most common endocrine malignancy and has an increasing incidence.The role o...
杨艳华
夏蜀珺
詹维伟
文献传递
一种妇科经阴道超声检查椅
本发明涉及一种妇科经阴道超声检查椅,包括:椅身、消毒装置、清水箱、消毒水箱、废水箱、可视探头、超声探头、耦合剂装置、自动戴和摘检查套装置;椅身包括:扶手、盖子、椅座,扶手、盖子均设于椅座上;消毒装置设于盖子上;椅座上还设...
朱崇英
冯炜炜
朱崇元
李霖
乐惠
陈慧
杨艳华
倪仲馨
杨伯文
MiR-324-5p在超声的基础上协助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
杨艳华
夏蜀珺
詹维伟
慢性丙型肝炎特异性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2008年
慢性丙型肝炎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全球大约有1.7亿人感染丙型肝炎,其中15%的患者发展为肝硬化。 近年来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进展不断深入,治疗药物也不断增加。除了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针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特异性靶向治疗药物也不断出现。
杨艳华
谢青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靶向治疗药物
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Α
慢性肝病
利巴韦林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2008年
慢性乙型肝炎(chb)仍是全球特别是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hbv感染后,可逐渐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hcc,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抗病毒治疗是阻止hbv感染后疾病进展的关键,其最终目的是防止肝硬化、肝衰竭及hcc的发生.
杨艳华
谢青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感染后
卫生问题
疾病进展
肝衰竭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07年
杨艳华
谢青
关键词: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终末期肝病
影像学表现
纤维化
PSC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肝脾体积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肝脾体积改变对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应用价值。方法137例受检者接受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检查,其中40例为无肝脏疾病的肝移植供体(对照组)。63例经肝穿刺活检证实为肝纤维化患者,根据Ishak评分系统再分为轻度肝纤维化组(F≤2,44例)和显著肝纤维化组(F≥3,19例),34例经临床或影像学表现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肝硬化组)。进行全肝体积(TLV)、右半肝体积(RV)、左外叶体积(LLV)、左内叶体积(LMV)、尾状叶体积(CV)及脾脏体积(SV)测定,并分别计算上述各体积与TLV的比值。结果对照组、轻度肝纤维化组、显著肝纤维化组及肝硬化组的TLV分别为1470.38、1239.99、1219.76、1078.21cm^2,RV分别为933.34、799.74、765.22、543.73cm^3,LMV分别为216.20、184.69、179.44、163.12cm^3,均呈降低趋势;而SV分别为256.29、284.41、343.13、863.38cm^3,CV/TLV分别为3.09%、3.20%、3.58%、4.16%,SV/TLV分别为17.53%、22.91%、28.80%、82.91%,均呈升高趋势。除轻度肝纤维化及显著肝纤维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LV、LMV、SV、RV、RV/TLV、LLV/TLV、CV/TLV及SV/TLV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分期显著相关。结论肝脾体积改变及肝脏各叶、SV/TLV有助于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李卫侠
柴维敏
赵香田
朱乃懿
杜联军
黄蔚
凌华威
杨艳华
谢青
沈柏用
彭承宏
陈拥军
陈克敏
关键词:
肝硬化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丙氨酸转氨酶持续正常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脏组织学改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分析ALT持续正常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组织学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10月至2008年3月经皮肝组织活检的ALT持续正常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98例,检测其ALT水平、HBV标志物、HBVDNA水平和肝脏组织学改变。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统计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ALT水平对显著肝脏病理改变的诊断价值。结果98例患者中炎症活动指数(HAI)≥4、纤维化(F)评分≥3的患者分别占22.4%与17.3%。ALT为(0.51~1.00)×正常值上限(ULN)组发生上述病理改变的比例均高于(0-0.50)×ULN组(HA1≥4:36.4%比11.1%,X2=8.881,P=0.003;F评分≥3:27.8%比9.3%,X2=5.487.P=0.019)。年龄每增长10岁是HAI≥4分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10,P=0.023);年龄〉45岁者发生HAI≥4分的比例明显高于≤45岁者(33.3%比13.4%,X2=4.923,P=0.027)。HBVDNA〈1×10^4拷贝/mL时,仍有14.9%的患者HAI≥4分、12.8%的患者F评分≥3分。结论部分ALT持续正常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在不同HBVDNA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肝脏病理改变,肝组织活检对于年龄〉45岁的患者是十分重要的。0.50×ULN有望为中国HBeAg阴性的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处理提供一个恰当的ALT“正常”参考值。
杨艳华
谢青
桂红莲
周惠娟
王晖
郭斯敏
石翠翠
蔡伟
俞红
郭清
关键词:
肝炎E抗原
乙型
丙氨酸转氨酶
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肝脏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初步研究
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3例受检者接受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检查,其中11例为无明显肝脏疾病的志愿者(对照组),22例经肝脏穿刺活检证实为肝纤维化患者,根据Ishak评分系统再分为轻度肝纤维化组(10例)和显著肝纤维化组(12例)。计算各组的各项灌注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对照组、轻度肝纤维化组和显著肝纤维化组的肝动脉分数(HAF)呈升高趋势,均值分别为(18.49±9.69)%、(19.92±6.01)%、(21.31±7.47)%;平均通过时间(MTT)则呈降低趋势,三组的均值分别为(13.80±2.60)s、(12.35±1.31)s和(12.19±3.33)s。对照组、轻度肝纤维化组和显著肝纤维化组的平均血流量(BF)值分为(107.77137.80)ml·100g^-1·min、(114.54±25.81)ml·100g^-1·min^-1和(111.98±19.81)ml·100g^-1·min^-1;平均血容量(BV)值分别为(16.61±5.78)ml·100g^-1、(17.07±2.94)ml·100g^-1和(16.42±5.53)ml·100g^-1。统计结果显示各组平均HAF、MTT、BF及BV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肝脏灌注可定量测量各项肝脏血流灌注参数,一些灌注值的变化对肝纤维化分期具有一定程度的参考价值,但尚不能有效地进行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
李卫侠
柴维敏
杜联军
朱乃懿
黄蔚
赵香田
刘玉
乔中伟
徐学勤
杨艳华
谢青
陈克敏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液灌注
病毒学因素对ALT持续正常的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脏组织学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ALT持续正常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病毒学因素与肝脏组织学改变的关系。方法检测52例研究对象的HBVDNA水平、基因型、基本核心启动子(BCP)与前C区变异,分析各病毒学因素对肝脏组织学改变的影响。正态分布数据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HBVDNA与肝脏组织学的关系等非参数双变量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方法;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HBVDNA水平对肝脏病理改变的诊断价值。结果BCP与前C区联合突变组的病毒载量高于非联合突变组[(4.9±1.4)log10拷贝/ml比(4.1±1.1)log10拷贝/ml,t=2.308,P〈0.05];联合突变组32.1%的患者HAI≥4分、14.3%的患者F≥3分。前C区或BCP野毒株的感染者中,HBVDNA与肝脏炎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6和0.592,P值均〈0.01)、与纤维化改变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0和0.641,P值均〈0.01)。在无联合突变的研究对象中,HBVDNA用于预测其F≥3分的肝脏病理改变有显著意义(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5,95%可信区间为0.771~1.039,P〈0.05),临界值为4.5log10拷贝/ml(敏感度1.000,特异度0.778,阳性预测值为42.9%,阴性预测值为100.0%)。基因B型的HBVDNA高于C型[(5.1±1.5)log10拷贝/ml比(4.3±1.0)log10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9,P〈0.05);但两者在显著肝脏病理改变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V联合突变株的复制能力最强,并且部分联合突变株感染者出现显著肝组织学改变,此类患者有必要接受抗病毒治疗。在前C区或BCP变异野毒株感染者中,HBVDNA与肝脏的炎症、纤维化改变呈正相关;病毒载量用于预测这部�
杨艳华
谢青
王晖
周惠娟
桂红莲
蔡伟
郭斯敏
俞红
郭清
关键词:
丙氨酸转氨酶
基本核心启动子
前C区
肝组织学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2页
<
1
2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