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琅

作品数:20 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脑梗
  • 10篇白质
  • 9篇脑梗死
  • 9篇梗死
  • 8篇白质疏松
  • 7篇脑白质
  • 7篇脑白质疏松
  • 6篇血管
  • 6篇激酶
  • 5篇脑白质疏松症
  • 5篇脑梗死患者
  • 5篇白质疏松症
  • 4篇RHO激酶
  • 3篇抑制剂
  • 3篇转归
  • 3篇激酶抑制剂
  • 3篇白质损伤
  • 3篇RHO激酶抑...
  • 2篇血管病
  • 2篇影像

机构

  • 19篇北京军区总医...
  • 9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第六医...
  • 1篇北京市和平里...
  • 1篇北京市大兴区...
  • 1篇北京垂杨柳医...

作者

  • 20篇林琅
  • 19篇张微微
  • 15篇黄勇华
  • 11篇赵秀欣
  • 8篇郭文华
  • 8篇魏微
  • 3篇李莉
  • 3篇裴鑫
  • 2篇朱光明
  • 1篇王国强
  • 1篇赵性泉
  • 1篇李莹
  • 1篇李菁晶
  • 1篇马维娅
  • 1篇冯军
  • 1篇王力
  • 1篇张茁
  • 1篇吕莹
  • 1篇王春雪
  • 1篇王献伟

传媒

  • 6篇中华老年心脑...
  • 3篇2009第九...
  • 2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0
  • 15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小血管病对卒中后转归和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转归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的323名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连续病例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磁共振检查被用于判定白质疏松和脑小腔隙灶严重程度,并对发病后3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卒中转归情况进行了评估。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用于评估卒中后不良转归和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在观察期内,128名患者(39.63%)转归不良(死亡或残疾),69名患者(21.36%)发生了肺炎。白质疏松是不良转归和肺炎的独立预测因素[不良转归:比值比(Oddsratio,OR)3.97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954~8.073;肺炎:OR1.809,95%CI1.220~2.681],但脑小腔隙灶和卒中后不良转归及相关并发症没有发现有显著联系。结论白质疏松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良转归和肺炎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尽管白质疏松和脑小腔隙灶都是脑小血管病的主要影像学表现,但脑小腔隙灶没有发现和急性卒中患者预后具有显著性关联。白质疏松和脑小腔隙灶对卒中预后的不同影响提示了两者的异质性。
林琅张微微赵秀欣黄勇华郭文华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症脑梗死并发症
伴脑白质疏松的脑梗死患者脑小动脉定量研究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研究伴和不伴有脑白质疏松(LA)的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白质不同外径脑小动脉硬化程度的差异。方法通过病理学观察13例伴LA的高血压脑梗死患者(LA组)和10例不伴LA的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非LA组)脑小动脉病理变化。两组脑小动脉外径大小按30~100μm及101~300μm进行硬化指数定量分析。结果LA组不同外径脑小动脉硬化指数比较,30~100μm小动脉硬化指数明显高于101~300μm的小动脉(P=0.030)。非LA组不同外径脑小动脉硬化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7)。LA组30~100μm和101~300μm小动脉硬化指数分别显著高于非LA组。结论伴LA的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白质脑小动脉硬化程度明显高于不伴LA的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小动脉外径越小,硬化程度越高。
黄勇华张微微林琅李娟赵秀欣李莉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症小动脉颅内动脉硬化
男女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比较
目的:探讨男女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全国33所三级甲等医院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633例,年龄为18~94岁,其中男993例,女640例。设计统一调查病例表,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资...
赵秀欣张微微林琅魏微黄勇华
关键词:脑梗死发病机制卫生统计
文献传递
β-七叶皂苷钠对大鼠脑出血后血清TNF-α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β-七叶皂苷钠对大鼠脑出血后TNF-α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采用Rosenberg脑内立体定向注射Ⅶ型胶原酶诱发大鼠脑出血模型。将SD大鼠7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出血组、出血干预组及对照组。以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用ELASA法测量血清TNF-α含量。利用草酸-焦锑酸钾电镜化学技术观察脑出血周围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治疗组脑含水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出血后12h TNF-α升高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β-七叶皂苷钠治疗组在出血后24h及3d较出血组及对照组明显减少,7d则与后两组无明显差异。超微结构观察治疗组神经元及内皮细胞肿胀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β-七叶皂苷钠能明显减少脑出血模型大鼠血清TNF-α水平以及减轻脑水肿。
魏微张微微赵秀欣林琅
关键词:脑出血Β-七叶皂苷钠脑水肿
不同性别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比较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全国33家三级甲等医院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633例,年龄为18~94岁;男993例,女640例。设计统一调查病例表,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及工作状态等)、既往史及危险因素等。结果①男女脑梗死住院患者的比例为1.55:1。女性发病年龄为(66±12)岁,高于男性的(65±12)岁,两者比较,P=0.049。②青年期(18~45岁)男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分别为74.39%和25.61%(P〈0.05),其他年龄段亦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居住地均以市区居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男性患者中,中学文化程度以上卒中的发生率居高,女性文化程度低的卒中发生率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8,P=0.000)。女性患者无业人员高于男性,男性国家企业及退休人员患者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2,P=0.000)。④男性患者的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血压(60.8%)、高龄(41.7%)、吸烟(21.1%)、糖尿病(20.1%);女性患者的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血压(63.9%)、高龄(44.4%)、糖尿病(24.4%)、心脏病(24.2%)。女性脑梗死患者糖尿病、心脏病的发生率高于男性,男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吸烟、饮酒的发生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和饮酒均可以增加肥胖的危险(分别为OR=3.059,95%CI:1.978~4.731;OR=2.330,95%CI:1.221~4.445)。结论①各年龄段男性脑梗死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女性。②高血压是所有脑梗死患者的首要危险因素。③吸烟、饮酒或多种危险因素共存,可能是男性脑梗死患者比例高的主要原因,尤其在青�
赵秀欣张微微林琅魏微黄勇华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性别特性
脑白质疏松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转归及并发症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转归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323例连续病例行MRI检查,并将其脑白质高信号(WMH)严重程度分级,在患者入院时、7d、14d及出院时进行NIHSS评分,对不同级别脑白质损害与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情况间联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患者WMH0级33例,1级107例,2级118例,3级65例。严重的脑白质疏松患者神经功能水平恢复较差,出院时不能自理比例更高,脑白质疏松患者在急性梗死后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脑白质疏松和上呼吸道感染、脑梗死出血转化、急性胃黏膜病变以及肠道功能紊乱无明确联系。结论脑白质疏松和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转归有密切联系,脑白质疏松患者在急性梗死后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林琅张微微黄勇华魏微郭文华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急性脑梗死转归并发症
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尿激酶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发病<6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1例。随机分为联合溶栓组(20例)、rt-PA溶栓组(22例)、尿激酶溶栓...
张微微裴鑫赵秀欣林琅朱光明黄勇华魏微
关键词: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文献传递
Rho激酶抑制剂对缺血性白质损伤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Rho激酶对缺血性白质损害的影响及Rho激酶抑制剂对缺血性白质损害的干预效果。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缺血、治疗组三组,缺血组及治疗组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治疗组接受法舒地尔腹...
林琅张微微黄勇华郭文华赵秀欣
关键词:RHO激酶胶原纤维酸性蛋白干预机制
文献传递
白质疏松缺血损伤机制的神经病理与神经影像学研究
背景及目的:白质疏松是常见于老年人的影像学发现,指脑室周围白质和深部白质区域弥散分布的磁共振上的高信号或CT上的低信号改变。大量证据表明白质疏松和认知功能损害、运动和步态异常、抑郁、排尿困难等症状密切相关。此外,白质疏松...
林琅
关键词:白质疏松神经影像学卒中复发
文献传递
485例脑白质改变的影像学与血管性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脑白质MRI高信号表现特征及相关病理机制。方法对485例连续住院患者行头颅MRI检查,并将其脑室周围高信号严重程度分级,对不同级别脑白质损害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相关疾病间联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加重,性别对脑白质信号没有明显影响。脑室周围脑白质高信号与脑梗死、糖尿病、高血压、心房颤动呈正相关,深部脑白质高信号与脑梗死和高血压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及高脂血症与脑白质高信号没有显著联系。结论脑白质高信号与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有密切联系,脑白质改变与脑出血不相关。脑脊液回流障碍、大血管病变以及低灌注状态可能参与脑白质高信号的形成。
张微微林琅黄勇华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症磁共振成像脑梗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