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冰
- 作品数:9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麻醉期间的某些假象及其处理
- 2007年
- 麻醉期间的某些假象,会掩盖患者的真实情况,如处理不当严重者可致患者死亡。
- 刘肖平柳冰曹建平缪小勇徐葭王明红
- 关键词:麻醉
- 小剂量氯胺酮静脉输注用于术后镇痛
- 2005年
-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联用咪唑安定静脉策泵输注手术后镇痛的效应。
方法:625例ASA Ⅰ-Ⅱ级,胸、腹、头、颈部及骨科手术患者,采用小剂量氯胺酮(0.1-0.14mg·kg^-1·h^-1)行术后患者静脉持续输注(Continuous background infusion, CB),加0.5ml锁定时间15分钟的按需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
结果:术后CBI+PCA时间50.04±15.62(8-137)h,镇痛满意者604例,占96.64%。
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和咪唑安定联用可提供优良地镇痛,与氯胺酮相关的副作用则较少。
- 刘肖平柳冰缪小勇曹建平徐葭王明红林微微
- 关键词:氯胺酮手术后镇痛静脉
- N2O-O2吸入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人胸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 2003年
- 目的:探讨N2O-O2吸入和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胸腹部手术的优缺点。方法:85例ASA I-Ⅲ级,年龄61-85岁。63例采用利多卡因及布比卡因混合液硬膜外麻醉与N2O-O2吸入浅全麻复合。22例采用普鲁卡因静脉或复合异氟烷或安氟烷静吸麻醉。结果:硬膜外复合全麻组用药量减少,术毕即可拔管而无躁动者占87%,术后12h内未需求止痛药者占51%,优于单纯全麻。结论:硬膜外复合N2O-O2全麻能够弥补硬膜外或全麻单一方法的不足、避免呼吸抑制、牵拉不适、肌肉紧张和麻醉药用量过大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增加安全范围,改善麻醉和术后镇痛效果。
- 刘肖平柳冰缪小勇曹建平
-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老年人胸腹部手术
- 氯胺酮静脉微量输注术后镇痛被引量:1
- 2002年
- 氯胺酮(ketamine)是一种非竞争性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拮抗药,可阻断脊髓伤害信息的传递而产生镇痛效应。有实验证明NMDA受体参与炎症痛的形成和发展,给予氯胺酸可提高镇痛效应,延缓体表炎症痛的发展过程,有利于术后镇痛,同是还能部分激动阿片受体,可有效地减轻继发性痛敏。
- 刘肖平柳冰缪小勇
- 关键词:氯胺酮术后镇痛静脉输注
- 芬太尼透皮贴剂临床应用安全性问题
- 芬太尼透皮贴剂(fentanyltransdermalsystem,商品名为Duragesic,多瑞吉)自1990年投放美国市场以来,已有120名使用过该药的患者相继死亡,以致人们非常关注这个全球年销售额逾10亿美元的镇...
- 刘肖平柳冰
- 关键词:芬太尼透皮贴剂安全性
- 文献传递
- 手术后镇痛与恶心呕吐
- 2002年
-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vomiting,PONV)是一个迄今仍不易解决的问题,其发生率约为8%~92%,大多数为20%~30%,但在某些手术人群中的发生率仍非常高。PONV 与围术期其他因素,如疼痛等有关。近年来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日益普及。
- 刘肖平柳冰刘小赟杨岁虎王舟琪
- 关键词:术后镇痛恶心呕吐术后恶心呕吐阿片类药预防措施
- 扁桃体切除术的麻醉与术后疼痛
- 2002年
- 扁桃体切除术可在局麻或全麻下完成,甚或挤切术可不用麻醉,然而不同的麻醉或处理方式,如局麻,全麻或两者联用以及NSAIDs的应用,其手术经过,术后疼痛效应及康复质量等也并不完全一样,且已为人们所重视和研究。
- 刘肖平柳冰缪小勇李才凤
- 关键词:扁桃体切除术麻醉术后疼痛全麻
- 三指定位中斜角肌前缘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及临床应用
- 2002年
- 目的:采用三指定位法穿刺中斜角肌前缘旁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以进一步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157例ASA I~Ⅱ级,年龄3-92岁,拟行上肢手术患者,用自行弯成120-140℃弧形的号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针尖指向外下方即同侧腑窝顶方向推进的方法穿刺,局麻药均用含1:2万肾上腺素的0.8%-1.5%利多卡因或0.2%-0.4%布比卡因加或不加5%葡萄糖或右旋糖酐的混合液15.25ml。结果:一次注药获得阻滞完善者150例,占95.54%,尺,桡侧阻滞不全者7例,无失败者。结论:只要以解刨标记为准,三指定位法穿刺经中斜角肌前缘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更容易操作且可获得满意效果。
- 刘肖平柳冰缪小勇陆燕波于庆贤林微微刘海键刘宁
-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
- 硬膜外麻醉单用利多卡因有无快速耐药的观察
- 2003年
-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采用单纯利多卡因与利多卡因和丁卡因混合液的效果,以观察单用利多卡因有无产生快速耐药性。方法:2365例ASAⅠ-Ⅲ级,16-88岁病人,分为1.6%利多卡因(L)组与1.6%利多卡因和0.2%丁卡因混合液(LD)组。结果:局麻药初量L组为(15.79±3.02)ml,LD组为(17.08±4.42)ml;在L组和LD组之间,因肌松不佳爽直痛不全而改全麻的例数及内脏牵扯拉反应的例数方面均未见显著统计学意义(P>0.9-P>0.05);在两千多例麻醉中,未见单用利多卡因有快速耐药现象。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硬膜外麻醉单用利多卡因没有产生快速耐药性,其肌松等效果与丁卡因混合液相似,且前者单用有可控性强等优点。
- 刘肖平柳冰曹建平缪小勇黄佰乾王明红
-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利多卡因丁卡因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