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波

作品数:77 被引量:1,108H指数:18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动脉
  • 20篇造影
  • 19篇血管
  • 19篇磁共振
  • 17篇成像
  • 16篇磁共振成像
  • 15篇血管造影
  • 9篇心脏
  • 9篇冠状
  • 8篇造影术
  • 7篇肿瘤
  • 7篇畸形
  • 7篇冠状动脉
  • 7篇病变
  • 6篇血管造影术
  • 6篇先天性
  • 6篇CT
  • 5篇多层螺旋CT
  • 5篇心肌
  • 5篇静脉

机构

  • 41篇华中科技大学
  • 27篇同济医科大学...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郧阳医学院
  • 1篇中铁大桥局集...

作者

  • 73篇梁波
  • 35篇韩萍
  • 26篇冯敢生
  • 24篇孔祥泉
  • 19篇田志梁
  • 15篇雷子乔
  • 15篇刘定西
  • 13篇江利
  • 12篇肖学宏
  • 12篇彭振军
  • 9篇常时新
  • 9篇熊茵
  • 8篇郑传胜
  • 8篇于群
  • 8篇周阳泱
  • 8篇周汝明
  • 8篇刘芳
  • 7篇史河水
  • 7篇陈艳
  • 6篇马辉

传媒

  • 3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1篇中华放射学杂...
  • 9篇放射学实践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厂矿医学
  • 1篇临床医学影像...
  • 1篇World ...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第五届全国临...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08
  • 3篇2007
  • 10篇2006
  • 12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3
  • 5篇2001
  • 8篇2000
  • 9篇1999
  • 6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3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剂量CT扫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检查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至22日首次在本院接受MSCT胸部扫描的200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影像资料,常规剂量组(150 mA)和低剂量组(50 mA)各100例。两组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由2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独立阅片并对COVID-19患者进行分期和评分,分别记录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剂量长度乘积(DLP)、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在我院治愈复查患者41例,其中低剂量组20例、常规剂量组21例,CT检查次数平均为(4±1)次,分别记录每例患者总DLP、总ED。结果首次检查患者,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对不同时期COVID-19患者检出率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216);两组图像评分均值分别为2.70±0.52和2.52±0.66,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168);常规剂量组CTDIvol、DLP、ED分别为(9.73±1.5)mGy、(380.22±20.55)mGy·cm和(5.32±0.90)mSv;低剂量组分别为(3.81±0.88)mGy、(152.02±42.02)mGy·cm和(2.09±0.60)mSv。两组结果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查CT检查患者,常规剂量组总DLP、总ED分别为(1126.06±191.20)mGy·cm、(15.76±191.20)mSv;低剂量组分别为(451.29±127.18)mGy*cm、(6.31±1.78)mSv。两组结果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过程需反复多次行CT检查,采用低剂量CT扫描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肖艳张炜陈薇杨炼叶天和雷子乔梁波郑传胜
关键词:低剂量图像质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肥厚型心肌病的磁共振电影成像分析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 (HCM)的左室形态及功能的变化 ,评价 HCM的磁共振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2 4例 HCM患者 ,行磁共振快速自旋回波 (TSE)多层面平扫和磁共振电影检查 ,用 ARGU S专用心功能分析软件分析左室心肌质量、各节段心壁厚度、心肌增厚率、射血分数、心腔 (左室 )容积及时间 -容积变化曲线等参数。结果 :1HCM心肌质量显著增加 (t=2 4.6 ,P <0 .0 1) ,病变主要累及左室前、侧壁及室间隔。 2肥厚心肌的心肌收缩能力低于正常心肌 (t=15 .1,P <0 .0 1)。 3左室心腔容积较正常降低 ,且舒张能力下降 (t=2 5 .4,P <0 .0 1)。 4梗阻性 H CM的左室流出道狭窄明显 ,左心射血时限延长。结论 :磁共振成像能全面了解 HCM心脏形态及左心功能异常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尤其是对心尖肥厚型的诊断 ,明显优于心脏
梁波孔祥泉冯敢生江利彭振军常时新
关键词:肥大性心肌病磁共振成像HCM
CT冠状动脉成像腔内强化梯度与心肌首过灌注成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初步评估不同狭窄程度左前降支腔内强化梯度与相应冠状动脉供血区心肌首过灌注表现及其相关性。方法搜集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前降支狭窄病例52例(狭窄<50%组及狭窄≥50%组)与无狭窄病例20例(对照组),分别测量并计算前降支供血区心肌首过灌注值及其校正值、前降支腔内强化梯度及其校正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狭窄组和对照组在收缩期、舒张期前降支腔内强化梯度校正值及供血区心肌首过灌注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首过灌注校正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狭窄<50%组、狭窄≥50%组和对照组三组间在收缩期、舒张期前降支腔内强化梯度校正值及供血区心肌首过灌注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狭窄<50%组和对照组在收缩期心肌首过灌注校正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舒张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50%组与狭窄<50%组、狭窄≥50%组与对照组在收缩期、舒张期心肌首过灌注校正值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肌首过灌注校正值更能客观反映相应冠状动脉供血区的心肌血流灌注情况;腔内强化梯度校正值不能有效预测心肌缺血。
陆静喻杰崔越胡元楠刁楠梁波史河水韩萍
关键词: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显示正常内耳及内耳病变的价值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评价容积再现技术(VRT)对正常内耳及内耳病变的显示能力。方法对20例(40耳)正常内耳及42例(61耳)内耳病变患者行多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扫描参数为120kV,100mAs,0.75mm准直器宽度,螺距为1,高分辨骨算法重建。对感兴趣耳进行VRT重建。结果VRT图像清晰显示了正常内耳的空间立体结构。40耳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VRT图像均立体、直观、清晰地显示了畸形的形态和部位。VRT表现为:(1)Michel畸形1耳:内耳完全缺如;(2)共同腔畸形3耳:耳蜗与前庭不能相互区分,呈一囊状结构;(3)不完全分隔Ⅰ型3耳:耳蜗呈囊状,前庭扩大呈囊状,二者可相互区分;(4)不完全分隔Ⅱ型(即Mondini型)5耳:耳蜗仅1.5圈,中圈和顶圈融合,前庭扩大;(5)前庭与半规管畸形14耳:耳蜗正常,前庭扩大,半规管短小、缺如或扩大;(6)前庭导水管扩大14耳:前庭导水管开口扩大呈喇叭口状,与总脚相通。骨化性迷路炎患者7例(7耳),4耳重组时不能完整地显示内耳的立体结构,3耳表现为耳蜗变细或半规管显示不完整。14例(14耳)迷路瘘管患者中,耳蜗破坏1耳,耳蜗、前庭、水平半规管、上半规管均破坏3耳,仅水平半规管破坏10耳。VRT图像表现为半规管或耳蜗与团状高密度结构相连,重组时不能相互分开。结论VRT可清晰显示正常内耳及部分内耳病变,对内耳病变的诊断有重要帮助。
马辉韩萍梁波雷子乔刘芳田志梁
关键词:迷路耳蜗疾病
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MMP-2和VEGF表达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研究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MMP 2和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 运用SP免疫组化法对 47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进行MMP 2、VEGF表达的检测 ,分析其与术前CT征象的关系。结果 MMP 2和VEGF表达与瘤体大小、深分叶征、棘状突起、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关 ,与毛刺征、空泡征无关。结论 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中 ,瘤体直径 >3cm、深分叶征、棘状突起和纵隔淋巴结转移提示肿瘤的恶性度高。
蒋南川王孝英冯敢生韩萍梁波田志梁雷子乔
关键词:X线计算机
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的多层螺旋CT表现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的多层螺旋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32耳)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患者的CT表现,所有患者均做多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对患耳做单侧重叠放大重建,并利用容积再现技术(VRT)对骨迷路进行三维重建。结果本组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有以下几种:(1)Michel型(1耳):内耳结构完全缺如。(2)共同腔畸形(2耳):耳蜗和前庭呈一囊状结构,二者不能相互区分。(3)不完全分隔Ⅰ型(3耳):耳蜗缺乏完整的蜗轴,呈囊状改变,同时前庭扩大呈囊状。(4)不完全分隔Ⅱ型(Mondini型)(4耳):耳蜗仅1.5圈,中圈和顶圈融合,前庭扩大。(5)前庭及半规管畸形(14耳):耳蜗正常,前庭扩大,半规管短小、粗大或缺如。(6)前庭导水管扩大(14耳,其中6耳伴随其他畸形):前庭导水管扩大呈喇叭口状或与总脚相通。(7)内耳道畸形(8耳均伴随其他畸形):内耳道缺如、狭窄或扩大。结论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有其特殊的形态学表现,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后处理成像可清晰显示各种畸形的二维和三维解剖特征,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马辉韩萍梁波刘芳田志梁雷子乔孔维佳
关键词:内耳畸形
同轴活检穿刺针在CT导向腹部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同轴穿刺针在腹部病变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17G或19G同轴穿刺针对40例腹部疾病患者41个病灶在CT导向下进行穿刺活检,病灶位于肝脏(n=13)、腹膜后(n=24)、腹腔(n=2)、盆腔(n=2),病灶大小为1.0 cm×1.0 cm^10.1 cm×12.3 cm。结果:40例41个病灶均成功进行了穿刺活检及细胞学检查,40个进行了病理检查。经手术证实和临床随访观察,活检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0.0%(36/40),其中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2%(23/25),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6.7%(13/15)。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导引下同轴穿刺针穿刺活检是腹部病变的一种简单、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
吴汉平梁波韩萍熊斌杨炼田志梁刘永华雷子乔
关键词:活组织检查
多层螺旋CT对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0
2005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computedtomography, MSCT)对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做MSCT横断面螺旋方式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ulti planarreformation,MPR),必要时做单侧重叠放大重建,并利用容积漫游技术(volumerenderingtechnique,VRT)对骨迷路进行三维重建。结果44例患者中25例CT表现正常, 19例(36耳)表现为内耳发育畸形。畸形有以下几种Michel型(1耳次),共同腔畸形(3耳次),不完全分隔I型(3耳次),不完全分隔II型(Mondini型, 5耳次),前庭及半规管畸形(14耳次),前庭导水管扩大(16耳次,其中6耳次伴随其他畸形),内耳道畸形(8耳次均伴随其他畸形)。36耳畸形中33耳MSCT横断面图像和MPR图像、VRT图像均可以清晰的显示畸形的部位和程度,其中VRT图像可以直观、立体地显示畸形的空间形态结构; 3耳水平半规管短小畸形患者VRT图像较断面图像更好的显示了畸形的部位和程度。结论MSCT提高了横断面图像以及MPR、VRT图像的空间分辨率。VRT图像直观、立体的显示了骨迷路畸形的空间形态结构,并且可以通过旋转多方位观察畸形的形态。MSCT扫描结合VRT可更加准确的对内耳骨迷路畸形的部位和程度做出诊断,加深了我们对各种畸形的理解,有助于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计划的制定。
马辉韩萍梁波刘芳田志梁雷子乔李友林孔维佳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前庭导水管扩大MSCT扫描多平面重建水平半规管
单激发厚层投射MR胰胆管成像及其应用价值被引量:20
1999年
目的:探讨单激发厚层投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显示胰胆管树的能力和对胰胆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用重T2加权单激发TSE序列、厚层投射直接成像技术做MRCP检查共150例,正常组50例,病变组100例。分析其对正常胰胆管各主要结构的显示率及对梗阻病变的检出率、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将结果与CT、US、ERCP/PTC及手术和病理相对照。结果:本法可显示管径1~2mm的胰胆管分支;准确显示胰胆管梗阻的部位、范围、形态及复合梗阻,总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3%和84.0%,优于CT和US(P<0.05);尤适宜于诊断肝外胆道梗阻,检出梗阻和定位诊断的准确率均达100%,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5.7%,明显优于CT和US(P<0.01);但对无扩张的胰胆管内的小结石和病变、早期胰胆管的微小狭窄的敏感性有限。MRCP与MRI结合,诊断准确率进一步提高。结论:单激发厚层投射MRCP是一种简便快速、安全可靠的胰胆管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为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提供必要的帮助。
石浩军冯敢生孔祥泉韩萍肖学宏梁波刘定西熊茵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梗阻性疾病胰胆管成像MRCP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CT报告1例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是一种起源于成软骨结缔组织的良性、局限性肿瘤,较少见,国内单纯X线报道较多,笔者收集1例经螺旋CT三维成像且通过手术及病理证实,现作一报告。
刘宁梁波
关键词:软骨粘液样纤维瘤CT三维成像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