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爽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蛋白日粮
  • 1篇党委
  • 1篇道路绿地
  • 1篇低蛋白
  • 1篇低蛋白日粮
  • 1篇信息工作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净初级生...
  • 1篇植物配置
  • 1篇植物配置模式
  • 1篇指认
  • 1篇日粮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饲用
  • 1篇饲用氨基酸
  • 1篇太赫兹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类型
  • 1篇驱动力
  • 1篇绿地

机构

  • 5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联想(北京)...

作者

  • 5篇梁爽
  • 1篇尹彩云
  • 1篇胡福娥
  • 1篇李斌
  • 1篇张志勇
  • 1篇毕如田
  • 1篇赵水民
  • 1篇张吴平
  • 1篇李斌

传媒

  • 1篇广西植物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山西高等学校...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0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关于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党委信息工作的思考被引量:3
2000年
积极主动地做好信息调研工作 ,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委办公室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内容。注重信息内容的广泛性 ,是积极主动地做好信息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强化信息对现实工作的指导性 ,是积极主动地做好信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握信息制作上的时效性 。
赵水民梁爽胡福娥尹彩云
关键词:高校党委信息工作
全文增补中
典型饲用氨基酸的太赫兹光谱检测与密度泛函理论指认分析
2024年
为探索用于畜禽饲喂低蛋白日粮的典型氨基酸太赫兹波段指纹特性及其与分子结构相关性,本文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和密度泛函理论(DFT)对蛋氨酸等6种饲用氨基酸开展了实验测量和理论振动计算分析。首先,制备了氨基酸实验样本,测量了它们在0.5~2.0 THz的太赫兹吸收光谱,发现:蛋氨酸在1.48和1.54 THz、赖氨酸在0.95和1.67 THz、色氨酸在1.2和1.4 THz、苏氨酸在1.42 THz、组氨酸在1.4 THz、异亮氨酸在1.41和1.51 THz处呈现明显吸收特性;然后,利用GaussView软件构建了6种氨基酸单分子结构,应用DFT理论的B3LYP杂化泛函方法,结合6-311G(d,p)基组优化结构,计算获得其太赫兹波段的频谱特征,发现:蛋氨酸在1.51 THz、赖氨酸在0.89和1.68 THz、色氨酸在0.67和1.39 THz、苏氨酸在1.4 THz、组氨酸在1.4 THz、异亮氨酸在1.56和1.75 THz处有一定吸收,与实际实验测量吸收峰位基本吻合;最后,利用Gaussian软件分析了6种氨基酸在0.5~2.0 THz波段各吸收峰处的振动模式,发现:蛋氨酸1.51 THz处吸收峰源自其甲基团的面内摇摆振动;赖氨酸0.89和1.68 THz处吸收峰源自其羧基官能团的旋转和氨基官能团的面内摇摆振动;色氨酸1.39 THz处吸收峰源自其羧基官能团的面外弯曲振动;苏氨酸1.4 THz处吸收峰源自其羧基官能团的面外弯曲和氨基官能团的面内摇摆振动;组氨酸1.4 THz处吸收峰源自其氨基官能团的面内摇摆和整体摇摆振动;异亮氨酸1.56 THz处吸收峰源自其甲基团和氨基官能团的整体摇摆和羧基官能团的面外摇摆振动、1.75 THz处吸收峰源自其甲基团的整体摇摆和羧基官能团的面外摇摆振动。该研究为利用太赫兹光谱技术开展典型饲用氨基的快速定性定量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梁爽王莹赵文文张志勇张志勇李斌
关键词:低蛋白日粮氨基酸太赫兹密度泛函
山西省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被引量:11
2018年
为科学有效地管理和调控植被资源,解决水土流失、植被减少等生态问题,该研究依据山西省2005—2015年MOD17A3H数据,利用ARCGIS、ENVI等软件,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揭示了山西省植被NPP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及对气候、人为等影响因素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山西省植被NPP平均值为326.5 g(C)·m^(-2)·a^(-1),其中草地、耕地、灌丛和林地的NPP多年平均值依次为300.3、353.6、366.5和390.1 g(C)·m^(-2)·a^(-1);植被NPP总体波动增大、变化为显著、极显著、显著增大区域面积比例达56.33%,集中在山西省西部;植被NPP极显著、显著减小区域面积集中在山西省东南角,占比为2.22%;草地NPP变化速率最大,耕地大于灌丛,林地最小;植被NPP平均值和降水平均值之间表现为呈显著正相关。基于栅格单元值计算,全省17.01%的区域植被NPP与降水之间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集中在山西省北部;全省3.66%的区域植被NPP与气温之间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集中在山西省中部。这表明2005—2015年,山西省植被NPP总体呈好转趋势;不同植被对人类活动及环境变化的响应有所差异,草地、耕地生态结构稳定性较弱,NPP变化明显,灌丛和林地稳定性较强,NPP数值稳定;植被NPP与降水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气温之间呈负相关,气候因子整体上促进植被NPP增大,人为因素整体上抑制植被NPP增大。
梁爽张吴平毕如田高培霞王国芳
关键词: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土地利用类型MODIS驱动力
山西中部城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模式优化研究——以榆次区为例
城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加强道路绿化,优化道路绿化的树种结构和绿化树种植物的配置模式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以榆次地区城市道路绿地树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全市23条主干路,3条次干路,29...
梁爽
关键词:道路绿地植物配置模式
文献传递
山西省植被NPP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
梁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