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彦宏
-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失血及液体复苏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家兔急性失血及液体复苏后平均动脉血压(MAP)、血细胞比积(Hct)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18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三组,经颈总动脉放血(放血量为全血量的1/4)复制家兔急性失血模型,将放出的血液加等倍林格氏液(1∶1复苏组)、2倍林格氏液(1∶2复苏组)、3倍林格氏液(1∶3复苏组)进行液体复苏,每组6只,观察家兔急性失血前、失血后、液体复苏后即刻以及30min的MAP 检测家兔急性失血时、失血后20min、液体复苏后30min的Hct以及全血粘度变化 液体复苏后30min,观察重要器官系数变化。结果:急性失血家兔经回输血液及不同量林格氏液复苏后,MAP基本恢复正常,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液体复苏后30min各组间肾、心、肺、肝系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 急性失血后20min各组家兔Hct显著低于放血时,复苏30min后Hct略升高但仍低于放血时(P〈0.01) 急性失血后20min各组家兔、各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均显著下降(P〈0.01-0.05),经液体复苏后逐渐回升至放血时,三组间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失血可引起血液稀释,表现为Hct及全血粘度下降 经输血及不同容量液体复苏有利于恢复血容量及改善血液流变性。
- 梅彦宏宁书芬陈红莎王苗张赛冯静茹吴优赵自刚
-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
- 肠淋巴液在急性失血后血液流变性异常中的作用与机制
- 牛春雨赵自刚韩瑞张玉平姜华张耕鲁蓓李志鹏刘春艳张静吴忧冯静茹张赛梅彦宏陈红莎
- 该研究应用肠淋巴管结扎、肠淋巴液引流、输入休克肠淋巴液至正常大鼠的方法,通过急性失血、失血性休克持续低血压/液体复苏等多种动物模型,从血液黏度、红细胞参数、红细胞代谢、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聚集性、血液凝固性等诸多方面,全...
- 关键词:
-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肠淋巴液动物实验
- 不同容量液体对失血性休克家兔早期复苏效果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观察不同容量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家兔复苏即刻重要器官体系数、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27只健康实验家兔随机均分3组,颈总动脉放血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休克20min后将放出的全血加等倍生理盐水(1:1复苏组)或放出的全血加2倍生理盐水(1:2复苏组)行液体复苏,并设对照组。液体复苏后,观察重要器官体系数、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经不同容量液体复苏后,两组动物血压基本恢复正常;1:1复苏组复苏即刻的肝系数小于对照组与1:2复苏组(P〈0.01),三组间的心、肾、肺系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1与1:2复苏组各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三组间的血浆粘度与相对粘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失血性休克行液体复苏后.能较好地恢复血容量,但全血粘度及肝系数下降;休克早期的低粘血症,值得重视。
- 吴忧冯静茹张赛王苗宁书芬陈红莎梅彦宏赵自刚牛春雨
-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器官血液流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