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星
- 作品数:15 被引量:96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更多>>
-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白藜芦醇对曲格列酮诱发HepaRG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曲格列酮诱发HepaRG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组包括:正常对照组(含有0.1%DMSO的RPMI 1640培养基)、50μmol/L曲格列酮组、白藜芦醇3种浓度(3.75,7.5,15μmol/L)与50μmol/L曲格列酮的共处理组。MTT法检测曲格列酮、白藜芦醇以及白藜芦醇与50μmol/L曲格列酮共同作用对HepaRG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上各组作用48 h后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含量,脂质过氧化(lipid peroxidation)和细胞凋亡程度,细胞的总抗氧化能力,以及细胞内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结果曲格列酮能明显导致HepaRG细胞产生氧化应激现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曲格列酮处理组ROS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以及细胞凋亡和坏死率均显著升高(P<0.05),总抗氧化能力大幅降低(P<0.05),CAT、GSH-px、SOD的活性均降低(P<0.05)。加入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共同作用后,ROS和MDA生成量有所下降(P<0.05),细胞凋亡和坏死率也相应下降(P<0.05),细胞总抗氧化能力以及以上3种抗氧化物酶的活性均有所提高(P<0.05),且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曲格列酮能引起HepaRG细胞产生明显的氧化应激作用,白藜芦醇能够显著改善由曲格列酮对HepaRG细胞所造成的氧化损伤。
- 李泽君呼丹熊克朝刘悦樊星吴纯启丁日高王茜莎王全军
- 关键词:白藜芦醇曲格列酮活性氧抗氧化
- 细胞因子在炎症性肠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2年
-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两种类型。它是在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下由肠道免疫调节紊乱引发的炎症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了两型IBD的发生和发展,其中ICE、辅助T细胞Th1/Th2在两型IBD中的功能和角色受到重视。对细胞因子在炎症性肠病中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为IB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
- 樊星翁谢川丁日高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
- 基于rasH2转基因小鼠模型的F3SM短期致癌试验研究
- 背景在药物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传统的致癌性试验是采用2种啮齿类动物进行2年的长期试验。但由于在周期、成本、预测性等方面存在缺点,目前的趋势是使用新的模型进行中/短期替代试验,代替一项长期试验或作为附加证据参与权重。在目...
- 刘悦钟武张思明孔琦董延生韩刚樊星呼丹李磊宁王和枚吴纯启廖明阳李松王全军丁日高
- 关键词:药物安全性评价
- 文献传递
- 炎症性肠病病因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3年
- 炎症性肠病是在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等多因素相互作用下,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导致的炎性反应。新近的研究发现,易感基因、维生素以及一些特殊的菌群如难辨性梭状芽孢杆菌等重要因素参与了该病的发病过程,并在两种类型的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不同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表现,并可能与疾病的转归有关。
- 樊星翁谢川丁日高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易感基因维生素D
- 体外肝毒性评价细胞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5年
- 药物性肝损伤是导致药物临床实验失败和上市后撤回的主要因素,而导致肝毒性药物进入临床实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临床前动物模型与人类的种属差异。因此,开发新的临床前药物安全评价模型显得至关重要,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模型中以人类肝细胞的体外培养为最可靠、快速、经济的模型。本文综述了在新药研发早期安全性评价中,不同体外模型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期为药物安全性评价模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 李曼董延生李泽君谢丽华樊星呼丹刘悦吴纯启廖明阳王茜莎王全军
- 关键词:肝细胞肝毒性体外模型
- 炎症模型在结肠炎治疗药药效学评价及何首乌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 目的和意义:本论文第一部分旨在建立大鼠急性炎症性肠病模型,并针对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间相互调控,选取了以抗氧化应激功能为主的维生素E和潜在抗抑郁治疗药-新型CRFR1受体拮抗剂P16,对IBD动物模型进行药效学评价,以...
- 樊星
- 关键词:结肠炎何首乌毒性评价生物标志物
- 文献传递
- 何首乌醇提物对脂多糖诱导大鼠肝TLR4/TRIF/IRF-3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研究大鼠经革兰阴性菌外膜成分脂多糖(LPS)诱导后,何首乌醇提物(PMT)对大鼠的肝毒性,并探讨其肝损伤机制与固有免疫炎症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4(TLR4)-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乙酰氨基酚(APAP,625 mg/kg)组、PMT 6 g/kg(PMT-L)和12 g/kg(PMT-H)组、脂多糖(LPS,4 g/L)组、(LPS+APAP)和(LPS+PMT-L/-H)组。后4组经尾静脉注射LPS 4 mg/kg,2 h后各实验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7 d。观察每日大鼠体质量变化,分别在给药结束后2 h、14 h、5 d和8 d经HE染色检测大鼠组织形态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法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肝细胞中TLR4信号通路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RIF)、IRF-3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尾静脉注射LPS诱导后2 h,肝实质出现微小肉芽肿,其后,LPS组大鼠肝损伤逐渐恢复。诱导第8天时,LPS组大鼠肝组织结构清晰完整,LPS+APAP组和LPS+PMT各剂量组肝细胞灶状坏死,伴炎细胞浸润。RT-q PCR检测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单独灌胃何首乌醇提物的大鼠肝细胞中TLR4、TRIF和IRF-3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而经LPS诱导的大鼠肝细胞TLR4、TRIF和IRF-3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与LPS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PMT各剂量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何首乌醇提物经LPS诱导能引起肝损伤,其引起的肝毒性与正性调控TLR4/IRF-3信号通路的表达有关,其肝损伤程度与给药剂量无关,提示TLR4/IRF-3信号通路的激活是LPS诱导何首乌醇提物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 毛宏梅谢丽华樊星吴纯启王茜莎王全军
- 关键词:肝毒性
- 药物安全性评价中豚鼠全身过敏试验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8
- 2012年
- 目的在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对药物致敏性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实验基于我国新药评价指导原则,分析探讨SFDA颁布的指导原则中豚鼠全身过敏实验方案中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问题和因素。方法在GLP条件下,以体重为300~400克的豚鼠为实验对象,以牛血清白蛋白、生理盐水等受试物为对照,研究不同致敏剂量、激发剂量、激发时间、激发途径和激发次数等条件下,豚鼠全身过敏的发生情况。结果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豚鼠全身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与致敏剂量、激发剂量和激发途径无关,但症状发生的严重程度与致敏剂量、激发剂量和激发途径有关。结论新药过敏性评价研究应参照指导原则,注意试验的剂量设计和给药途径。
- 翁谢川樊星王青秀施畅李磊宁欧阳兆和孔琦王全军关勇彪丁日高
- rasH2转基因小鼠与C57BL/6小鼠单次灌胃F3SM动力学参数比较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比较C57BL/6小鼠(简称C57小鼠)和rasH2转基因小鼠(TgrasH2小鼠)单次给予相同剂量受试药物F3SM后,代谢动力学参数的差异,观察两种动物对于F3SM的代谢动力学的一致性。方法选用相同周龄的C57小鼠和TgrasH2小鼠各4只,ig给予相同剂量(60mg/kg)的F3SM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在给药后5、15、30min及1、3、10、24h各时间点进行采血,采血量≥40μL,从血样中分离出10μL血浆,采用LC-MS/MS方法对样品的药物浓度进行检测,用软件计算得出AUC(0-t)、MRT(0-t)、t1/2、Tmax和Cmax,用配对t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对C57小鼠和rasH2转基因小鼠的AUC(0-t)、MRT(0-t)、t1/2、Tmax和Cmax进行配对t检验,显示差异无显著性;二者药时曲线也大致相近。结论单次给药后,C57小鼠和TgrasH2小鼠对药物F3SM的代谢特征无显著差异,提示C57小鼠与TgrasH2小鼠对本药物的代谢特征相似,提示在开展TgrasH2小鼠研究中,可首先采用C57小鼠进行毒性预探研究。
- 刘悦孔琦樊星呼丹董延生马华智吴纯启钟武王全军丁日高
- 关键词:C57小鼠代谢动力学
- 何首乌乙醇提取液对LPS诱导大鼠肝脏CYP450酶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基于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肝脏损伤建立何首乌肝毒性模型,探究何首乌乙醇提取液(AEP)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主要亚型活性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LPS组、对乙酰氨基酚(APAP)组、(LPS+APAP)组、AEP组和(LPS+AEP)组。尾iv 4 mg/kg LPS,2 h后,按组别分别ig 625 mg/kg APAP和6 g/kg AEP,每天1次,连续给药7 d,每天观察大鼠体质量变化。在建模过程中,取第2、14小时和5、8天4个不同时间点,分别对各组别动物麻醉后取血,检测肝功能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解剖,记录肝脏质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试剂盒法测定肝细胞中细胞色素CYP1A2、CYP2E1、CYP3A1活性的变化;提取肝脏蛋白,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YP1A2、CYP2E1、CYP3A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第2和14小时,LPS组、(LPS+APAP)组和(LPS+AEP)组ALT、AST和ALP活性显著升高;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肝细胞灶状坏死,伴炎细胞浸润;给药后第8天,LPS组组织病理学检查正常,但(LPS+AEP)组可见显著肝细胞变性,局部慢性炎性灶。第8天,AEP组大鼠肝脏CYP1A2、CYP2E1、CYP3A1的活性明显降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发现,AEP能显著降低大鼠肝脏CYP1A2蛋白的表达,而对CYP2E1和CYP3A1蛋白表达没有显著影响。结论经LPS诱导,AEP对SD大鼠产生明显的肝脏毒性,毒性的发生及LPS诱发的免疫作用与抑制CYP1A2、CYP2E1、CYP3A1的活性和抑制CYP1A2蛋白表达有关。
- 谢丽华樊星吴纯启井潇李曼董延生韩刚王全军王茜莎
-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