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定彪
- 作品数:8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放射科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胸膜凹陷征量化分析在外周孤立性肺结节CT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通过量化分析的方法,探讨胸膜凹陷相关切迹( NNPI)在孤立性肺结节( SPN) CT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诊治的90例CT发现有NNPI的SPN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42例,女48例;年龄31-76岁,平均58岁。 SPN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应用GE 4.4工作站后处理软件测算SPN及NNPI相关参数:SPN体积( V)、NNPI牵拉程度最大的横断面积( Smax)以及结节所在 Smax的横断面中心与NNPI顶点连线的距离( d)。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计算结节的牵拉系数K=( Smax· d)/V。分别计算出良恶性结节的K值,应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判断其统计学差异。作出K值的ROC曲线,计算其在判断良恶性结节中的最佳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并与两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采用盲法阅片所得出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进行纵向比较。结果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证实Smax、V及d三者具有相关性,Smax与V具有中等程度正相关性(r=0.65,P〈0.05),与d存在高度负相关(r=-0.83,P〈0.05)。腺癌的K值高于炎性肉芽肿、结核、真菌性肉芽肿、错构瘤等良性 SPN 的 K 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 =-3.57、-4.09、-3.19、-2.97,P值均〈0.01);而炎性肉芽肿、结核、真菌性肉芽肿、错构瘤之间的K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ROC曲线分析得出K值的cut-off值为0.052,曲线下面积为0.852,通过K值法判断结节的良恶性所得出的最佳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78.0%、92.5%、92.8%、77.1%、84.4%,而医师直观阅片所得出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64.0%、82.5%、82.1%、64.7%、72.2%,K值法得出的各项数据均高于医师形态学判断方法。�
- 陈武飞孙奕波陆芳毛定彪王迩诺滑炎卿
-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胸膜凹陷
- 骨折金属固定术后能谱CT图像质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骨折金属固定术后能谱CT成像的图像质量。方法:对45例骨折金属固定术后复查的患者行能谱CT扫描(GSI)。用能谱分析软件(GSI Viewer)进行分析,所得数据进行120keV单能谱+MARS技术重建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容积显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MPR、VR、MIP 3种重建技术所得图像质量均可满足影像学评价,图像质量为优良者平均达86.3%。基本无图像伪影占84.6%。结论:能谱CT扫描技术能够有效去除金属伪影和射线束硬化伪影,清晰显示骨折金属固定术后的细微结构,图像质量较高。
- 毕正宏王鸣鹏毛定彪白爱国倪志华胡亚敏徐杰李克
- 关键词:能谱CT伪影图像质量
- CT对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CT对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CT图像以及临床资料。结果:在CT上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输尿管梗阻及肾盂积水。输尿管病变位于左侧4例、右侧1例、双侧1例。CT表现为腔内软组织肿块或结节灶2例、管壁增厚1例、合并盆腔囊性灶包绕输尿管3例。结论:CT可显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准确位置、受累的深度及范围,对确定临床治疗方案有极大帮助。
- 彭涛毛定彪毕正宏
- 关键词: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
- 肝癌化疗栓塞术前肝动脉能谱CT成像中最佳单能量的选择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选择最佳对比信噪比(CNR)获得最理想keV单能量图像质量以指导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临床诊断无手术切除指征的肝细胞癌患者96例(其中男52例,女44例),采用GE Discovaery750HDCT扫描,范围从膈顶至双肾下极。图像后处理采用ADW4.4工作站和GSI-view软件,在单能量轴位图像上测量最佳CNR,并从101个单能量序列中选择满足最佳CNR的单能量序列。分别在QC图像、系统默认keV以及利用最佳CNR所得到的keV单能量图像上,测量肝固有动脉和肝右动脉的对比度和噪声值,由2位长期从事腹部影像工作的副主任医师分别对利用最佳CNR所获得的单能量图像、QC图像以及系统默认选择的单能量图像的轴位图像和MPR、VR图像质量进行评分,以评估利用最佳CNR进行后处理的价值。采用Stata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利用最佳CNR所得到的keV单能量图像的得分(4.78±0.44)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所得到的图像,系统默认keV图像的得分(4.22±0.68)高于QC图像的得分(3.56±0.53),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两种方法比较,利用最佳CNR得到的keV单能量图像中肝动脉的对比度高于其他两种方法,但图像噪声也较前述方法高(P<0.05)。结论利用最佳CNR技术选取一个最佳的keV单能量图像,可获得肝动脉和周围组织最佳的对比度,使肝脏动脉显示得更加清晰,从而更有效地指导无手术切除指征的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 孙奕波李铭毛定彪白爱国齐琳任庆国高丰杨艳丽陆芳滑炎卿
- 关键词:肝动脉
-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CT冠状动脉造影征象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PF)的CT冠状动脉造影(CTCA)的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08年1月-2015年9月经CTCA检查确诊的26例CPF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及VR技术观察冠状动脉异常分支(瘘血管)的起源、数目,冠状动脉有无斑块及狭窄,瘘口位置、大小以及瘘管形态、大小、继发改变等.选取其中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 26例CPF患者共发现瘘血管44支,起源于双侧冠状动脉13例,均由双侧圆锥支发出;起源于左冠状动脉9例,由左侧圆锥支发出7例,左侧钝圆支发出1例,左主干发出1例;起源于右冠状动脉4例,均由右侧圆锥支发出.瘘血管直径4~11 mm,平均7 mm.11例患者见冠状动脉斑块形成,4例狭窄程度大于50%.5例呈正常血管形态,2例呈蔓状血管网形式,19例伴动脉瘤形成;单发动脉瘤3例,多发16例;共45个动脉瘤形成,椭圆形33个、梭型8个、不规则形4个.瘘口全部开口于肺动脉主干左侧壁,瘘口大小1.2~5.0 mm,平均2.7 mm,18例患者肺动脉内可见造影剂"浓染"或"喷射征".6例患者CAG所显示的瘘血管起源、瘘管形态、瘘口位置与CTCA观察结果一致.结论 对于CPF患者,CTCA具有无创性,可提供3D图像,反应血管变异的空间关系,能够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信息,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测方法.
- 杨智明毛定彪齐琳陈阳滑炎卿
- 关键词:动脉动脉瘘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冠状血管造影术
- CT肺动脉造影在老年急性肺栓塞疗效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探讨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老年急性肺栓塞(PE)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入选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复旦太学附属华东医院诊断及治疗的急性PE患者75例,分为老年组(≥60岁,n=41)和非老年组(<60岁,n=34)。对41例老年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1)休克组(n=21)和非休克组(n=20);(2)溶栓组(n=28)、介入取栓组(n=8)和手术取栓组(n=5)。比较不同分组模式下患者治疗前后右/左心室最大短轴径比(RV/LV)、肺主动脉最大直径(MPA)和左、右肺动脉主干直径(LPA、RPA)、上腔静脉直径(SVC)以及栓塞指数。结果在治疗前,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患者的MPA、LPA和RPA值间,以及休克组与非休克组患者的RV/LV、MPA、LPA、RPA、SVC和栓塞指数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老年组患者治疗后肺动脉栓塞指数显著降低(P<0.05);非休克组患者治疗后的MPA和栓塞指数显著降低(P<0.05);非老年组、休克组、溶栓组、介入取栓组和手术取栓组患者治疗后的RV/LV、MPA、LPA、RPA、SVC以及栓塞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脑钠肽和肌钙蛋白I与RV/LV呈显著正相关(P<0.05),栓塞指数和RV/IV与PaO_2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CTPA可以对老年急性PE的疗效做出准确评估。
- 杨智明唐平毛定彪齐琳滑炎卿
- 关键词:肺栓塞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多层CT血管成像在老年肾动脉狭窄相关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参考标准,探讨多层CT血管成像(MDCTA)在无创诊断老年肾动脉狭窄相关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经DSA证实的老年肾动脉狭窄相关疾病患者48例(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65~79岁,平均年龄71±5岁),于DSA术前行MDCTA前瞻性对照研究,观察MDCTA显示肾动脉狭窄的程度、位置、形态和数目等情况,并对不同病因所引起的肾动脉狭窄进行CT影像分析。结果:48例肾动脉狭窄相关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42例、大动脉炎1例、先天性肾动脉发育不良1例、肾动脉纤维性肌性结构不良1例、肾动脉瘤1例、自发性肾动脉夹层1例和腹膜后肿瘤压迫1例。DSA证实狭窄肾动脉60支,均为主肾动脉,其中双侧26例,左侧5例,右侧3例。起始部狭窄48支,中部狭窄3支,全程狭窄9支。MDCTA显示血管狭窄65例,其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7.8%,准确度为95.1%,阳性预测值为92.3%,阴性预测值为100%。狭窄程度MDCTA分级:0级36支,Ⅰ级20支,Ⅱ级29支,Ⅲ级11支,Ⅳ级5支;DSA分级:0级41支,Ⅰ级19支,Ⅱ级27支,Ⅲ级10支,Ⅳ级4支,两种检查方法评价肾动脉狭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χ2=0.5805,P=0.965)。结论:MDCTA能清晰显示肾动脉狭窄的位置、数目和形态,并精确评价其狭窄程度和鉴别肾动脉狭窄相关性疾病的病因,可作为老年肾动脉相关性疾病无创性诊断的首选方法。
- 李黎庄舜久毛定彪李铭杨皓
- 关键词:肾动脉血管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