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绍娟

作品数:15 被引量:15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草甸
  • 5篇土壤
  • 5篇高寒草甸
  • 5篇草类
  • 4篇植被
  • 4篇生态系统
  • 3篇生物量
  • 3篇放牧
  • 2篇生态系统呼吸
  • 2篇碳氮
  • 2篇碳密度
  • 2篇土壤碳
  • 2篇气象
  • 2篇气象因子
  • 2篇物量
  • 2篇物种
  • 2篇净初级生产力
  • 2篇放牧强度
  • 2篇
  • 2篇持水能力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南开大学
  • 1篇青海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5篇李红琴
  • 15篇毛绍娟
  • 15篇李英年
  • 10篇吴启华
  • 9篇张法伟
  • 8篇刘晓琴
  • 2篇杨永胜
  • 1篇张镱锂
  • 1篇薛晓娟
  • 1篇宋成刚

传媒

  • 5篇冰川冻土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生态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山地学报
  • 1篇草地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封育年限高寒草甸植被/土壤碳密度及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的比较被引量:13
2013年
封育是推广范围最广的草地恢复措施之一.为研究不同封育年限高寒草甸植被、土壤碳密度变化,对1a、6a和16a不同封育年限样地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封育年限高寒草甸植被现存碳密度表现出封育16a>封育1a>封育6a,分别为1 522.57gC·m-2、1 323.12gC·m-2和1 148.17gC·m-2,但不同封育年限之间植被现存碳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碳密度垂直分布明显,0~5cm和5~10cm土层有机碳密度较高,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密度明显下降,土壤容重上升;不同封育年限之间0~40cm层次土壤碳密度和土壤容重差异性均不显著,但仍可表现出土壤碳密度封育1a>封育6a>封育16a,分别为28 636.32gC·m-2、26 570.92gC·m-2和26 060.71gC·m-2;同时,土壤容重随封育时间延长而下降.对7月下旬到10月上旬净生态系统CO2交换率(NEE)监测来看,封育1a植被土壤碳吸收速率显著高于封育16a(P<0.05);而排放率与封育16a样地接近,差异不显著(P>0.05).
刘晓琴吴启华李红琴毛绍娟李英年
关键词:高寒草甸植被土壤碳密度
高寒杂草类草甸牧压梯度下植被碳密度季节动态及分配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比较分析了祁连山北坡高寒杂草类草甸夏季牧场牧压梯度下植被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净初级生产碳量、现存碳量和地上地下碳量的分配关系。结果表明,牧压梯度下:1.地上生物量有一定的季节变化,但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季节变化幅度降低;枯落物量从生长期开始逐渐下降,生长末期有所增加,其中重牧和中牧条件下随时间进程比轻牧和封育措施下的减少量明显;地下生物量有不甚明显的季节变化;半腐殖质层生物量从生长季初期到放牧中期变化平稳,7月下旬开始有所下降,说明良好的水热条件影响下半腐殖质层生物量归还土壤碳的能力增大。2.净初级生产碳量大小依次是轻牧、中牧、重牧和封育,表明适当放牧对植被净初级生产碳量的提高有利,从其地下分配来看,封育所占比例小于80%,轻牧、重牧、中牧在80%以上。9月底测定结果表明,植被现存总碳量随放牧强度的降低而增大,轻牧和封育条件下植被的储碳能力强,利于土壤固碳能力的提高。
吴启华李英年刘晓琴李红琴毛绍娟
关键词:生物量
基于静态箱式法和生物量评估海北金露梅灌丛草甸碳收支被引量:8
2014年
高寒灌丛是青藏高原重要植被类型,因特殊生物学性质致使其系统碳功能较难评估。采用静态箱式法测定高寒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草甸的生态系统呼吸,结合生物量收获法估测生态系统净初级碳量。结果表明,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生态系统呼吸、土壤呼吸和植物呼吸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其年总量分别为886.28、444.93 gC/m2和441.36 gC/m2;灌丛区、草本区以及土壤区的呼吸均与5 cm地温具有极显著的指数关系(R2分别为0.95、0.94和0.83),各区温度敏感系数Q10分别为4.40、4.13和3.16;8a(2003—2010)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平均为468.55 gC/m2。结合系统土壤呼吸,生态系统年均净固碳量为27.19 gC/m2,即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生态系统为碳汇。对比涡度相关标准方法连续观测数据表明该方法评估生态系统碳功能具有较大可信度。
李红琴李英年张法伟刘晓琴吴启华毛绍娟
关键词:金露梅灌丛生态系统呼吸土壤呼吸净初级生产力
高寒草甸植被气候学研究
张法伟李红琴杨永胜严振英颜亮东李英年刘安华宋成刚毛绍娟薛晓娟
通过多年的观测及实验数据分析发现:近50年来,青藏高原西部高寒草甸区(那曲、杂多)上升趋势较东部和北部地区(达日、玛曲、祁连)明显表明,气温变化趋势与海拔高度呈正比,高度越高变暖越明显;年平均降水量总体呈现增加动态变化;...
关键词:
关键词:牧草产量
牧压梯度下海北高寒草甸土壤速效氮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5年
在青海海北高寒矮嵩草草甸设置封育禁牧(CK)、轻牧(LG)、中牧(MG)和重牧(HG)放牧梯度试验样地,进行了土壤速效氮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生长期的5-9月,土壤NH4+-N、NO3--N和速效氮(NH4+-N和NO3--N之和)含量季节变化明显,基本表现为植物生长初期高,末期低.CK、LG、MG 和 HG 条件下,5-9月0~40 cm 土壤 NH4+-N 平均含量分别为17.62 mg·kg-1、17.84 mg · kg-1、18.63 mg · kg-1和16.67 mg · kg-1,NO3--N 平均含量为8.91 mg·kg-1、8.23 mg·kg-1、7.99 mg·kg-1和7.94 mg·kg-1,速效氮平均含量为26.53 mg· kg-1、26.07 mg·kg-1、26.62 mg·kg-1和24.61 mg·kg-1,基本表现出随放牧强度增大而降低.土壤速效氮月际变化与地上绿体生物量具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地上生物量越大,消耗土壤速效氮越趋明显;与枯落物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与地下生物量关系不甚明显,与湿沉降呈现负的相关性.土壤NH4+-N含量与土壤有机碳有负相关关系,而NO3--N含量与有机碳相关性差,表明土壤有机碳越高,土壤NH4+-N消耗越明显.
祝景彬李红琴贺慧丹毛绍娟李英年
关键词:土壤速效氮
短期牧压梯度下高寒杂草类草甸植被/土壤碳氮分布特征被引量:4
2013年
讨论了牧压梯度下高寒杂草类草甸植被/土壤碳氮密度,以期构建草地固碳作用与放牧管理的平衡模式,为草地生态系统固碳技术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牧压梯度下,植被现存总碳量为对照(SCK)〉轻牧(SL)〉中牧(SM)〉重牧(SH),表现出随放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年净初级生产碳量表现为SM〉SL〉SH〉SCK,说明适度放牧能促进植被碳素的积累,过度放牧或禁牧不利于碳素的积累。0~40cm土壤总有机碳密度和全氮密度分布状况相同,由大到小依次为SCK、SH、SM、SL。其中0~10cm层次,土壤有机碳密度为SH〉SM〉SL〉SCK,全氮密度为SH〉SCK〉SM〉SL。在10~20cm、20—30cm和30—40cm各层次,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土壤全氮密度由大到小均为SCK〉SH〉SL〉SM。0~10cm与10~40cm各层次的土壤碳氮密度变化趋势略有不同,说明短期放牧对土壤表层和深层的碳氮密度影响不同。牧压梯度下,0—40cm各层次的土壤碳氮比和变化趋势不尽相同。总体来看,牧压梯度下的碳氮比适合微生物的矿化。回归分析表明,牧压梯度下,不同层次的土壤碳氮密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吴启华李红琴张法伟刘晓琴毛绍娟李英年
关键词:植被碳氮比
日喀则河谷退耕还草(林)工程实施后生态功能效应的初步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调查并分析日喀则地区退耕还草(林)工程实施后生态功能效应发现,退耕还草显著提高了植被总盖度和平均高度。退耕还草5年后外来物种增多,原播种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的重要值降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增加,说明退耕还草使植被群落趋于稳定。随退耕还草时间延长,植被和土壤碳密度总体呈上升趋势,退耕还草5年后,植被碳密度比退耕初期增加331.81g C·m^(-2)。不考虑退耕初期因耕播时施肥的影响,并以退耕还草第3年的土壤有机碳为本底值,0~3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从退耕3年后的2.74kg C·m^(-2)增加到5.06kg C·m^(-2),土壤固碳速率为1.16kg C·m-2·a-1。0~30cm土壤全氮增加到2.98kg N·m^(-2),比退耕1年和3年分别增加了1.60和1.64kg N·m^(-2)。退耕并禁牧后土壤趋于松软,地表植被覆盖物增加,土壤容重随退耕年龄延长而降低,土壤最大持水能力增大,特别是土壤0~10cm最大持水量增加显著,5年后达52.37mm,比第1年(44.48mm)高7.89mm。由于退耕还草时间较短,底层土壤容重及最大持水能力变化不大。
毛绍娟李红琴张镱锂祝景彬张法伟李英年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碳密度持水能力
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群落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1
2017年
植被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但其对放牧管理的响应仍不清楚。为此,以2011年在青海海北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建立的不同放牧强度试验地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植物生长季的5月-9月,通过测定禁牧(对照,CK)、轻度放牧(light grazing,LG)、中度放牧(moderate grazing,MG)和重度放牧(heavy grazing,HG)样地的地上植被生产力和植被群落结构及群落叶片碳(carbon,C)、氮(nitrogen,N)、磷(phosphorus,P)含量,研究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群落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G能显著提高地上生物量和优良牧草禾草类植物的生物量比例,C含量的变异均在MG处理下最大,此结果支持了中度干扰理论;重牧能显著提高群落叶片的N含量(P<0.05);放牧管理对叶片P含量的影响无明显规律;禁牧有利于系统N和P的周转。本研究结果显示,适度的放牧强度有利于高寒草甸生产力的提高,而禁牧可能通过改变群落优势种增强系统的N、P循环强度。
李红琴毛绍娟祝景彬杨永胜贺慧丹李英年
关键词:放牧强度高寒草甸群落
藏北高寒草原群落维持性能对封育年限的响应被引量:31
2015年
针对近年来退化高寒草原的恢复和合理利用的问题,对自然放牧、封育3年和7年的藏北申扎高寒草原设置样地,采用群落调查、收割法收集地上生物量,根钻法收集地下生物量等,比较分析不同封育年限下草地群落各生态指标。结果表明,高寒草原围栏封育后,随自然放牧到3年禁牧再到7年禁牧,植被高度持续增加,地上地下生物量、总盖度、物种多样性维持性能增加再降低,Pielou均匀度指数在自然放牧草地最大。随封育年限延长,禾草类及莎草类植物功能群生物量及重要值显著增加,杂草类功能群生物量及重要值显著降低,说明封育措施有利于群落的正向演替。但通过对群落总盖度、地上生物量及群落种类组成与封育年限间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表明,藏北高寒草原封育达3到5年后以1.23只羊单位/hm2的放牧强度放牧为佳。
毛绍娟吴启华祝景彬李红琴张法伟李英年
牧压梯度下青藏高原高寒杂草类草甸生态系统呼吸和碳汇强度估算被引量:8
2013年
于2010年5月-2011年12月在祁连山北坡夏季牧场的高寒杂草类草甸进行生物量监测,并利用密闭箱-气相色谱法进行土壤呼吸观测,以探讨不同牧压梯度下生态系统呼吸、土壤呼吸及碳汇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和土壤呼吸速率与5cm日均地温具有极显著的指数关系(P<0.01),轻牧、中牧和重牧条件下生态系统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系数(Q10)分别为4.28、4.16和4.43,土壤呼吸的Q10分别为3.33、3.24和3.44;(2)生态系统呼吸和土壤呼吸均表现出冬季低,夏季高。轻牧、中牧和重牧梯度下生态系统年呼吸碳量分别为854.64、909.79和811.70g·m-2·a-1,而土壤呼吸碳量分别为564.24、606.92和534.56g·m-2·a-1。各牧压梯度下生态系统和土壤的年总释放碳量均无显著差异;(3)随着放牧强度增大,净初级生产碳量(分别为766.65、707.75和570.36g·m-2·a-1)和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分别为351.93、261.68和177.46g·m-2·a-1)逐渐减弱,但均表现为强碳汇区。研究结果可为了解青藏高原高寒杂草类草甸碳循环特征提供依据。
吴启华李英年刘晓琴李红琴毛绍娟
关键词:净初级生产力生态系统呼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