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郭平
- 作品数:18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甩鞭》与《喊山》中的“身体”被引量:1
- 2012年
- 葛水平的小说《甩鞭》与《喊山》中将人的身体定位在熟人社会。这一社会中身体本身即能成为人们实现需求的方式和目的,无需任何的掩饰。但是身体却不能摆脱其所处位置——生理位置与文化空间的束缚。
- 毛郭平
- 关键词:身体身体位置生理位置《喊山》
- 资本主义:苏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参照对象被引量:1
- 2016年
- 苏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政治维度主要表现在四方面:对党性的强调,对阶级性的突出,对现实主义的推崇,对知识分子"动摇性"的揭批。这些既有利于应对资本主义力量的夹击,也有助于确立苏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层面的领导地位。总体而言,资本主义在苏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的相关问题域中是一个主要的参照对象。
- 毛郭平
- 关键词:党性阶级性现实主义
- 神话重述的表现及其应然性
- 2013年
- "神话重述"作为一个跨国性的文化项目,并没有在中国文化界引起大的影响,这与当今的神话重述立足于市场运作及神话功能的消失有关。从中国神话的重述历程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和现代对神话的重述包含有极大的意识形态性,而当前对神话的重述则仅仅是一种娱乐性的手段。神话的重述应是人类对世界解释的继续,是人类情感不断丰富和自我认识不断深入的体现,同时也应满足人们的乌托邦想象,并达到对现实的一种意向性对抗。
- 毛郭平
- 关键词:神话重述意识形态娱乐乌托邦
- 悲剧与秩序
- 2013年
- 悲剧是人类对自身生存状态的认知形式。所有的认知必然都要遵循一定的秩序,悲剧需要按照一定的秩序来展开叙述,并形成一定的叙述秩序。悲剧在遵循叙述秩序的基础上,既顺从一定的道德秩序,也遵循一定的情感秩序。但悲剧在塑造秩序的同时,也塑造了秩序的对立面,即对秩序本身的反叛,由此引发人们对悲剧的反思,而这恰恰是悲剧在当今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 毛郭平
- 关键词:悲剧秩序
- “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批评的建构与批判
- 2017年
- 以人民为核心的文艺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政治标准。文学批评者应该以此为导向,满足人民的多样性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批评者回归现实,加强自我批判和自我塑造。从文学批评的层面来说,就应该避免那种批评的程式化或者自动化,同时以批评者的政治体验为基础,深入文本,依托现实,使文学批评真正能对现实产生作用,为人们提供一种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并导向憧憬美好的未来。
- 毛郭平
- 关键词:人民
- 弗洛伊德“过失说”的心理背景探析
- 2008年
- 本文主要从过失说来探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心理背景,从理论意识、原罪意识、个人意识、伦理意识乃至审美意识几个方面来认知他的理论体系背后的人文关怀。
- 毛郭平
- 关键词:弗洛伊德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知识分子的主体性
- 2013年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党的文艺政策,一方面建构了知识分子的革命主体性,使得知识分子站在人民的立场,成为革命事业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规约和激励着中国文坛的创作与文艺理论的建构,使得知识分子积极参与文艺的创作与评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的70年中,成为不断被阐释的经典文本。
- 毛郭平
- 关键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知识分子主体性经典文本
- 论赵树理小说与大众化的机缘
- 2006年
- 长久以来,人们将赵树理的小说当作“文艺大众化”的典范,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文艺的大众化应当体现为文艺受众面的广泛。赵树理小说与大众化之间其实有诸多的机缘,比如《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范例寻求,评判者的知识分子视角以及赵树理农民出身的错觉等,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赵树理小说的大众化。
- 毛郭平
-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大众化《讲话》知识分子
- 才子佳人小说模式成因探析
- 2011年
- 才子佳人小说"千部一套"、"千人一面"模式的形成,除了与作家怀才不遇借机表达理想和"心学"的影响有关,还有三方面的原因:明清之际受商业利益的驱动,一部分文人的写作开始面向市场,从而使得小说的创作呈现了批量化生产;传统通俗文化的崛起使得小说内容也真正走向了通俗化和模式化;才子佳人小说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境况的真实描写。才子佳人小说的模式是人类文化模式的一个缩影,不应过分指责。
- 毛郭平
- 关键词:才子佳人小说通俗化
- 论《怀念狼》与《高兴》中的身体哲学被引量:1
- 2011年
- 《怀念狼》与《高兴》是贾平凹两篇比较重要的小说,其中体现着作家对身体的三重理解:一是身体与承载身体的肉身同义;二是两者分开,承载身体的肉身处于缺乏状况,而身体则上升为身份;三是两者的分裂加剧,当缺乏成为一种常态的时候,肉身被悄悄隐去,身体则完全成为一种"装饰"。身体的形成是人们通过想象而参与建构的结果,承载了众多的社会"意味"。
- 毛郭平
- 关键词:《怀念狼》《高兴》肉身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