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海燕

作品数:10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佛教
  • 3篇法华
  • 2篇因明
  • 2篇居士
  • 2篇居士佛教
  • 2篇法华经
  • 2篇佛道
  • 2篇《法华经》
  • 1篇学者
  • 1篇一念三千
  • 1篇喻体
  • 1篇知识论
  • 1篇止观
  • 1篇中道
  • 1篇中国佛教
  • 1篇人类文化
  • 1篇僧伽
  • 1篇圣人
  • 1篇实相
  • 1篇团体

机构

  • 9篇上海大学
  • 1篇悉尼大学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根特大学

作者

  • 9篇沈海燕

传媒

  • 2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世界宗教文化
  • 1篇哲学研究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青藏高原论坛
  • 1篇当代佛教与文...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天台智■对法华妙理的开展被引量:1
2006年
天台智的巨著《法华玄义》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诠释《法华经》之旨意的精妙,更体现在其围绕着法华妙理,而开展出中国佛教得以成立的完整佛学体系。同时,各种佛教理论亦得到了归纳、整理、总结和发扬。故此,学人欲了解中国佛教乃至整个佛教的教理和教义,《法华玄义》不失为一部集大成的著作,足以从中一窥中国佛教的精髓。
沈海燕
关键词:《妙法莲华经》
论天台总摄万法的圆融哲学被引量:3
2008年
天台智顗的圆融哲学思想体系是奠定天台佛学的基础。通过梳理有关《法华玄义》的文本结构和理论框架,智顗建立其思想体系所运用的方法和技巧,及有关智顗思想体系的内容及其佛教哲学形成的过程,可以从总体上把握智顗的圆融哲学。
沈海燕
关键词:实相中道
论“除外说”——与郑伟宏教授商榷被引量:5
2014年
在因明中有列举同品时须在宗有法外觅取的规定,这就是所谓的“除宗有法”。但有学者将“在宗有法之外”解释成了“除去有法”“剔除有法”,并认为异品亦须“除宗有法”。现在更有学者进一步认为,同、异喻体亦须“除宗有法”,并由此引出同、异喻体除去宗有法,即为“除外命题”,故陈那的因明不可能具有演绎性质的结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以复旦大学郑伟宏教授为代表,他的所有因明著述都贯穿了“除外说”。对这种“除外说”,笔者不敢苟同,故略陈愚见以为商榷。
沈海燕
关键词:因明学者喻体
皆已成佛道--《法华经》对居士佛教的启示
自近代佛学大师杨仁山、欧阳竟无复兴佛教以来,'居士佛教'亦随之自觉的兴起.本文意在探讨《法华经》教义对居士佛教的启示,检视当代居士佛教的成就,并对在家居士之住持佛教的合法性及其相对于出家僧众的地位进行了反思.
沈海燕
关键词:居士佛教《法华经》
文献传递
人类文化的瑰宝——古老的曼达宗教
2018年
从专业宗教历史学,尤其是从文化、心理、社会学等因素所形成的历史和宗教的角度对曼达宗教进行概述。本文以独特的风格,凝炼了大量复杂的资讯,介绍了曼达宗教的特色,开悟了的曼达教拿撒乐派圣人,曼达教的教义,信仰体系,救赎论,觉悟的神圣符号,礼仪与实践,庆典与节日,圣典,神职人员等,有关曼达宗教的其他出版物尚未以如此高效的方式呈现出来过。
沈海燕布里哈.拿撒乐
中国佛教中的“肉身菩萨”现象考析被引量:1
2011年
"肉身菩萨"在中国佛教中是一个相当奇特的现象,它从一个独特的侧面反映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这一现象的出现,既与佛教的义理与经典记载承传有关,同时也深受中国本土生死观念——特别是道家肉身不死及儒家孝道观念的影响。本文试对"肉身菩萨"现象进行了考证与分析,以期揭示其富含的中国佛教的特色。
沈海燕
关键词:灵魂不灭
皆已成佛道——《法华经》对居士佛教的启示
2013年
自近代佛学大师杨仁山、欧阳竟无复兴佛教以来,"居士佛教"亦随之自觉的兴起。本文意在探讨《法华经》教义对居士佛教的启示,检视当代居士佛教的成就,并对在家居士之住持佛教的合法性及其相对于出家僧众的地位进行了反思。
沈海燕
关键词:居士佛教僧伽《法华经》
圆满的成佛之境——从个案研究看天台圆顿止观法门
2009年
天台智顗所说的止观法门可说是最全面的实践成佛之道。其止观理论包括三种,即渐次、不定以及圆顿。智顗将圆顿止观视为证悟实相真理的途径,代表着获得解脱之道的最圆满的实践。圆顿止观理论是天台佛学独具的特色。在这个体系里,智顗引介了组成实相的"一心三观"的学说,三观的内容是为空、假、中三谛。本文通过禅定修习的个案研究,来说明圆顿止观是如何让行人悟入事物的本性,以及如何训练一心以使行人圆融无碍地洞见诸法实相的。行者不仅籍此而在知性上解悟真理,更能通过禅定三摩地的经验而直接证悟实相真理。
沈海燕
关键词:一念三千
美国的因明研究概况
2017年
本文的美国因明研究概况主要是有关佛教认识论和逻辑学研究的趋势,其研究奠基在巴利文、梵文和藏文原典的基础上,以及美国佛教研究学者有关方法论讨论的内容和评价上。在欧洲和俄罗斯早期出版物中发表的关于因明的研究基础上,美国的因明研究继续对佛教研究领域进行分析。主要代表学者有波特(K.Potter)、鲁滨逊(R.Robinson)、威曼(A.Wayman)、齐思贻(R.Chi)、亨廷顿(C.Huntington)、卡比宗(J.Cabezón)、加菲尔德(J.Garfield)、布鲁门沙(J.Blumenthal)、德雷福斯(G.Dreyfus)、邓恩(J.Dunn),等等。他们中的一些人相信在佛教逻辑认识论的传统研究中使用符号语言和西方逻辑的概念的必要性(如波特、鲁滨逊、加菲尔德等人),而另一位学者亨廷顿则认为,龙树运用逻辑是为了否认推论思维。鲁滨逊则论证了龙树长于运用公理知识与推理规则,并用于实证形而上学的概念。
娜塔莉亚.卡奈娃沈海燕巫胜禹
关键词:因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