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百欣
- 作品数:55 被引量:148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诱导大鼠尿道下裂发生的阴茎组织差异蛋白质组分析被引量:8
- 2007年
- 我们通过比较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诱导尿道下裂与正常大鼠阴茎组织蛋白表达的差异,为阐明DBp导致尿道下裂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 沈华张炜马隆沈百欣王心如
-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尿道下裂阴茎组织蛋白质组分析诱导大鼠正常大鼠
- 骶神经调控术后的并发症应对
- 目的 目的:骶神经调控术后程控使用医用程控仪,通过无线电探头在体外遥感,读取患者体内骶神经刺激器的参数设置,通过调节电极触点、电压、频率,循环模式,以及患者控制器参数设定,管理治疗方案;也可测量电流阻抗,检测刺激器工作情...
- 卫中庆沈百欣丁留成陈正森邵云鹏
- 关键词:并发症
- 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后对逼尿肌细胞增殖及血管新生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观察膀胱梗阻后不同时间点的逼尿肌功能、逼尿肌血管新生和增殖的变化,探讨梗阻后逼尿肌功能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将成年雌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梗阻1周组、梗阻2周组、梗阻6周组,每组各15只。采用尿动力学评估逼尿肌功能,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膀胱逼尿肌中的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和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分析血管新生及增殖变化。结果对照组、假手术组、梗阻1周组、梗阻2周组、梗阻6周组平均膀胱重量分别为(103.23±4.35)、(110.95±5.51)、(228.02±32.88)、(392.35±39.90)、(616.50±86.41)mg,梗阻组与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分别为(24.28±0.91)、(22.10±2.35)、(23.17±1.10)、(36.98±1.95)、(29.72±1.79)kPa,梗阻2周及6周组与对照组、假手术组、1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逼尿肌层微血管密度分别为10.60±2.10、11.30±1.77、47.90±4.38、28.50±3.95、7.55±1.21,梗阻1周及2周组与对照组、假手术组、6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i-67阳性指数分别为(19.10±8.18)%、(19.84±5.45)%、(53.08±7.25)%、(49.28±5.99)%、(13.66±4.42)%,梗阻组与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逼尿肌肌层细胞血流量减少引起细胞增殖下降可能是膀胱功能失代偿的重要原因。
- 丁留成陈正森易超然黄懿韶云鹏沈百欣卫中庆
- 关键词:膀胱出口部分梗阻逼尿肌血管新生增殖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孕期暴露致仔鼠睾丸膜联蛋白A5的表达差异被引量:3
- 2008年
- 背景:国内外关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导致雄性生殖系统畸形发生机制的探讨多集中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干扰胚胎期睾丸睾酮合成途径的研究,对其基因表达调控的因素及功能蛋白质之间相互干扰的网络效应却并不明了。蛋白质组学能够从整体水平反映蛋白质组分,并筛选功能相关蛋白。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胚胎期暴露对胎鼠睾丸蛋白表达谱的影响,分离并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实验于2006-08/2007-10在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及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将孕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妊娠14~18d。方法:实验组按800mg/(kg·d)染毒孕鼠,对照组予大豆油5mL/d。妊娠21d取出胚胎大鼠睾丸,提取总蛋白,进行二维凝胶电泳分离和图像分析,筛选出的差异蛋白质点利用质谱技术进行鉴定,并选择关键蛋白进行验证。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蛋白的电泳差异比较。②酶切,MALDI-TOF分析,数据库检索,生物信息学检索结果。③两组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果:共筛选出33个差异表达蛋白(t≥2.831,P<0.05),其中14个通过质谱分析和SwissProt蛋白数据库检索得到鉴定,包括膜联蛋白A5、过氧化物酶6、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等。运用Western blotting,验证了膜联蛋白A5在实验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发现膜联蛋白A5主要定位在胎鼠睾丸Leydig细胞中。结论:实验运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建立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孕期暴露雄性仔鼠睾丸与正常仔鼠睾丸蛋白质差异表达谱系,鉴定出14个蛋白点,确定了膜联蛋白A5在胎鼠睾丸的定位。
- 居小兵沈百欣徐子程沈华马隆蒋荣江张炜王心如
-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睾丸质谱
- 男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技术创新及关键技术应用
- 王增军宋宁宏刘边疆王巍杨杰秦超沈百欣张炜王海南
- 该项目组在男科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疗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技术创新和临床推广应用,取得一系列突出成果。精子膜蛋白复合体在男性不育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国际上首次在人类精子膜表面发现一种含有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蛋白(VDA...
- 关键词:
- 关键词:男性不育症精囊疾病阴茎癌发病机制临床诊疗
- 经闭孔盆底网片球部尿道悬吊术治疗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中长期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评估经闭孔盆底网片球部尿道悬吊术治疗男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post-prostatectomy incontinence,PPI)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0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2例PPI患者(9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3例前列腺电切术后)采用经闭孔盆底网片球部尿道悬吊术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尿垫实验、国际尿失禁咨询问卷简表(ICIQ-SF)中长期随访以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本组患者中2例轻度尿失禁(24 h使用1~2个尿垫),7例中度尿失禁(24 h使用3~5个尿垫)和3例严重尿失禁(24 h使用超过5个尿垫);术前ICIQ-SF评分为(15.3±3.6)分,24 h尿垫数量为(5.4±2.3)个;术后3个月ICIQ-SF评分为(4.8±3.7)分,24 h尿垫数量为(1.8±0.4)个;术后12个月ICIQ-SF评分为(1.9±1.0)分,24 h尿垫数量为(1.2±0.4)个;术后24个月CIQ-SF评分为(1.4±1.2)分,24 h尿垫数量为(1.3±0.5)个。术后75%的患者不使用尿垫或只使用1~2个尿垫,未发现伤口感染、尿道侵蚀等并发症。结论经闭孔盆底网片球部尿道悬吊术是一个治疗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患者安全有效的选择,但需要更长随访及精准适应证探索。
- 丁留成黄懿舒乐张思聪陈正森沈百欣薛珺韶云鹏顾民卫中庆
- 尿道下裂大鼠与正常大鼠睾丸蛋白质二维电泳图谱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二维电泳技术在尿道下裂大鼠与正常大鼠睾丸差异表达蛋白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孕SD大鼠10只,随机分为2组,妊娠12~19天,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予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500mg/(kg·d)、大豆油5ml/d灌胃,第21天取出仔鼠睾丸,提取总蛋白,进行二维凝胶电泳分离和图像分析。结果:按照5倍的表达量计算,发现有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9个,5个点在尿道下裂大鼠睾丸中高表达,而在正常大鼠睾丸为低表达;相反,在正常大鼠睾丸中高表达的4个点,在尿道下裂者为低表达。结论:初步建立了正常和尿道下裂大鼠睾丸的二维电泳图谱,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些差异表达蛋白,为进一步进行尿道下裂大鼠睾丸差异表达蛋白的分离及鉴定奠定了良好基础。
- 蒋荣江沈华沈百欣徐子程张炜
- 关键词:尿道下裂睾丸二维电泳
- 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男性帕金森病患者下尿路症状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 探讨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男性帕金森病患者LUT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5例伴有LUTS的男性帕金森病患者.年龄52275岁,平均62岁.帕金森病病史1.0210.5年,平均2.3年.治疗前患者IPSS评分为(18.3±3.3)分,最大尿流率为(8.5±3.9) ml/s,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为(10.9±2.2)分,残余尿量为(41.1±14.0) ml,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为(68.1±28.2)cmH2O(1 cmH2O=0.098 kPa).予琥珀酸索利那新(5.0 mg/d)联合盐酸坦索罗辛(0.2 mg/d)治疗,第4、8周随访,第4周尿急症状改善不明显者增加索利那新至10.0 mg/d.治疗8周后行超声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比较治疗前后患者IPSS评分、OABSS评分、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等参数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 本组45例治疗4、8周后的IPSS评分分别为(13.3±2.4)分和(12.6±2.2)分,最大尿流率分别为(13.7±4.1) ml/s和(14.2±3.2) ml/s,OABSS评分分别为(7.8±2.1)分和(5.9±1.9)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OABSS评分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残余尿量为(38.5±12.7) ml,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为(63.2±30.1) cmH2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发生口干3例,视物模糊2例,便秘l例,无急性尿潴留发生. 结论 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男性帕金森病患者LUTS症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是控制男性帕金森病患者LUTS症状的可选方法之一.
- 沈百欣卫中庆丁留成陈正森韶云鹏马寅超戴玉田孙则禹
- 关键词:帕金森病下尿路症状坦索罗辛
- 34例慢性盆底功能障碍骶神经调节治疗的测试结果观察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骶神经调节测试评估阶段临时电极及自固定倒齿状(Tined Lead)电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4例慢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按电极置入方法不同分为临时电极组(n=16)和自固定Tined Lead电极组(n=18),并进行术后两种电极临时刺激测试。在测试期记录排尿排便日记,进行相关尿动力学参数测定。结果急迫性尿失禁患者中,有43%症状改善;尿频尿急患者中有35%症状改善;10%的急迫性尿失禁/尿频尿急患者治愈。临时电极组患者排尿排便自我感觉的改善率为32.2%,自固定Tined Lead电极组为3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疼痛及排尿容量改善率在临时电极组与自固定Tined Lead电极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时电极组有4例发生电极移位,自固定Tined Lead组有1例发生电极移位。结论骶神经调节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方法,采用TinedLead电极可防止电极移位,提高测试的成功率及疗效。
- 卫中庆沈百欣丁留成易超然丁曙晴于洪波文伟孙则禹Philip Van Kerrebroeck
- 关键词:骶神经调节
- 泛素碳端水解酶L1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诱导大鼠睾丸发育异常中的表达变化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利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诱导大鼠睾丸发育异常,验证泛素碳端水解酶L1(UCHL1)在异常睾丸与正常大鼠睾丸中的差异表达,以进一步探讨UCHL1在DBP导致的大鼠睾丸发育异常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孕SD大鼠40只,妊娠14~18d,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予DBP800mg/(kg·d)、大豆油5ml/d灌胃,孕期第19d(GD19)和出生后22d(PND22),分别取胎鼠及仔鼠睾丸,定量定位分析UCHL1在胎鼠及仔鼠睾丸中的表达变化。结果:GD19,UCHL1在实验组的相对表达量为0.075±0.02(n=10),对照组为0.150±0.02(n=10),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UCHL1在实验组中比正常对照组下降50%;而PND22,UCHL1于实验组隐睾睾丸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344±0.03(n=10),实验组非隐睾睾丸中为0.326±0.02(n=10),对照组为0.322±0.02(n=10),3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UCHL1主要定位于睾丸发育时期的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的胞质与胞核中。结论:DBP在染毒期间影响了睾丸生精细胞UCHL1的表达,影响了泛素-蛋白酶体系的平衡,从而导致生精小管的变薄,各层生精细胞数目减少的睾丸发育异常现象。
- 徐子程沈百欣马隆沈华张炜
-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隐睾精原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