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俊
- 作品数:47 被引量:147H指数:6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检验医学实习生现状调查分析和工程师培训的效果评估被引量:1
- 2020年
- 通过调查当代检验医学实习生的现状,分析学生的基本特点、实习动态以及学生需求,为实习单位制订下一步教学计划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 牛志立张平安李栋洪俊徐万洲
- 关键词:实习生
- 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在HBV血清标志物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对Roche Cobus E601(E601)和Abott Architecti 2000(i20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和酶联免疫吸咐测定(ELISA)法的HBV标志物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3种方法对4个批次(188、215、178、180份)共761份样本的4种HBV血清标志物---HBV表面抗原(HBsAg)、HBV表面抗原抗体(HBsAb)、HBVe抗原(HBeAg)、HBVe抗原抗体(HBeAb)进行平行检测。对于3种方法中HBeAg和HBsAg测定结果有差异的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仪进行复查。结果3种方法中HBsAg的符合率最高(98.94%),其次是HBeAg(94.94%)、HBsAb(90.70%)和HBeAb(83.3%)。i2000能对HBsAg和HBsAb进行定量分析,E601只能对HBsAb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i2000和E601的HBsAb定量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4种标志物测定结果中E601和i2000间的符合率都明显高于ELISA和E601(或i2000):且无论是E601还是i2000其阳性率均高于ELISA法。E601的HBeAb测定结果的阳性率在3种方法中最高(61.67%)。结论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的HBsAg和HBsAb定量对于评估HBV疫苗接种效果与HBV复制水平有着传统ELISA方法无法比拟的作用。自动免疫分析的重复性和敏感性要好于传统ELISA。E601的HBeAb测定敏感性过高存在假阳性。
- 洪俊饶永彩
- 关键词:全自动免疫分析仪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应用ROC曲线确定流式细胞术髓过氧化酶检测结果在急性白血病分类中的最佳临界值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法,评价流式细胞术髓过氧化酶检测(fMPO)在急性白血病分类中的预测和诊断价值,并确定其在急性白血病分类中的最佳临界值(Cut-off).方法 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血液科门诊及住院急性白血病(ALS)患者198例,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AML)11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54例和急性未分类白血病2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酶细胞化学技术对MPO进行测定,以细胞化学法MPO(CMPO)≥3%和/或≥两种泛髓细胞标准物表达作为鉴别诊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金标准.并用SSPS软件绘制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并将其与fMPO临界值为3%和10%时的诊断效能指标(敏感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阳性预告值、阴性预告值)进行初步对比.结果 AML组和急性未分类白血病组fMPO水平显著高于ALL组(U=40,41;P均<0.05).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967,标准误0.04,95%置信区间为0.85~1.0,依据Youden指数最大原则,确定fMPO最佳临界值为5.5% ,此时灵敏度为98.7%,特异度为92.1%,其特异度明显高于fMPO为3%时的22.2%和10%时的70%(χ2=11.23,8.11;P均<0.05),而灵敏度3%时的98.6%和10%时的9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0.61;P均>0.05).结论 fMPO临界值5.5%作为急性白血病分类的诊断界值比较合适,可以提高临床的诊断.
- 洪俊饶永彩
- 关键词:髓过氧化酶受试者工作曲线急性白血病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血氨浓度的影响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消化系统疾病中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对患者血氨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全自动生化仪及尿素酶依赖性试验对 7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血氨浓度及HP感染情况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HP阳性组入院时的血氨浓度明显高于HP阴性组和HP阳性组根除治疗后的血氨浓度 (P <0 .0 1) ;HP阴性组 2次血氨测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HP阳性组中HP根除治疗结束时有 4例患者血氨浓度由入院时的正常范围转为增高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3例合并肝硬化患者 ,经护肝与降血氨等治疗 ,血氨未下降 ;后经胃镜检查证实分别合并胃溃疡 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例 ,检查HP均呈阳性 ,经应用PPI三联根除治疗 ,疗程 1周 ,其血氨均下降至正常。结论 HP感染能导致血氨浓度增高 ,可能为肝性脑病的诱因之一。肝硬化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病 ,若同时有HP感染 ,在HP根除治疗前 ,如静脉持续应用PPI等强效制酸剂 ,可较长时间引起胃内 pH值 >6 ,从而使胃内氨向血中弥散 ,有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的可能 。
- 洪俊
- 关键词:血氨浓度消化系统疾病全自动生化仪胃镜检查肝性脑病
-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丙型肝炎早期诊断中价值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评估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抗原测定方法,用于丙型肝炎(以下简称丙肝)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在缩短HCV窗口期诊断时间上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为该方法用于临床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特异性评估:对1 948份未感染HCV阴性血样(1 500份供血者的血样、400份健康检查的血样及48份非丙肝患者血样)进行HCV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首先用2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HCV抗体进行测定,所有标本全部阴性;然后将上述标本全部进行HCV核心抗原测定,凡初次阳性的标本复查1次;并用HCV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HCV荧光定量PCR)进行确证。敏感性及丙肝早期诊断应用价值评估:对55例丙肝患者及9套HCV血清panel进行HCV核心抗原测定;阴性结果复查,并用HCV荧光定量PCR确证。方法内及方法间精密度评估:对2份HCV RNA阴性、HCV抗体阴性的标本进行HCV核心抗原重复测定,并计算均数及CV值。结果非HCV感染标本测定结果表明,1 500份血库标本中有8份在初次HCV核心抗原测定时出现阳性(0.53%),400份健康检查血样HCV核心抗原测定结果全阴,48例住院非丙肝患者HCV核心抗原检测结果只有1例阳性(2.08%)。上述抗原阳性血样的HCV荧光定量PCR均为阴性,特异性为99.54%;96份HCV感染的血样(55例来自丙肝患者;41份来自9套HCV血清panel)进行HCV核心抗原测定及HCV荧光定量RNA测定,结果表明有92份HCV核心抗原测定阳性,敏感性为95.83%;对9套HCV血清panel测定结果表明,与HCV抗体方法相比,HCV抗原测定及HCV荧光定量PCR都能显著地将HCV感染窗口期平均缩短至36 d;方法内及方法间精密度的CV值均小于10%。结论 HCV核心抗原ELISA测定法具有与传统HCV荧光定量PCR相同的高度敏感性及特异性,可以明显缩短HCV早期感染窗口期,有效阻止HCV的传播。
- 洪俊饶永彩
- 关键词:核心抗原窗口期多聚酶链反应
- 慢性乙肝患者浆样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
- 洪俊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B27三种检测方法的对比被引量:13
- 2006年
- 目的对流式细胞术(FCM)B27/B7双标法用于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表达情况的测定进行评估,探讨HLA-B27平均荧光强度用于原发性AS及继发性脊柱炎鉴别诊断的可能性。方法采用FCM B27/B7双标法、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CDC)及引物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SSP-PCR)测定76名正常人、57例原发AS和106例继发性脊柱炎患者HLA-B27。结果CDC、SSP-PCR和FCM B27/B7双标法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76.3%和78.5%、88.4%和86.3%、86.8%和88.9%。原发性AS及继发性脊柱炎患者HLA-B27平均荧光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FCM B27/B7双标法是一种快捷、简便、高效的HLA-B27检测方法。
- 洪俊张平安李艳饶永彩
-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B27强直性脊柱炎流式细胞术
- 医学教育课件的传递方式
- 实验诊断学是现代临床医学基础,也是通向其他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特别是近年来临床医学和循证医学的发展,对检验医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提高实验诊断学的教学水平,越来越显示了他的重要性。另外,由于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多媒体...
- 田嵩邵华洪俊赵海专
- 关键词:实验诊断学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
- 文献传递
- 人乳铁蛋白体外抑制丙型肝炎病毒增殖的研究
- 洪俊
- 关键词:人乳铁蛋白HEPG2细胞MTT法
- HC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其基因型、肝脏炎症及IFN-α治疗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05年
- 探讨HC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其基因型、肝脏炎症以及与干扰素α(IFN-α)治疗的相关性。用流式细胞仪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对41例HC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及HCV基因分型进行分析。未经治疗患者的激活T细胞(CD3+HLA-DR+)、激活CD4+T细胞(CD4+HLA-DR+、CD4+CD25+)及NK 细胞(CD3-CD16/CD56+)均低于正常(P<0.05);CD8+T(CD8+CD3+)细胞、激活(CD8+T细胞(CD8+HLA-DR+、 CD8+CD38+)及B细胞(CD19+)高于正常(P<0.05);使用IFN治疗后显著提高了患者外周血激活T细胞激活 CD4+T细胞及NK细胞百分比(P值<0.05);同时降低CD8+T细胞、激活CD8+T细胞及B细胞百分比(P<0.05)。此外,还发现在伴有肝脏炎症患者的CD8+细胞、激活CD8+T细胞要明显高于不伴有炎症的患者(P<0.05),而NK 细胞则要显著低于不伴有炎症者(P<0.05);不同HCV基因型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洪俊黄其通刘军
- 关键词:淋巴细胞亚群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