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延凤
- 作品数:49 被引量:169H指数:7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387例丙型肝炎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研究被引量:15
- 2011年
-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对387例确诊为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该组人群感染HCV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病毒学特征。结果 387例患者中263例有输血及血制品应用史,占67.96%,32例有手术史,占8.27%,有偿献血者30例,占7.75%,有拔牙、洗牙、补牙史者15例,占3.88%;387例患者中,318例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占82.17%,209例肝功能正常,占54.01%,对291例患者的HCV RNA载量分级统计,以(5×104)^(5×105)拷贝/ml所占百分比最大,占42.61%,其中76例患者进行基因分型,1b型60例,占78.95%,2a型15例,占19.74%。结论丙型肝炎患者感染HCV多经输血及应用血制品途径,此外,洗牙、拔牙、补牙及纹眉、纹眼线、穿耳孔等亦可能是丙型肝炎感染途径;丙型肝炎患者大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病情隐匿;HCV常见的基因型以1b型为主,2a型其次。
- 李志勤武淑环余祖江孙长宇江河清潘延凤周言杨健全张红宇
- 关键词:丙型肝炎流行病学
- 肝病患者外周血中CD_4^+ CD_(25)^+ T细胞的变化与意义被引量:1
- 2006年
- 为了探讨肝病发病机制中CD4+CD25+T细胞的作用,本文采用全血裂解的方法得到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慢乙肝、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的变化。实验测得重型肝炎、慢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分别为7.53%、7.39%和6.47%,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06%(P<0.01或0.05);而重型肝炎、慢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分别为30.44%、38.12%和39.63%,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的45.07%(P<0.01或0.05)。结果表明CD4+CD25+T和CD4+T细胞的变化可能与这些肝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 董丹丹贺永文潘延凤王华
- 关键词:CD4+CD25+T细胞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
- 商陆抗病毒蛋白体外抑制HBV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04年
- 探讨商陆抗病毒蛋白 (pokeweedativiralproteinPAP)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作用。不同浓度的PAP-S(pokeweedantiviralproteinfromseeds)作用于HepG2 2 15 ,应用ELISA、荧光定量PCR ,分别检测药物作用后细胞上清液的HBsAg、HBeAg、HBVDNA水平的变化。PAP -S处理HepG2 2 15后 72h发现 ,PAP -S在 >1μg/ml时有明显的抗HBV效应 ,在所试验浓度范围 (1- 10 ) μg/ml内 ,倒置显微镜下未发现明显的细胞毒性 ,PAP -S为 5 0 μg/ml时 ,发现部分细胞脱壁。PAP -S对HBsAg、HBeAg、HBVDNA呈剂量时间依赖性。PAP
- 潘延凤贺永文王萍郭劲松
- 关键词:体外抑制HBV乙型肝炎病毒核糖体失活蛋白
- 适合艾滋病防治示范区的HAART治疗新方案的确立与研究
- 阚全程赵杰余祖江何云李晓菲梁红霞李志勤冯立刚李朵璐潘延凤谷军生江河清
- 研究目的:在示范区内,以国家免费HAART治疗为基础,开展HAART治疗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不同治疗疗效患者人群,同时结合国人抗病毒药物体内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实验结果,探索国人HIV感染状态(与药效学和药动学之间关系,包括...
- 关键词:
- 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抗病毒药物药代动力学
- 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非肝癌的肝脏组织15例,肝癌并伴门静脉转移的癌组织30例,按病理分化程度分为3组:低分化组、中分化组和高分化组。采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癌组织中α-SMAmRNA的表达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理.SMA在癌组织及门静脉癌栓组织的表达。结果RT-PCR结果显示0L.SMA在所有肝癌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显示α-SMA在对照肝脏、肝癌组织和门脉癌栓组织的表达值分别为125.69±29.17、187.43±17.66、218.70±13.52,方差分析显示α-SM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门脉癌栓组表达最高;按照肝脏病理分为3组:低分化组、中分化组和高分化组,表达值分别为237.14±25.83、190.57±19.90、165.67±22.64,方差分析显示α-SM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低分化组表达最高。结论α-SMA在肝癌中表达明显增加,特别是门静脉癌栓组及低分化组,与肝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 潘延凤陶丰宝王永刚兰超冯磊张贤强
- 关键词:肝细胞癌Α-平滑肌肌动蛋白肿瘤转移
- 某艾滋病治疗示范区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合并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调查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调查分析某艾滋病治疗示范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集某艾滋病治疗示范区97例经血感染HIV-1的感染者的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抗体(HBsAg与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与抗体(HBeAg与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及丙型肝炎抗体(抗HCV);采用吸附柱法抽提HBV DNA;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BV S区;采用流式细胞仪计数CD4+T淋巴细胞.HBsAg阴性PCR阳性结果 者为合并隐匿性HBV感染者.合并隐匿性HBV感染者为实验组,未合并隐匿性HBV感染者为对照组.结果 97例HIV感染者中HBsAg阴性者92例(94.85%).92例HBsAg阴性者中合并隐匿性HBV感染者27例(29.35%),抗HCV阳性者73例(79.35%).合并隐匿性HBV感染者和未合并HB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数、单独抗HBc阳性率分别为(212.11±133.1)和(318.9±172.2)cells/mm3、62.96%和18.46%,以上两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年龄、性别、是否合并HCV感染及抗HBs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有偿献血途径感染HIV者中存在隐匿性HBV感染;HIV阳性合并隐匿性HBV感染者中易出现单纯抗HBc阳性;CD4+T淋巴细胞数低的HIV感染者更容易合并隐匿性HBV感染.
- 梁红霞陈媛媛周荣张倩潘延凤谷军生李娟江河清余祖江
- 关键词:HIV聚合酶链反应
- 某艾滋病治疗示范区HIV/AIDS患者合并HBV/HCV感染调查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人免疫缺陷病毒-1(HIV-1)/AIDS患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发病特点。方法分析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课题中河南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示范区中187例经血液途径感染HIV-1者的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抗体(HBsAg与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与抗体(HBeAg与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及丙型肝炎抗体(抗HCV);采用流式细胞仪计数CD4+T淋巴细胞;采用制备膜选择性吸附DNA的方法抽提HBV DNA,并采用巢式PCR法检测HBV DNA。结果 187例HIV-1感染者中,HBsAg阳性9例(4.81%),HBsAg阴性178例(95.19%);抗-HCV阳性143例(76.47%),抗-HCV阴性44例(23.53%);HIV-1/HBV/HCV三重感染者6例(3.21%)。178例HBsAg阴性的HIV感染者中,合并隐匿性HBV感染53例(29.78%)。抗-HCV阳性者合并隐匿性HBV感染42例(29.37%),抗-HCV阴性者合并隐匿性HBV感染11例(2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CV阳性/抗-HCV阴性患者的HbsAg阳性例数、抗-HBs阳性例数、CD4+T淋巴细胞数、单独抗-HBc阳性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血传播感染HIV患者中HBsAg阳性率低于普通人群,HCV感染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经输血传播感染HIV患者中存在隐匿性HBV感染,对HBsAg阴性的HIV感染者进行HBV DNA检测是有必要;HIV合并HCV感染不能增加隐匿性HBV感染率。
- 梁红霞张倩余祖江钮正春李志勤潘延凤赵清霞李建生何云
- 关键词:HIVHBVHCV
- 人IκBα突变体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NF-κB的影响
- 2007年
- 将SD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对照组)、C组(PcDNA3.0组)和D组(PcDNA3.0-IκBαM组)。应用Western-blot、RT-PCR测定肝组织中NF-κB的表达,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的变化。与B、C两组比较,D组术后2hNF-κBp65蛋白和NF-κB 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均<0.05);ALT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认为IκBαM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减轻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望应用于临床减轻肝脏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
- 秦涛毕德琼申明媚张宏伟潘延凤
- 关键词:肝移植再灌注损伤核转录因子
- 肝癌侵袭转移与新的长链非编码RNAUC001kfo的关系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新的长链非编码RNA(1ncRNA)UC001kfo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肝脏组织60例,分为肝硬化组、肝癌组、癌旁组、门静脉转移肝癌组。原位杂交检测UC001kfo和ACTA2(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基因)在肝癌组织的表达。结果UC001kfo在肝硬化组不表达或低表达,在其他3组均为阳性表达,以上4组的表达值分别为113.30±11.79、137.59±6.23、148.78±8.23、160.28±9.47,方差分析显示UC001lifo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为肝硬化组〈癌旁组织〈肝癌组〈门脉癌栓组。ACTA2的表达分别为109.89±9.74、125.22±32.16、149.06±8.43、156.57±8.86,ACTA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分别为肝硬化组〈癌旁组织〈肝癌组〈门脉癌栓组。结论UC001kfo和ACTA2在肝癌中表达明显增加,特别是门静脉癌栓组,UC001kfo可能通过调控ACTA2的表达促进肝癌的侵袭转移。
- 潘延凤娄海山余祖江张贤强冯磊梁红霞
- 关键词:肝细胞癌长链非编码RNA肿瘤转移
- HCVRNA载量在慢性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中的变化及基因分型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载量在慢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丙肝相关的肝癌(HCV-HCC)患者中的变化及基因分型对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门诊及住院的1 386例HCVRNA阳性且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把患者按诊断分为丙型肝炎组、丙肝肝硬化组、丙肝相关的肝癌组,采用qRT-PCR检测患者血清的HCVRNA载量与基因分型,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丙型肝炎组、丙肝肝硬化组及丙肝相关的肝癌组患者HCVRNA载量分别为(6.47±1.03)lg IU/mL,(6.18±1.09)lg IU/mL和(6.07±1.13)lg IU/mL,三组患者HCVRNA载量不同,丙型肝炎组HCVRNA明显高于其他二种,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2.80,P<0.05),但丙肝肝硬化组与HCV-HCC组患者HCVRNA载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65,P>0.05)。1 386例患者中816例进行了HCV基因型检测,1型基因型529例(64.83%),2型基因型287例(35.17%),丙型肝炎组患者1型基因型者为400例,2型基因型者为226例,1b型基因型为主(63.10%),丙肝肝硬化组1型基因型117例,2型基因型为57例,1b型基因型为主(65.52%),HCV-HCC组1型基因型为12例,2型基因型为4例,1b型基因型为主(68.75%),三组患者基因型比例无明显差别(χ2=1.02,P=0.31)。结论 HCVRNA载量在慢性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过程中减低,河南地区丙肝患者以1型基因型为主,且1型、2型基因型对疾病的进展没有影响。
- 张乾潘延凤平骁功
- 关键词: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基因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