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润涵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主义
  • 2篇资本主义
  • 1篇地租
  • 1篇学术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学者
  • 1篇压迫民族
  • 1篇亚细亚生产方...
  • 1篇英国社会
  • 1篇宅地
  • 1篇宅地法
  • 1篇人民
  • 1篇人民群众
  • 1篇社会形态
  • 1篇世界历史
  • 1篇世界史
  • 1篇土地所有制
  • 1篇农业
  • 1篇奴隶
  • 1篇奴隶主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作者

  • 5篇潘润涵
  • 1篇何顺果
  • 1篇张执中

传媒

  • 2篇北大史学
  • 1篇历史研究
  • 1篇学海
  • 1篇世界历史

年份

  • 1篇2007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83
  • 1篇198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工业革命与英国社会的近代化被引量:5
1983年
所谓近代化就是使整个社会摆脱中世纪的封建形态而资本主义化。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思想等方面的变革。这种变革到什么时候算是完成了近代化的过程呢?马克思在谈到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如何改变了自己的生产方式,而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又如何改变了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时指出:"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
潘润涵张执中
关键词:近代化工业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化贵族工业资本
落后国家的被压迫民族具有自身现代化的能力被引量:1
1995年
殖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执行的一种政策;资本主义的发展离不开这种政策。资本主义生产要求不断扩张它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这是它的生死存亡的条件。英国资产阶级自己就曾经把资本主义比作橡树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他们说:'橡树是不能在花盘里培植起来的。它需要有足够的土地来生根,有足够的空间来生长枝叶。'因此,资本主义是一个世界体系。我们知道。
潘润涵
关键词:资产者亚细亚生产方式布罗代尔人民群众
关于一个社会形态最后阶段的特征被引量:1
1994年
本文认为,一个社会形态的最后阶段是它向新社会过渡的阶段,即处在垂死状态了,可是又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将把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辩证的历史过程要求我们应该辩证地去看待当代垄断的资本主义。从这个观点出发,本文阐述了马克思的社会形态交替的学说,认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始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
潘润涵
关键词:历史过程历史时代资产阶级国家封建地租土地所有制
近代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美国式道路”被引量:12
1981年
形成的因素 列宁在研究了各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后概括出两种典型:“美国式道路”和“普鲁士式道路”。当然,这并不是单指美国和普鲁士而言的;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向来说,这两条道路也可以在其他国家的历史中看到不同程度的表现。
潘润涵何顺果
关键词:列宁宅地法奴隶主
关于世界历史体系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
2007年
近年来,从全球史的角度来理解世界历史已经成为史学界学术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样是对世界历史问题的把握,却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出于对学术前沿问题的关注,本刊组织了国内学界同仁对150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及其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他们通过会议、书信等方式进行交流、沟通,于是便形成了今天这样的笔谈。从总体上看,这一组笔谈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突出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的指导意义。无论是对历史形态的把握,还是对历史具体问题的讨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思想。二是多元的历史思维方法。对世界历史,尤其是1500年以来充满动荡和冲突的世界历史,坚持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而不是以单向思维的方式去认识,对于寻求历史真理来说十分重要。三是平等对话的讨论方式。资深学者和青年学者可以讨论,作者与作者之间可以讨论,作者与学界其他观点可以讨论。在平等的对话中走到学界前沿,寻求对于这一段历史的真理性的认识。
潘润涵
关键词:世界历史世界史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者学术研究历史问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