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潘瑾

潘瑾

作品数:12 被引量:61H指数:2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血清
  • 2篇蛋白
  • 2篇肾移植
  • 2篇肝癌
  • 1篇低尿酸血症
  • 1篇心肺
  • 1篇心肺转流
  • 1篇心肺转流术
  • 1篇心内直视
  • 1篇心内直视手术
  • 1篇心内直视手术...
  • 1篇心脏
  • 1篇心脏外科
  • 1篇心脏外科手
  • 1篇心脏外科手术
  • 1篇酗酒
  • 1篇酗酒后
  • 1篇血肌酐
  • 1篇血肌酐值
  • 1篇血浆

机构

  • 11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2篇潘瑾
  • 4篇邵丽丽
  • 2篇吴杰红
  • 2篇耿建萌
  • 1篇文国义
  • 1篇肖颖彬
  • 1篇关金凌
  • 1篇邹菊贤
  • 1篇周跃
  • 1篇张艮甫
  • 1篇肖洁
  • 1篇苟俊
  • 1篇潘显明
  • 1篇莫华根
  • 1篇梅芳瑞
  • 1篇钱桂生
  • 1篇苏毅
  • 1篇邱宗文

传媒

  • 4篇临床检验杂志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医学检验教育
  • 1篇重庆医药

年份

  • 1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例酗酒后暂时性尿葡萄糖含量增高
2001年
邱宗文潘瑾
关键词:酗酒葡萄糖
从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上加强医院检验科建设被引量:1
1998年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检验医学正面临一个发展的大好转折时机。今日之检验科应该逐渐走出单纯数据科室的模式,走向与临床结合的发展道路。中华医学会全国检验学会、中央卫生部全国临检中心主任杨振华教授及重庆医科大学检验系主任康格非教授等一批出身于临床医学而正从事检验医学管理、教育和科研的临床医学家们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潘瑾
关键词:医院检验科系主任
尿液pH,HCO3,NH4及可滴定酸的测定被引量:1
1996年
尿液pH、HCO~-_3、NH~+_4及可滴定酸的测定吴杰红,潘瑾(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检验科,四川重庆630037)关键词肾小管泌氢功能,尿液,可滴定酸测定尿液pH、HCO3、NH及可滴定酸(TA)、可反映肾小管泌氢功能。肾小管泌氢功能是肾脏维持机体酸...
吴杰红潘瑾
关键词:可滴定酸尿液PH值
重庆地区城市健康成人血清尿酸浓度的调查被引量:50
2001年
邵丽丽潘瑾苏毅
关键词:健康成人尿酸低尿酸血症血清诊断
用血肌酐值估算肾移植患者肌酐清除率
1992年
肌酐清除率(Ccr)作为估测肾小球泸过率(GFR)是临床较常用的肾功能检查。通常检查肌酐清除率需留24h尿液。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欲准确可靠地收集标本非常困难,致难以得到准确结果,尤其是对尿毒症,肾移植术后等卧床重症患者及儿童。国外许多学者曾报道了一些计算公式用血浆(清)肌酐直接估算肌酐清除率。
邵丽丽潘瑾
关键词:血肌酐肾移植肌酐清除率
肝癌患儿血清甲胎蛋白极度增高1例
2001年
邵丽丽潘瑾
关键词:甲胎蛋白肝癌血清儿童
肢体缺血-再灌注时花生四烯酸和前列腺素类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2
1995年
采用临床和动物实验模型,探讨肢体不同缺血程度和不同再灌注时间伤肢回流静脉血花生四烯酸(AA)和前列腺素类(PGs)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骨骼肌损伤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肢体缺血-再灌注后,AA和PGs均有不同程度增高,血栓素B_2/6-酮-前列腺素F_(1a)(TXB_2/6-keto-PGF_(1a))的动态平衡被破坏。(2)AA和PGs含量的增高以再灌注后3h内为最显著,持续增高48h。(3)TXB_2/6-keto-PGF_(1A)动态平衡破坏的程度和组织损伤的程度明显相关。(4)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以肌组织充血、水肿、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微血栓形成和大量白细胞浸润为主。作者并探讨了AA和PGs的变化原因和损伤机制。
周跃梅芳瑞潘显明苟俊潘瑾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肢体损伤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类
还原型辅酶Ⅰ荧光特性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了解NADH的荧光特性。方法 用荧光光度计扫描NADH 340~ 4 2 0nm范围确定其激发波长 ,扫描 390~ 5 6 0nm范围确定其发射波长。扫描氧化型辅酶Ⅰ (NAD)标准品激发波长范围及发射波长范围 ,再于NADH中加入NAD ,观察其对NADH的干扰。加入LD液及乳酸反应体系 ,观察其对NADH的干扰。结果 NADH激发波长为 382nm ,发射波长为 4 6 0nm。NAD在 2 80~ 4 2 0nm处无激发波峰 ,4 0 0~ 5 0 0nm处无发射波峰。NADH中加入NAD后激发波峰有改变。加入LD液后NADH的激发波峰及发射波峰无改变。加入乳酸反应体系后激发波峰有改变。结论 利用NADH的荧光特性 ,在检测中只需固定其发射波长 ,通过观察NADH荧光强度的变化 ,就可以对一些微量物质进行检测 ,可将其测定灵敏度提高 2~
邵丽丽潘瑾肖洁
关键词:荧光特性
血清唾液酸改良比色测定法及其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1991年
血清唾液酸的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测定法,自1959年Warren 报道以来,应用十分广泛.但此法不足之处是采用亚砷酸盐为还原剂.众所周知,亚砷酸是已确认的致癌物质,使用此试剂,对操作者的健康是很不利的.1983年Denny 用硫代硫酸钠代替亚砷酸盐进行血清唾液酸(Sialic Acid SA)测定,
潘瑾耿建萌邹菊贤文国义
关键词:肝肿瘤血清唾液酸比色法
肾小管泌氢功能试验在肾移植监测中的价值被引量:2
1997年
对36例肾移植患者肾移植前与术后8周内的肾小管泌氢功能,包括尿pH、可滴定酸(TA)、NH4+、酸净排出量(NAC)及HCO3-浓度进行动态监测,以探讨该试验在术后监测中的价值。结果发现,移植前pH及HCO3-明显高于正常,TA、NH4+及NAC明显低于正常。移植后肾功能稳定恢复组的五个参数均逐渐恢复,其中完全恢复正常者占62.5%;排斥组出现排斥反应时TA、NH4+及NAC合量下降,随排斥逆转而有所恢复,完全达正常者占37.5%;肾失功组患者TA、NH4+及NAC始终波动于低水平,而pH与HCO3-增高。结果表明,肾移植术活动态监测肾小管泌氢功能对了解移植肾功能状态、预测排斥反应的发生以及判断疗效和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潘瑾吴杰红莫华根张艮甫
关键词:肾移植排斥反应肾功能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